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增量式发展之社会动力学视角分析

2009-10-22董立人

党政干部学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党内民主动力机制

董立人

[摘要]党内民主是党和国家的生命,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助推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形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合力。党内民主增量发展主要指的是在党内民主已有的发展成果、发展水平和民主制度架构的基础上,渐进地、稳步地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民主增量不仅要求从参与民主的人民和社会团体在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也应从参与民主方式和渠道以及运行机制的增加。

[关键词]党内民主;增量发展;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9-0026-03

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民主既是一种制度观念、又是一种动力运行机制,当然更是国家组织管理的工具和具体实践过程。民主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能动作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动力学与民主增量式发展

民主不仅是近代以来人们平等诉求的结果,它实际上还是共同生活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人们天性中的平等欲求,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共同体的效率。这个结论跟经济学的效率——公平二维结构矛盾的假设有很大出入。如果有什么东西证明自己能够解决这个结构性矛盾,那么这个东西一定对人类共同生活有长久价值。以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Lewin,1890~1947)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曾经作了一个团体动力学的试验。证明了民主的组织领导方式对于提高人类公共生活质量大有好处,而且,民主的领导方式对于追求效率同样有正效应。该试验主要测试民主和专制的团体气氛对于公共生活的影响。他们按成人领导的不同方式。以类似童子军群体作业的方式进行研究,把儿童分成几个游戏小组。先分为专制式和民主式两组,研究比较两种方式的领导效果;后来又增加自由放任式以便进一步比较研究。再使每一组变换不同的领导方式进行自身比较,看以领导为中心的(专制的)组、以团体为中心的(民主的)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放任的)组。在行为上有何不同,在团体的影响上又有何不同。结果表明,在各种领导类型下的小组中,少年们行为方式不同的原因是组织领导方式的不同,而与他们的个性全然无涉。

如果比较一下群体效率的话,可以看到,专制型领导方式对完成目标专心致志,自由放任型趋向于社交,而民主型的团体,既能开展创造性的思考活动以完成工作目标,又能形成亲密友善的关系,形成群体意识,比前两种类型优越,群体的效率最高。

毫无疑问,民主式的领导方式优于专制式。例如,在专制式领导下,群体的一切活动完全由领袖个人决定,群体中所有成员只能依令行事,不容许有任何异议。孩子的主动性差,而且对待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行为蛮横;而民主式领导的小组在这些方面表现很好,无论整个小组还是极大多数小组成员都是如此。群体的一切活动,由领袖和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而后决定,在讨论过程中,领袖以群体成员之一身份参与,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力求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放任式领导的小组表现出民主式领导的小组所没有的那种普遍不满与缺乏目标的特点。对群体作业进行方式,领袖不闻不问,完全由群体成员凭其所好各行其是。实验结果还表明,民主团体的统一性和稳定性高于专制团体。因为专制团体的统一性的保持依赖于领导的努力,一旦没有了领导,团体的结构便由大化小,而民主团体的统一性及稳定性则完全根据工作的需要,与领导的压力无关。根据小组成员会话的分析也表明,民主团体的团结精神比专制团体更丰富。前者使用“我们”或“我们的”这种表示团体中心的语言占36%,比专制团体的要多一倍。

实验结果发现:在民主型领导之下,群体成员相处融洽,而且工作绩效最高;在独裁型领导之下,群体成员之间攻击性行为产生;在放任型领导之下,群体工作绩效最差。此项研究对以后教育心理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性影响。为此,Lewin小组根据上述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团结力是使某一团体稳定并抗拒分裂的重要力量。2在独裁的团体中存在更高的紧张气氛。3民主团体中的成员总是努力进行合作,共同意识更强烈,越来越要求提供和寻求合作。4民主团体中的成员客观态度更多。5民主团体中的成员积极性更高,表现为“我们需要”,而不是“我需要”。6民主团体的结构更稳定,成员的感情和目的得到更大的发展。

