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研究

2009-10-21邱成斌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德育价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邱成斌

摘要:音乐文化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音乐教育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定表现形式,而音乐教育作为一定的音乐文化形式则反作用于一定的音乐文化本体,使音乐教育自身呈现深刻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勇敢善良的道德品质、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这里的德育作用非常明显。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德育价值;功能

批判继承音乐文化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只有将音乐教育研究置于音乐文化大背景中才有生命力,只有对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给予更多关注,才能使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文化传承活动中有着深刻民族底蕴的音乐文化形式。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使学生认同这样的音乐教育哲学内涵:大千世界存在着互不相同却同样卓越的音乐文化。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实践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致力于促进本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才能立足本土、着眼全球,全面实现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

一、音乐文化中蕴涵的德育价值与音乐教育的德育使命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音乐看作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手段,列为四教之一“文教”的一个重要项目。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又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一个人最终只有经过“乐”的教育,才能达到人格完成的境界,因而他在《论语·泰伯第八》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见解和主张,他把“乐”看作是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

荀子在《王制篇第九》中也谈到音乐具有“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作用。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非常重视研究音乐教育和人道德发展的关系。基于这种认识,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始终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坚持采用科学的、艺术的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的心灵向“善”、向理性转化。在教育过程中,他对音乐教育的选择是十分慎重的,他认为,人们如受到合适的音乐教育,就可以使心灵受到陶冶,性情得到调和。旋律和曲调的协和、庄严和优美,能使人的精神和谐,举止有节,仪态优美。反之,如果音乐教育不合适,则会使人性情暴燥,恶劣的习惯就会侵润人的品质和行为,影响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扰乱法律,直到颠覆公共生活的全部机构。因此,在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园里,既能听到优美的音乐之声,更不乏触及心灵的道德与哲学的争论。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有句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认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从众多名人对音乐精辟入理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音乐中蕴涵着很高的德育价值。

音乐作品极强的时代性,决定了音乐所具有的德育使命。人在一定时期的社会中生活,因此,他们的思想、情感都体现着所在时期社会的政治倾向和道德观念。对于音乐家来说也一样,他(她)的音乐作品是根据自己对所在时期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认识与体验,把自己的思想、道德、感情进行艺术概括和加工,然后通过音响运动形式表达出来。而欣赏者则在优美的音乐所创造的音乐形象里,通过联想和创造性的想像,一方面接触到音乐家美丽的心灵、深刻的思想,感受到他所倾吐的某一时代的一切;另一方面从具体的音乐语言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里受到感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铸造美好的心灵和思想。如人们在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时,必然会被他在音乐中所表达出来的英雄主义、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藐视一切权贵的大无畏的气概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所感动。有人曾说,贝多芬的音乐是人们人生、思想的理想教材。而在倾听他的《命运交响曲》时,耳边仿佛响起贝多芬的声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仿佛在倾听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也仿佛看到一场命运的大决战,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这里,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搏击的思想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结合得如此和谐、融洽,使欣赏者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好的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人、教育人。相反,低俗的音乐能使人沉溺于感官刺激、追求享乐、满足于庸俗的情趣,甚至能污染人的思想,瓦解人的意志。20世纪30年代,正当我国人民努力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时,《桃花江》、《毛毛雨》的出现,使大革命失败后的小市民沉醉在打情骂俏的桃色世界中,《何日君再来》一类靡靡之音又曾使不少人在抗日战争中醉生梦死。这也是音乐作品所表达的道德观念及所起的作用,只不过是极坏的、反面的作用。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主要功能

