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校防腐预警机制的思考
2009-10-22钟莉
钟 莉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反腐败,必须构建高校防腐预警机制。构建高校防腐预警机制的重要途径包括:建立高校防腐预警信息网络;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健全高校防腐教育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高校防腐约束机制等。
[关键词]高校;预防腐败;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C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9-0060-03
预防是“治本”之策,加强预防腐败工作,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高校的廉政建设工作,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不得不进行研究的课题。
一、防腐预警机制的内涵
腐败预警机制是指防范、遏制各种腐败产生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其特点是针对社会转型期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各种腐败苗头进行预先防范和警示的一种机制,其目的是及早发现腐败现象和苗头,改变出了问题再查处的被动局面,做到提前预防,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造成的损失。透过定义可以看到,建立腐败预警机制,可以增强反腐败工作预见性,把握反腐败工作规律,是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反腐败战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惩防体系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基础支持的重要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预警使腐败行为及早被发现,在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二是通过评价,对惩治和预防体系各个方面的运作情况作出客观分析,为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二、建立高校防腐预警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越来越频繁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高校的腐败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经济案件居高不下,发案领域主要分布在基建、总务后勤、招生就业、财务、经济实体等部门,而且具有广泛性和隐藏性的特点,呈现多发态势。高校防腐预警机制,是对全国各地高校腐败的各种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及时预测高校腐败的变化趋势并发出先兆预警,以便采取应急措施,有效防止和及时处理高校各种腐败现象的一种长效运行机制。建立高校防腐预警机制,可以预测高校教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可能会发生的倾向问题并加以防范,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另一方面,可以及早发现高校教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并有效地解决,及时提醒、教育、督促整改,防微杜渐,切实防止高校职务犯罪以及其他腐败现象。因此,必须构建高校防腐预警机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使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良性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为构建高校预防腐败预警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明确指出:“反腐倡廉建设,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这表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致力于构建预防腐败预警机制,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尽管腐败现象具有隐藏性、广泛性等的特点,但是腐败行为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某种规律,其行为是可遏制的。科学的预警机制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对象的客观规律,对将来可能或必然发展的现象、事件和过程作出预测,从而有利于我们提前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遏制其发生或减少其发生后产生的危害性。
三、构建高校防腐预警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高校防腐预警信息网络
为了有效地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及其腐败现象,廉政信息是相当关键的。这个信息网络平台包括三个系统:预防腐败信息汇总系统、预防腐败信息评价系统、预防腐败信息处理系统。
预防腐败信息汇总系统主要是发现、传递、收集各种腐败信息,这是启动预警机制运作的基础环节。可以通过设立举报网站、举报电子信箱、举报热线电话,新闻媒体设立腐败预防栏目等方式组成全国性的高校预防腐败信息网;还可以通过开展联席会议、问卷调查、民主座谈与测评等方式,广泛地收集与反腐倡廉工作有关的信息资料。目前,全国只有24所高校成立了廉政研究基地,规模不够大,全国各高校廉政建设的统一信息网尚才建成,然而建立全国性的高校防腐信息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了高校预防腐败信息网,就可以及时地收集和传递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社会人士对党风民风的评价。收集群众举报的信息和传递社会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掌握党风廉政建设动态。
做好了信息汇总工作,就进入了预警机制运作的中间环节——信息评价系统。对预防腐败的预警信息的评价的传统做法往往是以定性的方式来表达,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够客观、公正、公平及较为准确地描述事实情况。高校可以建立一套可量化的“廉政综合指数”。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四个国际组织提供的指标: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和行贿指数;世界银行的腐败控制指标;瑞士国际管理学院的非支付、司法腐败等指标;世界经济论坛的贿赂和腐败、透明度指标。参照这些指标,对高校预防腐败工作进行定量、定性、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的最终结果用“廉政综合指数”概念显示出来,从中及时发现高校腐败问题。
最后,进入预警机制运作的关键环节——信息处理系统。因为信息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预警机制的作用与成效。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的做法,在高校的廉政研究基地设立防止贪污腐败工作室,聘请专业人士(如公务员、电脑专家、会计师等)按照“廉政综合指数”对腐败信息进行动态监测。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高校腐败行为主体层次分布和数量分布状况,把握高校腐败行为高发易发多发的领域,识别各种腐败形式的危害程度,了解腐败程度的变迁过程及趋势,掌握高校腐败发生的特殊规律;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防腐的对策。同时,在对预警信息进行处理时,要注意高校腐败风险的特殊性。
(二)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健全高校防腐教育机制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必须对高校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
1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结合高校的实际,督促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文件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文件精髓和讲话精神,坚决反腐,开展创造性工作。同时,可以定期举行政治思想道德检讨会,进行政
治理论考试,或者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学习月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观念,从而形成反腐倡廉工作的合力与凝聚力。
