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2009-10-22孙琳
孙 琳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涌向劳动力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职业指导作为促进学生更好就业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新形势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现今职业指导工作开展中的一些“滞后”之处,并探讨了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成效的一些有效途径。
关键词 职业指导 教育 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的持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步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当今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然十分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各高校也普遍加强了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的工作力度,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转换观念,探索创新,才能真正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起到应有的作用。
1 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前,由于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也随之涌向劳动力市场,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人事部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和用人单位需求数量的增长不同步,大学毕业生数量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1.1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专业的人才更多,已经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1.2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像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仗;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像想像中的那样。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1.3 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2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本应该为帮助大学毕业生更好地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在我国的高校却还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2.1 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不够
目前,虽然我国的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诸如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各种名目的职业指导机构,但职业指导工作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高校的职业指导机构的人、财、物配备不足,职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对职业指导的认识也较为狭隘,没有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来抓,没有对大学生从一进入大学开始就进行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2 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需要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就业政策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多为从事学生工作的兼职老师,没有真正建立一支专业、专职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从事职业指导人员相当一部分没有职业指导资格证书,不具备相关的职业指导专业知识,也没有进行相关的进修学习或培训,从而导致高校的职业指导效果不大,作用不明显,在学生中的影响甚微。
2.3 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单一,缺乏创新
由于对职业指导的内涵理解不全面,大多数高校在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创新和突破,工作开展流于程式化,一般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传授择业技巧和发布需求信息以及组织举办双选会等日常工作方面,关于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则开展得不够,甚至基本没开展。
3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及对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生存发展,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成效的直接反映。因此,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对于保障高校的“出口畅”也就至关重要。
3.1职业指导工作要系统化,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职业指导工作不能只是针对毕业生开展,要转变对职业指导的认识,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把职业指导贯穿到其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职业指导教育,有侧重地进行职业指导并形成连续性。对一年级新生着重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教育,帮助其了解和认识自己, 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对二年级学生则着重对其进行择业时应该具备的各种职业素质的指导,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其在就业竞争时的核心竞争力;对三年级学生着重择业观的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毕业生则着重进行就业政策、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技巧的指导, 一方面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及学校的就业方针、政策、规定, 为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的训练和指导, 使其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职业指导计划,把职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指导,才能使职业指导更加有针对性,也更有实效。
3.2加强职业指导队伍自身建设
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拥有高素质的职业指导队伍是开展高水平职业指导工作的人才保障。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队伍基本上都是兼职人员,这从根本上制约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成效。高校应大力推进职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设立系统的职业指导机构并配备相应的场所和经费,建设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掌握与职业指导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知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专业、专职的高素质职业指导队伍,使职业指导工作逐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3.3职业指导工作要做好“四个结合”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在职业指导工作开展中应坚持“四个结合”。
坚持职业指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只愿到工资待遇高的大企、事业单位或到工作环境舒适的大城市工作,而不愿到一些小企业、中小城市或偏远地区就业。因此,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指导和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准确对自己定位,鼓励学生到中小企业或中小城市就业,鼓励学生参加诸如“西部青年志愿者计划”、选调生选拔、支援西部教育计划等的报名选拔,实现自身价值。
坚持普遍指导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主要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而缺乏对个体的“对症下药”。因此,高校在依据学生的共性开展普遍指导的基础上, 还应充分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 根据大学生的个体需求、个性特征、生涯规划等实际情况, 加强对学生进行个体的塑造、潜能的开发、个人理想和需求的引导、个体职业能力倾向的培养与测试、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业个体辅导,帮助学生提升个性和发挥潜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成效。
坚持课外职业指导讲座与课内职业指导课程相结合。要转变对职业指导的认识,提升对职业指导内涵的理解,职业指导不能仅局限于就业咨询、举办职业指导讲座等常规性工作,职业指导工作要开展得深入,在高校还应开设职业指导内容方面的公共课程,真正把职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使职业指导深入学生内心。
坚持理论指导与互动、实践相结合。我们当前的职业指导总体上是理论指导多,互动、实践少,间接教育多,亲身体验少,请进来多,走出去少,是一种应试教育下的“应试”职业指导,学生缺乏真正的实践体会。要提高职业指导的效果,应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多开展一些互动、模拟的招聘,使学生有更加直观和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当其面对真正的择业时,就能更加的从容面对。
3.4提升职业指导的教育职能
高校是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高等人才的场所。高校的职业指导不应该成为应付就业压力的“应试教育”,高校职业指导的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因此,在贯穿大学教育全程的职业指导中,要提高职业指导的教育职能,教育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将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中小城市、急需人才的西部偏远地区锻炼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
3.5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要形成“两大支撑体系”
即构建专职、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系统的职业指导主渠道和专业教师直接参与的两大工作体系。职业指导是一个综合工程,在高校,由于专业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生涯规划也就不尽相同。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将职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结合专业特点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工作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社会稳定, 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学校应提高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与教育,探索职业指导的方法,创新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群,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2]谭勇.新形势下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2).
[3] 关勇.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J]. 山东电大学报, 2006(1).
[4] 周辉湘. 大学生就业指导个性化探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5]陈德泉.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