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

2009-10-19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5期
关键词:重商主义

程 伟

摘要:经济增长是指财富在数量规模方面的增长。经济增长理论则是以如何增大一国财富为研究内容的理论和方法。文章主要针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做一次简要的分析。这里所述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指从重商主义的增长思想开始到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为止的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理论。

关键词:重商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国民财富

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035-03

西方经济增长思想可以上溯至西欧奴隶制和封建庄园经济时代。这个时期主要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国家财富的增长主要靠战争掠夺获取,经济学者主要研究财富的分配问题,很少关注一国财富的增长。只有色诺芬认识到了专业化、分工、人口规模和市场等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用。这些认识对后世的增长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重商主义的增长思想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初始阶段,是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的增长思想,在财富观和国民财富增长方式上的观点都是片面的。而配第和休谟的增长思想则相对来说比较科学,配第首先认识到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积极的作用,并意识到这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休谟则先于斯密认识到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源于比较利益的开发。

在资本主义的上升和发展时期,科学系统的增长理论体系开始建立。最早具有科学的系统的增长思想的学者是斯密。从李嘉图开始,经济研究不仅注重财富的增长,而且还重视财富的分配。李斯特从保护幼稚产业的角度重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路径。真正使经济增长理论可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是马克思经济学之后。因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的研究科学、简单明了,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形成之后,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分析提供了可能,特别是为现代西方经济学运用数学工具分析经济问题提供了可能。

从约翰·穆勒到凯恩斯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对经济增长的分析逐渐从主流经济学的视野中淡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进入“静态的插曲”阶段,不过在这一时期,马歇尔和熊彼特两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对增长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20世纪40年代,随着哈罗德和多马相继提出动态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进入了新一轮热潮。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阶段

(一)重商主义的增长思想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16~17世纪进入全盛时期。重商主义是在封建生产方式最早变革时期出现的一种经济思潮,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西欧各国的重商主义学说和政策主张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作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探讨,重商主义又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产生和发展的。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强调金银等贵金属的积累;二是主张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重点研究对外贸易如何为一国带来财富,基本观点是:只有能实现而且真正实现为货币者,才是财富,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把财富与金银等贵金属等同起来。因而一国拥有的货币数量越多就越富有,国家进行经济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增大货币的拥有数量。一国增加财富总量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在国内直接扩大金银的供给数量;二是开展对外贸易。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变化。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的财富增加。尽管重商主义理论及其政策主张主要是围绕扩大贸易顺差以增进本国金银财富展开的,但作为适应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原始积累需要而产生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确立了以“增进财富”作为研究对象和政策目标,因而仍不失为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早期探索。

(二)配第的增长思想

威廉·配第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劳动和土地这两个要素,即他所说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配第首先认识到分工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并意识到这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配第还进一步根据分工和市场扩展的需要,认识到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和富裕的重要作用。他还把科学看作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认为科学和技术发明会使财富得到成倍的增长,因而他主张重视普及教育和选拔技术人才。配第也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相对重要性和比重变化的必然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这些思想对斯密等古典学者的经济和增长理论都提供了依据。

(三)魁奈的增长思想

重商主义之后,重农学派反过来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出纯产品,农产品才是真正的财富。重农学派在纠正重商主义错误的同时,自己也犯了类似的错误。重农学派的经济政策只重视促进农业生产,排斥其他工商业活动,必然损害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反对重商主义者的观点,把研究重心由流通转向生产领域。重农学派认为,交换是一种等价行为,流通不可能使财富增值。马克思对此曾有高度的评价。他说:“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的。”因为重农学派还没有劳动形成价值的概念,也不能把价值和使用价值分开,所以,他们限定只有农产品才是财富,把农业生产视为增加国民财富的唯一源泉。魁奈认为,农业领域能增加物资财富,是由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自然力参加了工作,进行了创造。而其他经济部门不过是把已经形成的各种物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使用价值,但并没有使物资本身增加,从而也没有创造和增加财富。魁奈的《经济表》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经济表》虽然只是分析了社会总产品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但这是理解财富增值的基础,以魁奈为首的法国重农学派对经济增长的认识在经济科学史上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不能靠产品在流通领域轮番循环实现增长,毕竟,它是生产出来的。

(四)休谟的增长思想

休谟先于斯密认识到生产力提高主要来源于比较利益的开发,生产力由产业规模决定,而产业规模又是由对外与对内的贸易规模决定的,因此贸易是双边互利的,决定一个国家繁荣与否的是真实要素而不是通过贸易顺差和金块。休谟也认识到了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生产力和增长的关系,思考了增长的极限问题,并讨论了富国和穷国的关系和赶超问题,认为后进赶上先进是由于低工资和技术进步的潜力,而不是以先进国的损失为代价等等。休谟的这些思想对斯密和以后学者的经济增长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理论发展阶段

在批判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继承配第等经济增长思想传统的基础上,古典学者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形成了比较科学而且系统的经济增长思想。在此期间,对经济增长理论做出巨大贡献的经济学家有斯密、李嘉图、李斯特和马克思。尽管在此之前就有其他学者研究了这一问题,但他们仍应看作是现代增长理论的杰出前驱。

(一)斯密的增长理论

索洛在198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仪式上说:“增长理论并非始于我1957 年和1958年的文章,也许它是从《国富论》开始的,而且很可能亚当·斯密之前也有些先驱。”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鼎盛时期的亚当·斯密在其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通篇以经济增长问题为主线,并提出了前后一致的动态均衡模型。