2加强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国家法律法规是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熟悉并掌握这些规范是廉洁从政的基本条件,但透过案件的分析情况看,一些领导干部很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对可为与不可为的界定及其适用范围、违法违纪行为的后果是什么,似乎一概模糊不清。一些人把行贿受贿看作礼尚往来。因此,反腐倡廉教育必须突出纪律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特别是对新出台的有关反腐倡廉的纪律条规和法律法规要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利用新闻报道、校园广播、宣传栏、报刊杂志、电视交谈节目、信息网络、法律法规教材进课堂等多种渠道来宣传法律法规,达到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
3加大反腐倡廉宣传力度,动员群众参与反腐败活动。要想顺利开展反腐败工作,除了向外界广泛宣传高校廉政研究基地的反腐败职能,还需要提高群众的反腐败知识认同度。反腐败的基本知识是展开反腐败工作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当人们了解什么是腐败,才有可能参与到反腐败的行列之中。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家对于腐败现象抱着要么无可奈何、要么认可、要么麻木不仁的态度。因此,要想群众参与其中,必须让其了解反腐败知识,了解反腐败的重要性,就必须加大反腐倡廉力度。
而群众参与反腐败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举报腐败,目前我国举报腐败主要是匿名举报。这种方式不仅可能增加反腐败的成本,而且有可能会流于形式,导致反腐败“流产”。笔者认为,可以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的做法——实名举报,使腐败分子快速落网,减少反腐成本,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更是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必须要解决社会公众的后顾之忧。
4加强权力观教育。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和其他各类公共组织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目前,高校的有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将权力私有化,商品化、特殊化、本位化等,把公共权力当作个人牟取私利的工具。权力观教育是要领导干部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本质,树立权力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概念,认识到权力取之于民,也必须用之于民;其最终目的是使领导干部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使掌权人面临外界诱惑时,能作出理智的选择。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高校防腐约束机制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证。制度反腐,就是要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制度反腐,完善和制定各种制度。
1完善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走依法治校路线。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高校的规章制度已明显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许多规章制度已失效或者缺失,甚至出现制度真空现象。部分高校的掌权者在制度缺失或制度真空的环境下,秘密地甚至大胆地进行见不得人的交易。要通过建立健全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大学规章制度的方式,提高大学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依法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实现高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依法治校的实效性,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2完善高校权力配置与运行的制度。权力的配置和运行制度是预防腐败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性环节。我国政治体系中不健全的体制,给有权者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使腐败成为可能。因此构建防腐机制,首先要完善权力配置与运行制度。
一方面,确立相互制衡的权力分配制度。当前,我国高校权力配置与运行存在以下的问题:党政权限和职责不清与行政权力过度向上集中且缺乏必要的监督。要明确领导班子内部分工,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有其权,各负其责。对决策权和执行权必须进行制约,监督权必须相对独立,掌握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决不能同时掌握监督权。只要权力分解的合理,权力制约关系自然会形成。
另一方面,加强领导干部问责,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的制度绝对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授予权力的同时必须明确责任,落实行政责任制,防止出现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的现象,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分别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负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对失职读职、徇私枉法、延误失误、监管不力、滥用权力、不作为或消极不作为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杜绝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现象。
此外,还应规范权力运行程序。要公正、公平、稳定、有效地行使权力,就要有严密的、必须遵循的权力运行程序作保障。
(四)建立高校廉政监督联动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构建高校预防腐败预警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的共同配合和参与,要建立起党内和党外相结合、上级监督和下级监督相结合、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等的全方位、主辅交叉的网络系统。只有在这样的网络下,才能更好地开展反腐败工作,充分发挥高校预防腐败预警机制的系统功能,保证预警机制运行的规范、协调、高效。
1理顺体制。各监督机构之间要有明确分工,健全责任机制,实行对监督机构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能的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监督制度追究监督力者的责任,强化监督效果。
2完善党内监督机制。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有了党内监督机制,就能搞好来自党外的、行政的、法律的、群众的等方面的监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完善这一机制:完善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民主生活检讨会;规范会议制度等。
3加强校内外监督相结合的制度。邓小平同志说:“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我们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方面,可以聘请离退休教职人员、人民代表、教师代表等作为高校廉政建设的评论员、行风评议员或者作为特邀监督代表。另一方面,各高校纪检部门可以开展定期校务公开工作,特别是对于高校的敏感领域,如在人事任免、基建工程建设、大宗物资采购结果等都要采取公示的方式向全校教职工公开,主动接受教职工的监督。此外,学校纪检部门还应该注意与省、市、区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部门的联系,共同商讨预防职务犯罪措施,进行工作研讨和高校职务犯罪特征分析,交流预防职务犯罪心得,加强监督力量,提高监督效果。
除了上述建议以外,还可以加大查处力度,加强预防效果。总之,构建高校预防腐败预警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多管齐下、上下结合。
参考文献:
[1]陈绍杰,建立实施我国预防腐败预警机制的探讨,龙岩师专学报,2004,(4)
[2]祝贺,马克思主义公共权力理论与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8
[3]张宿堂,孙承斌,李亚杰,中纪委第六次会议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战略决策。
[4]丁辰,赵建国,高校内部权力配置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08,(3)
[5]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6
[6]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5
[7]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
责任编辑杜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