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单位将接受小金库治理重点检查等7则
2009-10-22本刊
本 刊
中央单位将接受
小金库治理重点检查
目前全国“小金库”治理的动员部署和自查自纠阶段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正逐步转入重点检查阶段,70家中央单位将接受“小金库”治理重点检查。重点检查工作安排在7月至10月进行。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份将主要检查中央部门及下属单位:8月份将主要对第一阶段重点检查工作的小结和部分举报线索的查处:9月份将主要检查中央部门在京外的下属单位;10月份将审理检查资料,下达处理决定。此次重点检查内容包括2007年以来各项“小金库”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2006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对设立“小金库”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将追溯到以前年度。
中国证监会将多方面
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从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深化创业板市场建设工作、分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大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强化对违法违规案件的惩处和曝光力度等,多方面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更加突出维护市场原则,努力使各项措施更加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平稳运行。进一步深化创业板市场建设工作,制定和发布创业板后续配套规则,组建创业板发审机构,做好对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培训。督促证券公司落实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安排,确保创业板顺利推出、平稳运行。分步完善市场体系,积极扩大债券公司落实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安排,确保创业板顺利推出、平稳运行。分步完善市场体系,积极扩大债券市场规模,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建设,不断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案件的惩处和曝光力度。
消费成中国保增长重要支柱
2009年中国消费保持平衡较快增长已成定局。在这场与国际金融危机的“遭遇战”中,消费成为中国保增长的支柱之一。今年以来,中国消费呈现小幅加速态势。统计显示,1至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4,年同期加快3.7点。在出口下滑未见好转的严峻形势下,消费成为保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这说明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见到了成效。事实上,与出口和投资相比,消费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长期的“短板”。但近年来,随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等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消费“短板”一点点长高,悄然实现了华丽转身。今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能力持续增强。此外,“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消费政策的出台,也释放了农民潜在的消费需求。
财政资金支付将全程动态监控
财政部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指出,争取2009年基本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省级财政部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2012年全面建立起预警高效、反馈迅速、纠偏及时、控制有力的覆盖各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指导意见指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要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财政资金活动监控为重点、以动态监控系统为平台,实时接收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信息,全程监控财政资金支付活动,充分发挥动态监控的威慑、警示、纠偏、规范作用。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着力加强预算管理与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指导意见强调。要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分析报告制度,扎实做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的配套工作。
提高居民消费成为
中国经济亟待解决难题
前几年投资过度扩张,导致国内不少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加上去年以来实施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不少领域的投资在未来几年也将接近饱和。未来不可能像前些年有那么多的投资热点,也不可能像前些年保持那样高的投资增长率和投资率。没有社会投资跟进,政府投资缺乏杠杆效益;过度依赖政府力量会压抑市场本身的力量,产生挤出效应;过度的政府推动也会带来财政风险。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破解启动民间投资,特点是提高居民消费这一难题。扩大消费应当着力调整国民收入结构,一是增加大的收入,即国家和居民的收入,二是需要调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结构。增加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由此来逐步缩小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差距。专家建议采取措施提高居民储蓄收益率,进行金融改革,加强中小银行的竞争力,给普通家庭更好的收入,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全国清理小金库推算规模827亿
几年前,国家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曾推算,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每年可能有827亿的规模,不过也有大胆人士推测,全国每年进入小金库的钱太约50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5%。
中国官方希望一项正在进行的专项治理可以摸清小金库的底数,这包括2007年以来各项小金库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2006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
小金库之谜
前不久,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一项持续8个月的专项治理就此展开。为清查小金库,上述文件还提出对查实举报给予最高10万元的奖金。
“这次专项治理覆盖面大,持续时间长,中央希望通过专项治理找到能够从根本上遏制小金库的办法,尤其在各项政府投资加大,政府部门手中资金比较多的情况下,清查小金亩显得尤为及时重要。”一位中央部委官员说。
小金库又称账外账,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或示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务院先后11次清理小金库。
1998~2006年上半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小金库”(含挤占挪用)金额1406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730亿元。
不过全国小金库到底有多少是个谜。国家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曾撰文指出,“全国究竟有多少‘小金库有多大规模?谁也说不清楚,谁也查不清楚。”
作为总审计师的孙宝厚推算过小金库的规模。审计机关每年对被审计单位审计的覆盖面一般是20%以内,如果假设所有单位统统接受审计,按1998~2006年上半年(共8.5年)的平均“小金库”数165.4亿元推算,所有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每年“小金库”数额可能高达827亿元
(165.4亿元×5)。
也有人大胆推新:全国每年进入小金库的钱大约5000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
孙宝厚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大量、巨额小金库,这是公开的秘密、不争的事实。不过,4月末,当北京律师杨慧文向北京市市属各区县和部门申请信息公开,要求这些部门公布是否存在小金库和小金库的收支明细时。回复他的29个部门中。只有一个部门明确表示本单位不存在小金库,其他均答复,本机关不存在小金库的有关信息。
审计署在多年查处小金库的工作中发现,某些集体或个人有的做假账,有的做账外账,有的甚至干脆不做账;有的钱在银行正式开户储存,有的是经办者个人或化名的存折,有的就是整捆整箱现金;有的是一堆凭证,有的只一把白条,有的连白条都没有;有的是领导亲自操刀,有的是财会人员经办,有的是其他人员掌管。
治理小金库有多难
这次专项治理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均纳入此次治理范围。重点是2007年以来各项小金库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2006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
根据时间表,各单位首先将自查结果和数据上报各省,汇总报报四部委。小金库查处资金来源主要有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资产处置、出租收入;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的资金;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虚列支出转出资金;以假发票等非法票骗取的资金;上下级单位之间相到转移的资金等等。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首席经济师梁优彩说,在目前环境下设立小金库并不难,他举例说,上级部门委托小级部门做一个项目拨款100万但这个项目中上级单位也参与人和物,那么下级单位给上级部门可能要返还30万,这30万很可能就充实小金库了。
但治理小金库难度非常大。这次专项治理之所以采取先由‘各机关单位自查自纠,后由领导小组进行重点检查,只覆盖5%的单位,就是因为政府部门没有那么多人力物力进行全面覆盖的检查。
ACCA调查显示:
企业对高技能会计师需求大增
据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昨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显示,受当前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未来5年内企业会发现融资愈加艰难,放贷更加谨慎,对高技能会计师的需求将更大。
ACCA联合BPRI研究咨询公司,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对多名财务总监、合伙人和高级会计师展开调查后显示,全球受访者都很关注企业客户未来的金融稳定性。在87%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对放货会更加谨慎。有84%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应更加注重风险防范。还有76%的受访者深信经济下滑会使融资变得更加困难。
有近7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下,高管层l的薪酬和资金将与长期绩效表现紧密挂钩。另有相同比例的受访者认为,多元化融资会更加普遍。报告指出。如果融资变得愈加艰难,就需要会计师能够提出更多解决方案。
全球有63%的受访者预计对会计师的需求会有所增加,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发现商业情势好转所致。还因为他们认为会计师对帮助企业应对长期经营困难局面至关重要。
研究还发现,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期望会计师能够承担起更为复杂的角色,财务人员最好也能具备企业风险管理、战略情景规划和善用数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