APP下载

跳出思维陷阱,走向创新之路

2009-10-22李志芹

科教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思维定势培养思维

李志芹

摘 要 思维定势常常对教学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教师要在教学中更多地改变“自以为是”的习惯,跳出思维陷阱,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思维定势 培养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同一类问题多次使用相同的思维方法,思维策略获得成功的解决,因而遇到相近相似的问题时所做出的习惯反应。在思维定势的形成过程中,往往伴随出现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会抑制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进行相关训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突破思维定势,丰富多种思维

1.1求异思维的培养

人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思考问题,而求异思维是变换思维角度,从新的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求异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能停留于唯一答案,而应努力使学生的思维方向从不同方面提出问题和设想,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如高一《钠》的教学,在讲完钠的化学性质后,学生认识到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此时教师可设疑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在金属钠表面将覆盖着紫红色的铜”。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到。“你们的依据是什么呢?”“因为钠比铜活泼,活泼的金属能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从这一答案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此时笔者就增加了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在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并有黑色固体产生。“为什么实验现象和你们的设想不一样呢?反应原理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钠首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是不溶性碱,受热分解生成黑色氧化铜。此时学生们茅塞顿开,思维极其活跃。

这样做会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实验、未知事项,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2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阔思路,寻找多种答案或者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以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克服思维的单一性。

例:0.1mol某烃在20L(标状)过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增重15g,剩余气体14.4L(标状),则该烃是( )

A.C2H6B. C3H6C. C4H8D. C5H10

分析:一道高质量的化学试题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讨论时应不画框框,不定模式,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出发,去寻求不同的解法,并从中选出最佳解题方案。

上述题目共有五种解法,一、质量守恒法;二、分摊法;三、整体思维法;四、观察定位法;五、列方程法。一法到四法,解法寻巧、快、捷、准确,五法则繁琐笨拙且易出错,但却为常规解法。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对习题的解法,进行全方位的发散,也就是平时说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特别是一题多解训练,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 拓展想象空间,训练广阔思维

想象是发展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智力因素。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人的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它比知识更重要。知识只是对已有成果的掌握,而想象力却是创造新知识的源泉,想象力同时也促进了对已有知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3 教师要改变“自以为是”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倡导“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事实上,教师在潜意识里关注的焦点还是自己,而不是学生。教师依然存在对学生、对课堂的控制和支配欲,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而没有思考: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这些需要?如果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效益,而去走一些“捷径”,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过程,经常把学生的思维围在一个小的圈子里,长此以往,学生怎么能冲出“思维的束缚”呢?

所以,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更多地改变一些“自以为是”的习惯,更多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只有老师跳出思维陷阱,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 魏国栋,吕达.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思维定势培养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创设举例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