亚当·斯密继承了重商主义把促进经济增长、增进国民财富作为研究主题的传统,将“分工”作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逻辑起点,根据历史事实论证了“富裕起因分工”的观点。他指出一国国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给情况的好坏应当视社会每年消费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对消费人数的比例大小而定,可见在亚当·斯密那里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小已成为衡量一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亚当·斯密还提出了增加人均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途径,一是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二是提高生产性劳动者占总人口的比重,在此基础上他强调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以及资本积累对增加生产性劳动者人数的意义。

(二)李嘉图的增长理论

李嘉图的经济增长理论是体现在他的资本积累和再生产学说之中的。李嘉图把利润看作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他认为分配乃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他认为增加积累是扩大生产的必须选择,而刺激资本家增加积累就要靠利润的增长。李嘉图虽然因为受斯密教条的影响,忽视不变资本的存在,错误地认为积累的资本全部用到劳动工资即可变资本方面,但他还是看到了促进利润增加或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工资。李嘉图理论中把积累和扩大生产看作高于一切的观点,充分代表和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利益。

(三)李斯特的增长理论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所以必须动态地考虑一个国家的财富问题,必须从长期来看,既要考虑现在的财富量,也要考虑将来能够获得的财富量。他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必须要考虑与国家现在和将来的生存、发展等有重要关系的因素,要考虑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落后国家应该牺牲一些眼前的贸易利益,依靠保护贸易政策,使国内重要的幼稚产业的生产力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然后再到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当本国幼稚产业发展起来之后,人们的损失会得到补偿,从长远看来可以增加本国财富。这种为了提高自身生产力而暂时失去一部分国际贸易利益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对本国再生产的一种投入,在将来必然带来财富的大幅增加。

李斯特正确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应该从长远的利益着想,而不应该只看重短期的增长,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寻求经济增长的道路是不同的。他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是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

(四)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马克思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注重国民财富增长过程研究的传统,阐明了资本积累的规律和一般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即经济增长必须满足的条件,认为扩大再生产可以通过两条基本途径来实现。一是增加积累,即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二是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即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从社会经济总体的角度,马克思十分强调全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保持各部门的动态平衡。为此马克思以两大部类划分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再生产公式,这成了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过程的有效的分析工具。马克思还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单纯的财富增长过程,它会引起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效应:一是生产要素社会结合的深化,表现为劳动力的组织和科学力量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占重要地位,以及以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出现的生产过程使管理和指挥劳动日益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二是生产关系再生产效应,即产品的再生产必然伴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孕育着整个社会生产关系乃至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和更替。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中较早地提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在《资本论》中论述了生产量扩大可以不依赖于资本量增加的情况。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在这里一般是指劳动过程中这样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能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须的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的劳动量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简单地说就是依靠科技进步。

三、经济增长理论的衰落阶段

从约翰·穆勒宣布放弃工资基金说宣告古典经济学的解体,到20 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约一百年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几乎在主流经济学中完全消失。经济学的主要视线由关注积累的动态模型转向新古典经济学家对既定资源的静态配置,这一现象被经济学说史称之为“静态的插曲”。

(一)马歇尔的增长理论

马歇尔不完全赞同李嘉图的报酬递减规律,认为他所讲的情况是有条件的,是只限于一个古老国家的情况,并且低估了稠密的人口对农业所提供的间接利益。所以,他恢复了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关于报酬递增的许多理论。同时,马歇尔把知识和教育引入生产要素之内,认为知识促使经济增长。马歇尔还提出了教育投资的概念。他在论述“教育作为国家的投资”时说:“把公私资金用于教育之是否明智,不能单以它的直接结果来衡量。教育仅仅当作是一种投资,使大多数人有比他们自己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将是有利的。”舒尔茨认为,马歇尔有关人的健康、精力和知识的经济重要性已经预示了后来经济学所提出的人力资本的那些东西。

(二)熊彼特的增长理论

1912年,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对经济学界产生重大影响。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也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后来沿着这一理论发展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分支。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由大企业内部的经济力量所形成的。所以,熊彼特十分看重企业家的作用,认为企业家是创新与发明的代理者,发明与创新才是支持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动力。

此外,熊彼特还是较早研究企业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经济创新和技术进步都是通过企业家进行的。所以,企业家是构成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四、复兴阶段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即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历史使命在世界范围内的终结。1936年由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引发了主流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但就分析方法而言凯恩斯理论假设人口、资本和技术都不变,在此基础上考察收入和就业的决定,这种短期静态分析方法不考虑时间因素,而把连续的各个时期分裂开来,单独考察某一时期经济变量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因此要深入研究动态的经济增长问题,仍需在分析方法做出改进。而对凯恩斯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的开创性贡献最早正是来自R·哈罗德,1939 年他发表《论动态理论》首次提出经济的动态均衡增长问题。1948 年出版的《动态经济学导论》一书中,R·哈罗德运用了动态分析方法引入时间因素,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维持长期经济增长的条件。同一时期,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运用长期的、动态的方法分析了均衡增长的条件和途径。作为主流经济学的第一个数量化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从此经济增长理论彻底走出了“静态的插曲”。

五、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重商主义注重研究金银财富的积累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重农学派注重研究农业生产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古典经济学家关注资本、土地、劳动、制度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马克思却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特殊重要性;马歇尔从教育和人力资本方面研究经济增长的源泉;熊彼特从创新角度研究紧急增长的推动因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以后的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以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开建.经济学说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4]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罗伯特·M·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析(第二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谢识予.斯密经济增长思想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8]董正平.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1998,(3).

猜你喜欢

重商主义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企业家群体与英国工业化时期贸易政策的转型
“重商主义”背景下都铎王朝早期管制外国货币的立法探析
重商主义的经济史反思
论重商主义的现实影响
重商主义真相探解
新重商主义的影响分析
近代绅商阶层产生的文化渊源
重商主义富国强兵政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