从社会动力学原理,我们可以看出。民主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引起人们深思的问题。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同,国情差异会产生民主政治发展过程的差异,民主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民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民主政治可以促进经济大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巩固民主政治。在民主政治里,民主竞争的参与方在经济组织与社会活动中。民主博弈中的主要参与方都是集体性组织起来的,即他们能够形成集体利益并以相应的策略去推进之。1995年,美国一位重要政治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民主、财产权与经济增长》,讨论了当代国际社会在这个题目下的几种关系(Goldsmith,1995)。他以许多国家的经验数据证明,民主政治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也许因为政治竞争对掠夺性的统治是一个约束。更为民主的国家似乎也对财产权提供更为有效的保护。在民主政治条件下,依靠激励和资源,实业家能够为有保障的所有权和契约权利进行有效的活动,这对经济增长当然是有利的。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只能从本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一个政党内部采取什么样的民主方式。也是由这个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而决定的。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和民主实践特点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条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实现形式;既有一定的民主存量,又有民主增量的广阔空间,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特点和优势。2004年俞可平提出了增量民主的概念。他认为中国的民主发展将是一种“增量式”发展。中国的民主改革将以存量为基础,即以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为前提。发展民主政治的速度和力度,要与既定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增量民主的实质是在不损害人民群众原有政治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政治利益,换言之,它注重政治改革的稳定、有序和效益。

二、党内民主增量式发展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应有之义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表明,共产党要坚持自己的性质和宗旨,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要赢得各项事业的胜利,取得并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加强和改善对政权的领导,就必须实行和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民主的理论建设和制度创新。2009年6月29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问题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形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合力。”这说明党中央对加强党内民主的高度重视,同时这意味着党内民主应加快民主增量式发展的步伐。

关于民主增量式发展,我国著名政治学家俞可平教授前两年提出了“增量政治体制改革和增量民主”概念,他认为,政治改革和民主建设,必须有足够的“存量”,即必须具备充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必须与既定的社会经济体制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必须拥有现实的政治力量而无须完全的重新培植,必须符合现实的政治法律框架。这种改革和民主建设,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形成一种新的增长,是对“存量”的增加。这种新的“增量”不是对“存量”的简单的数量的增长,而是性质上的突破。它不仅有法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即对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共利益而言,具有正当性,并为绝大多数公民所自觉认同。这就是中国的民主发展态势将是一种“增量式”发展。所谓增量民主就是渐进式的、积极稳妥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发展民主之路。民主增量不仅要求从参与民主的人民和社会团体在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也应从参与民主方式和渠道以及运行机制的增加。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民主也随着向前发展,民主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必须有足够的“存量”。所谓存量,就是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30多年来,中国民主发展积累了可观的存量。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主要内容可归结为六个方面: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党内民主、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改革,这些民主实践,给我们在观念和制度层面留下了财富。

本文强调的党内民主增量发展主要指的是在党内民主已有的发展成果、发展水平和民主制度架构的基础上,渐进地、稳步地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走增量式发展道路,党内民主增量式发展应以党内民主的存量,即以党内民主制度、民主实践经验等的发展路径依赖为基础。增量式的党内民主发展应注意的是:一是增量民主的发展必须能够在民主已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新突破,对民主的存量进行超越;二是增量民主发展的过程应是有步骤、渐进的、谨慎的,而不是对已有基础推倒重来的激进的变革。三是增量民主的实质在于在不损害党员和群众原有政治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增加群众新的政治利益,满足群众新的民主要求,满足群众新的民主期待。

三、推进党内民主增量式发展的动力机制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一元化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党内民主是工人阶级政党所应当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恩格斯早在1845年就指出:民主已经成了无产阶级的原则,民主在今天就是共产主义,当各民主的无产阶级政党彼此联合起来的时候,他们完全有权把“民主”一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倡导党内民主,并把党内民主的思想贯彻到由他们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用党章的形式对党内民主制度的基本内涵作了进一步规定。作为理论概念,党内民主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内民主的平等原则;二是党员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三是民主和集中相统一的原则;四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五是民主选举原则;六是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七是民主监督原则;民主生活制度等等。党内民主理论的制度化、规范化、是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体系。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和民主实践特点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条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实现形式;既有一定的民主存量,又有民主增量的广阔空间,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2坚持科学发展,积极推动党内民主增量健康发展。党内民主增量式发展。不仅指党内民主参与者数目的增加,更指民主的形式和参与的方式的增加。推进党内民主增量式发展的宗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积极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推进党内民主增量式发展,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工作机制,落实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决策和工作机制。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提高广大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坚持在实践民主中学习民主、在学习民主中实践民主,深入开展党员权利和义务教育,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发扬民主作风、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巩固和发展党内政治生活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要认真落实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规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

猜你喜欢

党内民主动力机制
党内民主语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公推直选机制研究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对禁止“妄议中央”,干部有哪些顾虑
禁止“妄议中央”的必要性、针对性与可行性
不准“妄议中央”≠压制党内民主
构成“妄议中央”有何条件,有何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