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10-22周光亚

科教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

周光亚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热点。现在我们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就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教学 创新能力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荐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时间能力?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角色,改变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在现实教学中,仍有大量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在这样的课堂里,何来创新?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引导学生“学会”到“会学”。 教师要通过学习与实践,开拓教学视野,提高自身资源开发能力,向学者型教师转化。

2 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主体,是创新能力的心理基础。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2.1 有意设疑

教师要有意设疑,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恰如其分的在教学中出示问题,让这样的问题吸引学生,启发他们探索,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2.2鼓励质疑

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对教师、对教材不迷信、不盲从,尤其是对教材、资料书以及老师课堂所讲的结论和方法,敢于提出疑问和自己的相法。只要学生的想法有合理因素,都要给予鼓励。长时间的质疑会让他们养成习惯,养成创新意识。

2.3以生活中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生活中大量的图形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引导学生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另外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活动也可以让他们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针对有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3 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探索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创新地解决具体问题,就必须给予方法上的指导。题组教学、类型教学可以使学生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教会学生对数学问题找到规律,实现思维突破,增强自信心与征服的乐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诸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等暴露无遗,将发现的过程 “真实”地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过程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进一步领悟研究对象的本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研究的方法,又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的精神本质,更便于运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法、纵横联系法、多维发散法等思维方法是学生大胆推广旧知,发现新规律,得出新方法,提供表现机会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这种多维发散训练,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也要加以重视。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新课标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不断唤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两三天就可培养起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广大同仁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锦平.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2008(5).

[2] 阎立钦.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靳玉乐等.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