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商主义的经济史反思

2018-11-26徐婉儿

商情 2018年44期

徐婉儿

【摘要】15世纪末,商业资本的发展与国家支持政策的实施,使得产生了寻求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理论的需求,重商主义应运而生。16到18世纪重商主义流行于欧洲,英国是欧洲各国中资本原始积累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和发展最为典型的国家。从“圈地运动”、手工业及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到资产阶级的胜利、殖民地的扩张,重商主义在英国得到了发展,并发展了英国。后来被古典经济学所取代,受到批评的同时也被一些发展中国家继续青睐。

本文从重商主义发展历程及其对英国崛起的意义入手,通过亚当斯密对该理论的批评、及其对中国经济平衡的发展的意义,深入探察重商主义发展观的误区与矫正,全文由远及近对重商主义进行分析、反思。

【关键词】重商主义 发展观 国家干预

重商主义,作为内容宽泛又自成一体的经济理念和政策实践,曾广见于欧美国家,尤其盛行于16-18世纪。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之严加批评后,重商主义被定格为自由经济体制的对立面,成了混淆货币与财富、实行贸易保护、鼓励垄断寻租、政府过度干预之类不良经济思想和行为的代名词。下面从外到内、从古及今进行分析。

一、重商主义的发展历程及英国崛起

一般认为重商主义是欧洲16至18世纪的主流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政策体系,这一时期正是欧洲以极度垄断和特许形式为特征的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重商主义的基本内容是,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即财富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金银等贵金属,如果它没有贵金属,就必须通过贸易来取得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也就是出口必须多于进口等;国家要干预经济生活。作为一种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统治欧洲长达3个世纪,并且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到晚期重商主义的发展。

早期的重商主义倾向于把国民财富等同于金属货币,实际上是把货币与资本等同起来,并主张限制进口,以阻止货币流向国外。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对每一外国的贸易都应是出超的。这种观点发展成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所追求的目的虽然和早期相同,都是为了增加货币财富,但与早期重商主义者相比,着眼点不同。如果说早期重商主义只重视经济生活的流通领域的话,那么,晚期重商主义已经开始认识到经济生活中生产领域的重要性。晚期重商主义者着重奖励出口,扶植手工制造业,对金银的态度己完全改变,已经用资本家的眼光来看待货币,认为货币搁置不用是不会产生货币的,只有将货币投入流通,使其成为资本,才能增值。货币充作资本的职能己全部显现出来。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少买多卖是相对的,可以大量买,只需在对外贸易总额中出售量大于购买量就行。这种思想后来发展为“贸易差额论”。后期重商主义主要是试图分析贸易条件,以便能够确保国际收支的盈余和货币的净流入。

与欧洲主要大国相比,英国更早、更完善地经历了从早期重商主义到晚期重商主义的转变。晚期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极大地改变了英国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经营方式,使农业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同时,晚期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也极大地振兴了英国的民族工商业,为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腾飞提供了前提条件,为英帝国的崛起打下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发展使得英国无论是在经济理论方面还是在经济政策方面都有大的突破,推行了一些新的、不同于以前的政策,从而避免了对工商业进一步发展的束缚。在正确的理论、政策的支持下,英国工商业发展迅速。

相比之下,重商主义在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和新兴海洋强国荷兰都没有走出“货币平衡”论的套路,导致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在与英国的竞争中最终落败,英国相继克服了西班牙和荷兰这两大障碍,英帝国的崛起指日可待。法国的晚期重商主义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重商抑农”的政策造成了法国经济结构的失调,工商业的发展是以牺牲农业达成的,而且行会对工业的控制及重税政策也制约了工业的繁荣,错误的宗教迫害致使重商主义最为看重的人力与财力的大量流失。这表明,法国的重商主义是有缺陷的,根本竞争不过英国的良性发展的晚期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所以在关键性的英法角逐中,法国最终受挫,英帝国崛起不可阻挡,成长为新的日不落帝国。英帝国的崛起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促成,但我认为,重商主義在英国的良性发展是英帝国崛起的深层次原因。

二、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的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表征着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社会财富的极大涌流以惊人的外观引导人们思索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等问题。亚当。斯密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深刻分析和重商主义的批判,用劳动价值论取代了货币财富观,用自由放任经济体系扬弃了国家干预主义,用人道的悲悯情怀超越了拜物教理念,从而奠定了西方古典经济学坚实的理论基石。他的劳动价值论是:

“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亚当.斯密认为,流通领域并不创造价值,只能转移价值,他把劳动同财富联系起来,视劳动为一切财富的源泉。

“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在实际交易活动中,不同商品之间交换是借助于货币这个中间物完成的。

“分工是劳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随着劳动的发展,劳动工具作为劳动水平的显示器,不断地得到技术改造和提升。

亚当。斯密同时看到,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并非是自足的、完美无缺的,其实证性和趋利性会危及经济秩序的存续。亚当·斯密的劳动是一切价值源泉的思想,把货币的本质从外物转向了人本身,透视到财富的主体本质,超越了重商主义金钱拜物观念。亚当。斯密从人性论的角度,批判了重商主义固守金钱的拜物教态度,把“为人民提供充分的收入或生计”视为“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目标”,表现了对劳动者的同情与关怀。亚当。斯密还强调国家制度的作用,在他看来,“尽可能保护社会所有成员不受其他成员的欺侮或压迫,即设立严正的司法机构”,是社会自由与繁荣的必要条件。

总之,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金钱拜物教的批判,对劳动价值论和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合理性的论证,透射出人性的温情,给自私自利、利己主义的市民社会带来了希望。

