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的力量

2009-10-22杨鹤英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早自习旷课笔者

杨鹤英

作为与学生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的教育者,班主任所影响的可能是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学生一生的幸福!因此,必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和管理方式经常进行总结和反思。

[案例一]:

笔者刚刚当班主任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叫XXX的男孩。他性格怪异,爱说好动,而且不时有无故旷课现象,甚至在课堂上与任课教师顶撞。

有一天,他早自习又旷课了。等他回来,笔者将他叫进办公室,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笔者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因为面对屡教不改的他,真不知道该说什么。过了一会儿,笔者发现,他的情绪慢慢有了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他低下头,偶尔抬头瞟一下我,笔者知道他在窥测我的内心,于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过了很长时间,感觉是时候了,笔者只说了一句:“说实话,你只是学习基础差。从本质上说,你不是一个差学生。你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只是你自制力差一点罢了,以后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你可以走了。”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你可以走了。”笔者又重复了一遍,他才带着疑惑的目光离开了办公室。从那以后,他竟连着几天表现很好,笔者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尽管后来也有反复,但他确实慢慢在改变。

可是过了不久,他老毛病又犯了。笔者发现他接连几天上课无精打采,总是睡觉,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他最近总是去网吧玩。于是,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找了学校附近的好几家网吧,终于发现他正起劲地玩着网络游戏。笔者悄悄地站在他的背后,由于太专注,十多分钟之后他才注意到我的存在,赶紧猛地站起来,默默地跟着笔者回到了学校。自始至终,我们俩都一言不发。事情过后,笔者也不再提起这事,上课下课从不单独找他。几天后,他心事重重地来找笔者:“杨老师,你打算什么时候处分我?”笔者佯装诧异:“你最近表现不错,处分什么?”他似乎明白了笔者的用意,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第二天,他还主动地交给笔者一份检查,表示不再逃课。笔者拍拍他的肩膀,自始至终没有批评他一句。后来他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很多,还专门学习了绘画特长,成绩也有所进步,最后考上了一所不错的艺术院校。

反思:在我们周围,有的班主任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往往喜欢喋喋不休地批评学生,使得学生紧闭心灵之窗,教育效果反而不理想。其实,沉默有时也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能使学生明白老师的心。因此,不妨试试无声的批评或惩罚,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说,作为班主任,适当的保持沉默也不失为一种管理班级的好方法。

第一,无声的批评能使周围的气氛沉闷起来,加上当时批评者的表情,更使得受批评者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此时,学生的思维变得特别敏感,想得也特别多,因此对自己的错误记得牢,想得通。

第二,无声的氛围会造成一种沉闷的压力,同时会使受批评者产生一种期待,期待老师的批评早日过去。一旦这种有声批评没有及时出现时,他会感到异常和不安。他会想:“今天没有挨批,也许是明天吧?”从而产生了焦虑和恐惧感,进而强迫自己改掉毛病。

只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就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对此,笔者的体会是:一要有一颗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事情发生时,如果教师没有爱心,就不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那是无法进行反思的,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和改进教育方法了。二要树立新观念。从对各种教育案例的分析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哪些教育方法恰当,还存在什么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依据新的教育观念,去面对,去解决。

[案例二]:

有一天上午,上完第三节课后,数学老师告诉笔者XXX同学又没有上课,这让我心里非常恼火。又听早自习辅导老师说,XXX同学早自习就没来,这更让我火冒三丈。笔者径直到教室找这位同学,一看见他就忍不住大声斥责:“XXX同学,你今天已经是第二次旷课了,你到底还想不想上学了。”“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今天你不给我说清楚就别想上课,马上给我停课写检查去。”说完,笔者马上气愤地离开了。这之后,这位同学虽然也写了检查,但可以看出他对笔者一直有抵触情绪。后来,在偶尔和学生们的一次谈话中笔者了解到,那次XXX同学并不是故意旷课,而是为了课间操不给班级丢分,才带病坚持跑完课间操,再到医务室看病,结果医务室看病的同学太多才导致迟到的。笔者突然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这位同学。

反思:做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会尊重学生,不能凭感情用事。学生犯了错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虚心接受批评,而不能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乐趣,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反叛心理,使班级管理工作更难做,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正如前面所述,笔者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说出了一些过火的话,如:“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等等。这些定性的、消极的断言,难免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失去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其主体性。有时,教师气头上的一句伤人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从而跟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使正常的教育工作无法进行。

由这两件事,笔者得到了许多感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在感情上的接纳,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得懂得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一些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真实内心世界;还要关注心理脆弱的学生,寻找与学生及时沟通的最佳时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作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之一,其言行所产生的影响与长期效应对于学生是不可低估的。那就让我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与学生共同进步吧。

猜你喜欢

早自习旷课笔者
高职辅导员对旷课学生的管理初探
老师,别走……
My English Teacher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Wenzhou Woman’s Journey towards Grandmaster of Memory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临夏地区农村学生辍学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美国推出“每名学生,每一天”倡议 以解决学生旷课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早自习
旷课猖獗愁坏沙特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