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服务业对城乡交通的影响分析

2009-10-19陈卓然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信息化

摘要:文章结合现代服务业的概念,阐述了传统交通运输业与现代交通服务业的区别,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对城乡交通发展的影响,对我国城乡交通现代化的发展作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城乡交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4-0011-02

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都发生在一个国家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收入水平转变的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这样的历史阶段。国家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意味着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与道路运输活动愈加频繁,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发生了新的变化,发展道路运输服务业不仅能扩大就业,而且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性需求。道路运输曾是传统服务业,如果运用现代经营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对其加以改良,提高运输的机动性、便捷性,降低运输成本,就能促进整体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定义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现代服务业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来临》一书中详细分析了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并突出强调了后工业社会中的现代服务业与在此之前的服务业的区别。他认为,在农业社会,由于生产效率低,剩余劳动力多、素质差,因而服务业主要以个人服务和家庭服务为主;在工业社会中,服务业主要围绕商品生产活动而展开,以商业服务和运输服务为主;但在后工业社会中,服务业则以技术性、知识性的服务和公共服务为主。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则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明确给出了现代服务业的一般范畴和简单分类模型,他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四个行业,即教育、科学研究、通信媒介和信息服务,突出强调了现代服务业的知识性和信息服务性。

(二)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性

传统服务业一般具有增加值低、乘数效应小和劳动力素质较差等方面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五大基本特性,即知识性、高增加值性、高素质性、高科技性和新兴性。一般而言,在做出总量定性判定的前提下,界定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标准有两个:一是同时具备五大特性的严格标准;二是只需要具备某一特性的宽泛标准。根据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一般认为,现阶段宽泛标准的现代服务业大致包括通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证券、物流、中介和咨询服务、旅游、房地产等行业。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最大区别可以简单概括为“三高”、“三新”,即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主要特征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的基本特点。

二、传统道路运输业与现代道路运输业的区别

“传统”道路运输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能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集约化程度低下,效益增长粗放。其服务品质往往参差不齐,有时候品质高低甚至仅仅取决于服务者个体的素质。一方面是资金、技术不足所致,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管理。因为不能实现大规模、可复制的标准化优质服务,所以道路运输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各类投诉也比较多。

现代道路运输服务业是资金、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它依托现代化的新技术和新的服务方式,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服务的市场和提供服务的主体呈区域乃至全国一体化的趋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传统”与“现代”道路运输服务业的区别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

一是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同。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受物质生产部门优先发展以及服务部门为非生产性寄生部门的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道路运输服务业的发展不受重视,道路运输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现阶段,国家把道路运输定位为服务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并且提出要发展“现代”道路运输服务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全局服务,重视程度已相当高。

二是发展内涵不同。“传统”道路运输业局限于“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现代”道路运输服务业要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三是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同。“传统”道路运输业社会化程度高、组织化程度低。“现代”道路运输服务业属于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方式,能够实现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以生产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向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发展转变。

四是“传统”道路运输服务业服务单一、服务质量偏低。“现代”道路运输服务业提供安全、便捷、舒适、高效及个性化的服务。

五是“传统”道路运输业能耗大、成本高。“现代”道路运输服务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三、现代服务业对城乡交通的影响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运管机构注重在行业管理过程中体现服务的要求,对行政许可、行业管理进行改革,开展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活动,使整个道路运输行业较好地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安徽省城乡道路运输系统正是按照全省、全国交通发展总体部署,围绕全省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加快崛起的战略,立足行业实际.正确地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才实现了行业的全面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省到市到县,各级运管机构立足当前实际,坚持积极探索,大胆推出一系列新的举措,既保证了市场的稳定,又有力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一)交通信息化对城乡交通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乡交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大力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城乡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通行业要实现转型目标,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大力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从而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拓展新兴交通服务业,提高产业服务能力和效率,促进行业管理水平提升,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之路,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交通信息化是城乡交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为有效的手段,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信息化建设是能否实现城乡交通的转型,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拓展新兴服务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构建绿色交通;改造传统货运,发展现代物流;发展现代客运,提升服务品质;强化公共管理,完善公共服务。

对于今后我国城乡交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加强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基础;加强数据交换共享,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交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保障。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战略性地位。

(二)现代服务业对城乡高速公路的影响

基本交通信息服务不适合用市场的方法来解决,而应该纳入政府的公共财政管理中,建设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除了要按照国家发展的目标和战略选择,还要关照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今年交通部发的《关于开展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实现不停车收费的跨省(市)运营,使用国家统一的预付卡。在不久的未来可能会实现一卡走遍京津冀、一卡走遍长三角、一卡走遍全中国。

在日本主要建设有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和VICS(交通信息通信系统)两个案例,其中,ETC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日本高速路的拥堵情况,而VICS则实现了政府、民众、厂商的三者共赢。VICS的模式是这样的:系统资金由设备厂商提供,交通讯息免费提供给车载用户,政府在其中扮演一个服务管理平台的角色。这样一种信息平台,不仅缩减了管理流程,而且加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强化了服务意识,使交通更加具有服务性质。

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比较完善,如何形成联动,使这些交通设施从逻辑上形成一个整体?通过信息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交通系统。国家支撑计划ITS(智能交通系统)相关工作部署的内容应主要包括:北京奥运智能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国家战略物资海运监控及服务平台系统、军事交通运输动态监控与综合调度系统。

(三)现代服务业对城乡交通出行的影响

当前城乡交通系统运行的问题很多,造成了时间浪费、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道路利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山东建立了门户网站、咨询中心、短信平台、广播媒体、服务手册、图文系统等交通信息平台,北京则建立了公众出行网络、动态路况信息网站服务系统、指路服务系统、公众出行手册、交通服务热线、机动车动态导航试验系统、动态路况信息手机服务系统等平台,有效缓解了交通出行的困境。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便是手段,信息便是经济。不论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还是智能交通系统、出行服务、集装箱物流系统以及交通通信技术,均有效地提升了交通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交通的信息化,不仅缓解了政府和民众的交通压力,也增强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促进交通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四、结语

作为我国服务业中主要支柱行业和优先发展领域,城乡交通运输业迫切需要根据当前以及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抓住国家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形成新时期城乡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改变以简单增加运力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加快城乡交通运输现代化和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业竞争能力为手段,以服务工业化发展要求和扩大市场需求为主线,以建设快捷、通畅、高效、便利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扩大城乡交通运输服务的市场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合理规划和调整运输业布局,大力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专业化、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健全交通运输领域的管理制度和法律规范,着力促进全国统一运输市场的形成,实现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

由于知识的有限,对于现代服务业对城乡交通的发展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和研究,例如现代服务业将对安徽省城乡交通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安徽省城乡交通将如何从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向现代交通服务业转型等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魏士彬.道路运输向现代服务转变的实践和思考[J].焦点,2007,(6).

[2]信息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信息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何飞英.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对公路行业由传统型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思考[J].交流与思考,2008,(364).

[4]张伟.信息化推动交通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N].中国计算机报,2007-09-26.

[5]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N].中国交通报.2007-05-31.

作者简介:陈卓然,男,供职于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市政道路工程设计评审、水环境调查研究、城市地名现状调查、瑶海区大建设工程协调等。

猜你喜欢

现代服务业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有效供给理论的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