三、重商主义与发展中国家

重商主义思想和观念在当今社会并未消除,它由传统重商主义演变为新重商主义,并顽强地存在和发展着。那么,传统重商主义为什么能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生存下来,并演变为新重商主义?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发展中国家都面临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强大的国际经济竞争,普遍存在着现代化的迫切感,有在短期内摆脱依附的强烈愿望,为此,这些国家力图通过政府的行政力量,并实行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以便迅速实现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因而,发展中国家自然而然地就会对主张国家调控经济的重商主义发展观产生共鸣,并将其作为发展的主导思想。根据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看,我们认为,重商主义发展观之实施,在短期中的确能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发展,但从长期看,却产生了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

不管用何种尺度来衡量,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肯定不是重商主义国家。虽然当时也有意促进工业发展,另外也存在国家主导经济活动、严格限制进口等政策特征,但基本的路子是:以政治运动方式搞建设,以阶级斗争方式搞治理,以输出革命方式搞对外关系,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可谓与重商主义差之远。20世纪70年代末,追求工业化和国家富强重新成为中国的头等要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对外经贸关系呈现明显的重商主义特征,集中体现为:形成了强烈的“出口创汇”意识,注重在国际市场上外销商品,为的是积累国际硬通货;以各类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并通过税收补贴、买方信贷、压低汇率等多种手段来鼓励出口。不管批评抑或辩护,大家公认,中国的外经贸战略到如今已陷入顺差过大、外汇积累过多、投资过于单一、债权人形同被债务人“绑架”这样的困境。

经济的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互为条件和互为保障的。中国恢复外部经济平衡,说到底还是为了求得国内经济均衡的、可持续的、施惠于民的发展。出口创汇、累积美债的片面重商主义,不仅因全球金融危机而遇到阻碍,而且它本身也是消耗中国各种要素资源、劳而少得的一种低效经济运行模式,不可能行之久远。

统筹并实现中国经济的内外平衡发展,首要问题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恰当地重新定位出口。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的作用长期以来都超过了投资和消费,这种偏向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更趋严重。然而,出口创汇本质上是为了引进那些在发展或者说国民福社提高过程中的短缺要素,包括国内无法有效生产或者并不充裕的资本货物、一般商品、原材料,以及技术、资本、制度等,出口本身决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就业或经济增长,组织国人加班加点,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生产出过剩产品,最后额外给予政府补贴,再廉价销往海外,这只不过是积累起一笔在国民经济体外循环的账面财富。当出口的目的止步于累积更多的纸币和债券时,大多数出口扶持努力便失去了正面意义。

可见片面传统的重商主义给发展中国家的只是一时之快,却是长久之患。

四、重商主义发展观的反思

正是重商主义的实施,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分割经济:一是重外部经济轻内部经济造成了内、外经济的分割;二是重工业轻农业造成了城、乡经济的分割;三是重国企大企业轻民营小企业造成了大、小企业的分割;四是重国有金融轻民营金融造成了“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分割。总之,重商主义应为发展中国家的分割经济负责。以上所举已足以说明重商主义发展观的狭隘性、片面性,因此我们不应像有些学者那样对重商主义一味赞颂,而应看到其不足和缺陷,并对其加以矫正。如何对重商主义发展观进行矫正了呢?

首先,打破介出口祟拜论”和“外汇崇拜论”,树立“出口代价论”和“外汇代价论”。其次,确立真正的财富观。如上所说,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狭隘的、片面的,我们应该突破它的狭隘性,建立“大财富观”。大财富观认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科技资源和管理资源等都是一国经济发展最为宝贵财富,是从根本上决定和影响一国经济质量和综合实力的财富。再次,明确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重商主义的发展目标,就是追求越来越多的货币,这一目标显然是狭隘和短视的。追求货币只能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个中介性目标,而非终极性目标。

诚然,全球化在当今世界早已成为一国推进发展的必由之路,最近中美的贸易战也让双方受损。在国际贸易中,继续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消化已经积累的过剩产能,维持既有的海外市场竞争力等等,都十分重要。但问题是,中国海外贸易利益的追求,要日益注重依靠产业结构提升、知名品牌建设、自主技术研发、营销渠道掌控这样的手段,特别是要顾及国内劳动者的福利和生态环境的养护。一句话,要靠巧力而非苦力或蠻力去扩大在出口利益链上的份额分享。重要的是,中国应从统筹内外两个部门的角度重新审视贸易问题,不能为了出口而出口,而应当让外贸及对全球化的参与服务于一个更大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改善广大国民的福社。应当强调的是,对外经济部门的失衡本质上是内政问题的一种反映,而这个内政又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国内经济这一领域。正是在经济以及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内需主要是民需才长期不足而且问题日趋严重,也才让中国经济走上了一条对内主要靠政府主导投资、对外主要靠补贴式出口的负面重商主义道路。

显然,要扭转局面,根本不是仅修补贸易或者经济部门便可万事大吉,需要的是经济领域与社会政策和政治体制联动的综合改革战略。应当意识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又走到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十字路口。致力于减税去费藏富于民,提高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效监控政府开支,遏制垄断行业及国进民退趋势,切实保障民众权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创业经营环境,扶持民营与中小企业,创造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等等,都是需要配套采取的重大措施,也终究是锻造一个现代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持长治久安所必需。

本文通过对英国崛起中重商主义的功劳、重商主义受到批判后的落伍、重商主义至今的演变、到对我国经济平衡发展的探索,反思了重商主义的缺陷与错误,指出了它对现如今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及矫正方向。我认为,任何“主义”都要结合国情,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重商主义到新重商主义都具有其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M].袁南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李新宽.论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阶段性演进[J].

[3]梅俊杰.重商主义与中国经济再平衡[J].

[4]罗朝辉.英国晚期重商主义及社会转型的完成[J].历史教学,2005,(3).

[5]雷定安伍海华.重商主义发展观之反思.[J]东方论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