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成为信访局?
2009-10-22孔曦
孔 曦
我的一个在报社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的朋友,前些日子退休了。因为“有关部门”少算了她5年工龄,她不得不开始跑信访办。说起这些日子的信访经历,她说,我在媒体做了这么多年,信访办的人对我还算客气,但也十分可恶。我去一次,他们说需要一份什么证明,千辛万苦把证明开好交过去,又说还需要什么材料,就不能一次把需要的材料啊证明啊全部列出来吗?非要让人一趟一趟地跑?而且,他们要的材料,有的根本不可能找到。比方说,他们要我37年前的工资条,要我30年前工作过的单位开证明。我要求解决的问题,政府有政策,红头文件上写得清清楚楚,这些人就是千方百计地敷衍、拖延。幸亏我有个律师朋友提醒我,才没有错过诉讼时效。
谈起在信访办遇到的其他上访者,她说,那些一点人脉也没有、一点政策也不了解的普通百姓真是太可怜了。难怪他们只会吵闹、骂娘,要被目为“精神病”。当然,上访者并非都有道理,但信访办的那些“面孔”实在不敢恭维。
我的一个亲戚曾到上海某区某镇的信访办上访,听他说,这个镇政府造得比区政府还气派,老百姓根本进不去。政府机关的走廊里装着摄像头,镇领导的办公室要刷卡才能开门。信访办设在区政府围墙的外面,室内也装有摄像头。与民为壑到如此地步,真叫人无话可说。
网络信访近两年激增,实在是一种沉重的无奈。它折射出有些信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浑浑噩噩、尸位素餐,甚至欺下瞒上刁难百姓。如果现实的举报渠道畅通无阻,何来网络信访的兴旺?
曾有专家说,如果我们社会的法治发育得足够好,根本不需要信访办。这个观点,我颇为赞同。说句不讨人喜欢的话,无论是实体信访还是网络信访,仍然是人治的特征之一,只不过是古代击鼓鸣冤、拦轿告状的另一种形式。甚至,击鼓鸣冤和拦轿告状,还有青天大老爷亲自出来听取冤情;当今的信访,要见到“真佛”,竟是难上加难。
笔者以为,倘能参考一下一些窗口企业的做法——“请您为我的服务打分”,信访办的工作效率或许会增加十倍百倍。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在信访办常驻法律顾问。百姓的诉求,能通过信访办协调,经有关部门解决最好;不能解决,就应该提供法律咨询,建议上访者走法律途径。领导的时间金贵,老百姓的时间也很值钱。民众的法治意识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法治意识更应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