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09-10-19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社区参与社区化

杨 艳 李 琦

摘要: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促进旅游目的地社区化建设、加强当地社区参与等措施,使社区旅游逐步趋于完善,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旅游;社区参与;社区化

中图分类号:F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4-0003-02

我国旅游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个旅游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发展态势。然而,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也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消极影响。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强度越来越大,过度开发使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社区既具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功能,又是可以把握的实体,于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文发展思想的社区旅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并为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社区旅游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种旅游发展方式,它突破了以往仅仅局限于风景区、度假区的旅游观念,将旅游拓展到各个社区之中,其本质特征就是“旅游与社区的结合”。社区旅游的发展引发了旅游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关系,对旅游业的发展和社区建设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其概念,社会学家有多种定义。根据国内外大多数社会学家的解释和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可以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的系统综合体。由此可以看出,社区既是一个人文区位,又是一个地理区位,其本质是社会关系与地理空间的有机结合。

二、社区旅游的含义及其特点

1.社区旅游的含义。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以社区的互动理论指导旅游区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通过优化旅游社区的结构提高旅游流的效率,谋求旅游业及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社区旅游为寻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2.社区旅游的特点

(1)考虑社区旅游不仅要考虑社区的旅游景观、旅游环境的建设,而且还要考虑社区本身的建设;

(2)社区旅游强调居民参与旅游开发;

(3)社区旅游的目标是实现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

三、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域广,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差异大,旅游业的社区参与程度不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政治文化传统中民主意识淡薄,这是影响居民参与的根本原因。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中权力相对集中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参与机制的形成。决策过程一般是按照管理体制中直线职能方式进行的,只存在上级对下级指导,下级对上级负责的上下级垂直关系,在组织结构上就已经把居民排除在外了。而旅游是社区之间开展的活动,并且社区居民作为构成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有些活动还要靠他们完成。

2.我国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限制居民参与的重要原因。(1)各级政府财政安排的旅游发展资金有限,发展基金制度还没有广泛建立起来;(2)旅游地普通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限制了其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和机会。

3.旅游管理部门人员观念和知识水平是影响居民进入决策过程的又一重要因素。政治文化传统是宏观社会的概念,具体管理人员的观念和知识水平则是微观而具体的概念,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而这些微观因素决定了旅游管理部门人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管理人员的落后观念和有限的知识水平成为限制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又一障碍。

4.居民对参与缺乏足够的理解,这也是影响其参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尽管我国社区旅游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以便使其健康、完善的发展,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四、社区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1.树立鲜明的社区旅游形象。社区的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通过各种感观接受信息而形成的总体印象。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形象个性特征已成为旅游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筹码。有些社区的旅游形象个性很强,如北京的华夏文化中心形象、西安的古都形象、上海的现代经济中心形象、桂林的岩溶地貌山水风光形象等。个性特征很强的旅游社区在旅游开发中应服务于其个性发展并强化其形象。个性特征不强的旅游社区则应创设出具有个性且符合社区实际的旅游形象。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社区的旅游形象尚未定形,个性不强。在社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科学的进行CI策划(形象策划),同时研究CS(顾客满意度)战略,把CI与CS有机结合,使旅游社区形象策划系统(CI+CS)更趋科学、完善,营造出各具特色、形象丰满的旅游社区体系。

2.注重挖掘文化内涵。现代旅游注重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旅游业的支撑点。挖掘文化内涵,有利于提高旅游品位,培养游客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旅游质量的目的。

首先,社区进行旅游开发时,要初步搞清楚社区内有哪些文化群体、其文化所具有的内容特征和意义、哪些文化观念和文化现象可能保存下来、需要保持多少来自社区自身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文化价值。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只有摸清自身的资源及优势,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其次,要确定社区文化主题及产品开发方向。以城市为例,发展城市社区旅游,不在山水等自然景观,而在乎一种有地域特色的富含传统文化的生活氛围。许多欧美旅游者非常喜欢“做一天北京人”这种更贴近百姓生活的旅游方式。乘坐老北京传统的交通工具三轮车,看胡同中传统的生活方式,走进普通居民住宅参观四合院,了解人民的生活习俗,体味其中的文化气息。所以社区旅游应采取情感战略,从文化源于生活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主题定位,有益于提高旅游品位,培养旅游者的心理归属感。

3.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建设。社区旅游要站在社区建设的高度制定旅游开发规划,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建设。社区旅游规划既包括与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直接相关的项目,还包括为当地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交通通讯系统、三废处理系统、供水供电系统、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还包括促进社区工农业生产,尤其是特色工农业产品生产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既促进社区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又促进社区其他各项建设的发展,使旅游社区循序渐进地、稳步地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4.社区旅游产品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社区旅游是人文主义思想在旅游业中的体现,社区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人的活动构成了社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所以在社区旅游产品开发中始终要从当地居民和旅游者两方面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协调好两者关系以取得双赢的结果。

5.强调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在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个宏观系统中,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规划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机制,是民主思想和民主意识在旅游发展和规划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创造一个保证居民参与的咨询机制,充分反映居民的目标和社情民意。例如成立当地各阶层参加的旅游行业组织,其功能定位在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等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旅游发展决策咨询、旅游发展具体思路咨询、旅游发展引发影响问题的咨询。

(2)创造居民参与利益分享的机制,其根本点在于使居民成为旅游发展积极影响的受益者,而非消极影响的受害者,发挥其积极主动性。

6.协调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在社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将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再生资源永续利用紧密结合,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大小,以价格、宣传等手段来控制游客量,加强环保宣传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7.加强旅游管理、培养旅游人才。旅游社区可采取“送出去”的措施,把现有的旅游业经营管理人员分期分配到大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训,或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成功景区参观取经;也可采取“引进来”的办法,积极引进大中专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来本区服务。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区域旅游业经营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发展社区旅游要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对策和措施的实施,实现社区和旅游的双重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文彤.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评述[J].桂林旅游高等学校学报,2002,(12).

[2]曾坤生.论旅游社区文化建设与旅游消费发展[J].社会科学,(71).

[3]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6).

[4]郑向敏,刘静.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J].华侨大学报,2002,(4).

[5]胡志毅,张兆干.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2002,(4).

[6]刘伟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2,(1).

作者简介:杨艳(1982- ),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

猜你喜欢

社区参与社区化
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
微信群:民族村落的“再社区化”——基于一个彝族村的微信群观察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困境与对策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关于高职院校社区化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