高尚的道德情操,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的统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增强音乐文化凝聚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功能。无论何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整合为一的。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文化。社会的发展要依靠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一个重要部分的音乐教育只有融入社会,在科技、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中才能得到发展,实现使音乐文化围绕社会政治、经济,并形成与之相协调的,具有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丰富民族内涵的音乐文化。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从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并从中获得认同感。由于世界各民族语言类别的不同,造成语言音调的差异,由此形成了不同民族用于音乐表现的音乐基本素材、基本手段、基本技法的不尽相同(如:音阶、音律、调式、旋法等),从而产生了各民族音乐风格的多样性。有人将“音乐风格”简称为“乐风”,也有人称之为“音韵”、“神韵”。正是“乐风”、“音韵”、“神韵”的存在,世界各民族有了标志着自己民族属性的音乐文化,而音乐风格则成为音乐作品民族归属的鉴别标准。如:用朝鲜族特征的音调写成的作品,用朝鲜族特有的音乐技法演奏它,它就带有朝鲜族风格,代表着朝鲜族音乐文化。朝鲜族人民从共享一种音乐文化中获得认同感;而非朝鲜族作曲家用朝鲜族乐风创作朝鲜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演奏家采用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表演技法表现朝鲜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成为朝鲜族音乐文化积累的组成部分,从而认同了属于朝鲜族的音乐文化特征。再如,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是用我国的越剧唱腔作素材,乐曲中采用了我国戏曲的散板、摇板等基本手段,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则在这一协奏曲演奏中大量使用中国特有的音腔润饰法,将民族乐器二胡的特有演奏技法运用于《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中。因此,尽管演奏这首乐曲使用的乐器是外国的、作品的曲式是外国的,但由于其中国“乐风”、“音韵”、“神韵”的存在,使人们从来就认为《梁祝》是“中国的”而不是“外国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与再创作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与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和演奏家俞丽拿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所接受的多元音乐文化的熏陶、多元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古老的口传心授教学形式,以及民俗文化环境的熏陶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探索价值。音乐能教人真诚,使人高尚。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对情感的依赖关系,它可以引导欣赏者超越直接的功利观点而全身心地沉浸到规定情景的情感交流,情绪体验中,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和陶冶。正因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仍然是现代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才由此认识到离开音乐文化整体性,音乐教育则无法理解。

音乐课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大学里,相对于英语、专业课等其他课程,音乐课更加突出美育。普通高校的音乐课以各类音乐欣赏课为主,音乐欣赏课的主旨是审美教育,欣赏格调高雅,内容积极的作品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通过欣赏、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欣赏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欣赏经典的西方音乐作品,有助于学生感悟人生,赞美生活,树立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充分发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做到兴趣、教育、文化、陶冶四结合

德育功能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勇敢善良的道德品质、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这里的德育作用非常明显。音乐在道德、伦理方面具有净化作用之说,早在古希腊大哲学家毕达格拉斯的理论中就曾有过论述。后来,柏拉图也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来说,是一种更为强有力的工具。

由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其中必然浸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因此,人们在欣赏艺术和美的时候,必然会受到艺术家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的最深处,使它因此而美化。”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要使学生了解与热爱我国民族艺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教育者们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侧重对学者进行祖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注意对学生进行我国古今优秀作品的分析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介绍《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声乐作品时应着重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介绍他奋发苦学的精神和爱国的热情,使学生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此外,还应欣赏中国歌唱家演唱的名曲,介绍近几年来我国歌唱家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得大奖;在跨越大洋世界级的音乐殿堂里举办音乐会,搭建东西方音乐交流的桥梁为祖国争光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光荣感。其次,可适当介绍一些世界名曲。介绍外国音乐宝库中各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其作品,尤其要注重介绍其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性和民族性,介绍作曲家在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仍以坚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创作出闻名于世界的音乐作品,从而启发人们要学会乐观地对待人生,坚定面对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激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在音乐教育中,还要“寓教于乐,寓教于理”。一般说,音乐欣赏有感官欣赏和理智欣赏二个阶段,感官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比较肤浅,要对作品进行准确而全面的领悟,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还必须进入理智欣赏阶段,教育者要把握这一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掌握欣赏的技巧。在此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将艺术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因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要着重介绍它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中产生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暴政的斗争;在介绍柴可夫斯墓的作品《如歌的行板》时,可将作品反映的内涵与作者所处时代,广大俄国知识分子在沙皇铁蹄下那种压抑、苦闷、彷徨的心态有机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能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实践证明,音乐教育不仅能促进智力开发,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良好手段。通过音乐教育,使人能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在美的艺术教育中潜移默化,提高精神境界,塑造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尊严,进而对社会改革、社会进步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文化与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J].教育学, 1996 (7)。

[2]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3]邢维凯.全面的现代化,充分的世界化[J].中国音乐学, 1997 (4)。

[4] 田耀农,刘清涌. 从孔子乐教到现当代音乐教育[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7,(02)。

[5] 张建强. 关于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思考[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6] 张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之透析[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7] 衡蓉蓉. 以审美为核心与多元文化视野——当前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分野浅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6,(04)。

[8] 牟岱. 多元文化概论[J]. 社会科学辑刊, 1996,(06)。

猜你喜欢

德育价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大学生篮球选修课的德育价值研究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创意素描,创造新意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民俗的德育价值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