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研读经典 提高人生境界

2009-10-22李红梅

科教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寓言庄子哲学

李红梅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远离了文学阅读,而社会上对于人文素养的要求却又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要将文化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经典文学阅读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在大学教育中,应广泛倡导经典文学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美的鉴赏力,使之成为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扬经典文学的精神哺育作用,通过经典文学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 认识真、善、美,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从而在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其核心作用。

本刊记者:陈怡教授,您作为一位工科出身而转向哲学的学者,能给我们讲讲您的经历吗?

陈怡:我是1962年进到大学,当时叫华中工学院。我的专业当时叫发电厂电力网及其系统,简称为发配电。当时的大学是5年,本来1967年应该毕业,由于文化大革命一直推迟到1968年才分配。当时分配的方针是“四个面向”:面向工厂、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疆。所以我自己选择到了边疆,是当时我们专业最远的一个方案——青海。我在西宁工作,当送电工,就是架高压线,把铁塔和水泥电线杆立起来,将电送到需要的地方。这就是我13年的工作内容。到1978年恢复了研究生考试,1979年我回到学校重新读书,在南京工学院,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读完硕士后留校任教,期间到美国做了一段时间的访问学者,回国后教专业课——电力系统分析,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到学校当教务处长,十年的时间,逐渐地改变了我的专业方向。我现在主要的兴趣就是研究教育,研究文化,研究文化经典,同时宣传这些经典。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自学学到了一些以前没有学过的东西,然后把我的体会和大家交流。现在我已经正式退休,成了一名自由的知识分子。“自由的”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没有固定的身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二是自己的精神更加自由了,少了许多功利的追求。我现在除了在教育部兼任《中国大学教学》杂志的主编,每个月必须到北京工作一周,其余的时间就是在各个高校。这个学期我在清华大学开《庄子哲学导读》,八个礼拜,两个学分。然后每个学期到澳门科技大学,给那里的同学开三门课:《论语今读》、《老子今读》和《庄子选读》。其他时间就到各个地方做一些短期的讲座和交流。

本刊记者:“四书五经”这些中国传统经典在文化素质教育中起什么作用?

陈怡:文化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十几年,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得到全面的文化熏陶。学理工科的同学要多学一点人文,学文科的同学要多学一点科学,不管什么专业的同学都应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的文化。

四书五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大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教育学论著,我们熟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出自《大学》。《论语》是语录体、对话式,富有哲理和文采,我们熟知的“学而时习之”不是说“学了以后要经常复习”,而是指“学了以后要适时实践”。《孟子》是散文体、论辨式,特点是雄辩,富有气势和文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样的名言警句在面临困境和挫折时能给人以激励。《诗经》的特点是思想情感纯正。《尚书》记载了虞、夏、商、周时的重要言论和历史事实。《易经》是一部哲理书,南怀瑾称为“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经典中的经典”,含丰富的辩证法,用阴、阳中间的变化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运动,我们熟悉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出自《易经》。《春秋》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公元前770~476这个历史时期,二是指一部史书,三是指一种文学手法即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除了儒家的四书五经之外,还有道家的老子、庄子,也是中国宝贵的文化经典。《老子》是一首哲理诗,是一部智慧书,它以“道”为核心范畴构筑了中国哲学的大厦。《庄子》的主要思想是主张自然主义,信奉辩证的相对主义,崇尚高远的超世主义,注重道德修养。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朝实学、民国新学。我认为,真正的中华文化在先秦子学,它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库。而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和道家。

读中国的经典,应先从《论语》和《道德经》开始。我也特别推荐《庄子》,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不读《庄子》,无以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也无以知中国人文精神的魂。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文科学生应加强自然科学学习,理科学生应加强人文科学学习,而文理生都应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本刊记者:当前大学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陈怡:现在我们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我去高校讲座,问在座的同学喜欢不喜欢庄子?喜欢。问在座的有多少同学读过庄子的《齐物论》?寥寥无几。喜欢庄子却没有读过他的《齐物论》,这不矛盾吗?我觉得这是教育的问题。

我们现在提倡读经典,是因为经典具有永恒的价值。读《庄子》是很不容易的,《论语》相对讲好读一点,《道德经》难一点,《庄子》更难。这恰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引导大家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经典。当然,也应该有人作一些介绍和引导。

本刊记者:您怎么看待当前的“国学热”?

陈怡:现在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所谓的“国学热”,但我个人认为,第一这个说法不准确,第二名不符实。首先国学这个名字容易引起误解,应该叫传统文化比较合适;第二名不符实,还没有真正热起来,还没有真正深入到传统文化的核心,还是一个很浅层的表象,只是浮在表面。电视台请一些学者讲一讲,比如说于丹、易中天、傅佩荣等,他们的书也买一买,用一种快餐文化的方式知道一点皮毛,以为就热起来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讲座的作用只是宣传和发动,而没有能引导国民,哪怕是大学生去读原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讲座的层次。如果不能真正地静下心读原文,就始终只浮在表面,所以我关注的是如何让经典进入课堂,进入大学生的头脑,甚至化为他们的生命。读经典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就是去读了,第二个是把它读懂了,第三个是把它化为自己的生命。这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达到的。但是首先要读,然后做到把它读懂。

本刊记者:您为什么特别推崇庄子?

陈怡:世界文明史上,希腊、印度和中国的寓言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我国庄子在其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他的著作《庄子》中有大约200多个寓言故事。庄子式寓言,大多片断式地分布在故事中,这些寓言深刻体现了庄子文风的两个特色:一是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一是想象力丰沛,汪洋自恣。庄子寓言蕴含的哲理,很好地阐述了庄子想要表达的道理。即使站在现代哲学的角度而言,也不会失去光彩。庄子因为充满哲学意味的寓言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深深影响了中华文明。闻一多先生就曾经称许庄子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庄子寓言最精彩的是庄子生死哲学的寓言,展示了庄子对于生死的理念是“善生善死”, 庄子对于生死一事,抱着生死于人实属平常和自然,一切生老病死都是顺应了自然规律的观点,十分超然。如果说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中的精华,那么生死哲学就是精华中的精华,可以说庄子哲学实际上是生命哲学。庄子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因此,庄子的思考具有终极意义。我们学《庄子》最该学习的就是庄子超然的生死观,不拘泥,看淡生死,生死一如,善生善死。

本刊记者:我们应该怎样读经典?您的建议是什么?

陈怡:现在的人读经典有两种态度,一种专门去批判,批这个不对批那个不对,以为自己多高明,但是你想一想,和他相比你晚生了两千多年,你不应该有一些比他好的看法吗?如果你一点也没有比他高明的看法你不是白活了?两千多年前的人偶尔有点小错误,你去大大地做文章以显示自己的聪明,甚至捞一个博士教授的头衔,有意思吗?你应该以这样的本事写出比他更高明的文章来,或者谈出更深刻的见解来,去吸取他里面的精华。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批判,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继承,去发扬去光大,而这都需要我们静心地去读进去。别人读是别人的,一定要自己读。

把经典作为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和它同行。不要全盘地去批判,也不要去全盘地接受,关键是要学其神,不要仅仅去学其形,要抓住它的精髓。一个人做到了心领神会那才是真正的学。我们求学有三种态度,称为上学、中学和下学。“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

本刊记者:谢谢您,陈怡教授。

陈怡教授是我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原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现任《中国大学教学》杂志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和高等教育学。出版《电力系统》、《老子论语今读》等专著多部,在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

猜你喜欢

寓言庄子哲学
时装寓言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庄子说》(十五)
A FABLE寓言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寓言的马甲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