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实际 开展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2009-10-16魏天华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初中英语

魏天华

【摘 要】英语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英语进行研究为目的的全新课程模式。它强调让学生通过运用英语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让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将语言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过程中,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以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 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93-01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究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

(一)学生是通过研究活动获得新知和能力的,研究性学习不是先将结论告之学生,再让学生去加以论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研究活动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和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二)师生是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共同探究者。师生之间是自主活动与合作活动相结合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特别重视合作学习。

二、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可行性

(一)《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根据“任务”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做事情,在做事情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认识体验,它有助于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其有效的手段。

(二)新课程标准中考内容的改革是中考改革的重点,它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在试题中增加“应用型”、“能力型”的题目。2004年以来成都市的英语中考,一改过去知识为主,解题能力为辅的旧模式,由原来通常的十余种题型变为了只有五种题型(听力、选择填空、交际用语、阅读及书面表达),其中听力占卷面总分1/6(原仅为2/15),交际用语占1/8(原仅为1/15),阅读约占1/2(原仅为1/5)。这一试题的改革为研究性学习指明了方向。

三、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示例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其基本模式为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展开研究——归纳总结,交流评价(解决问题)——求异探新,发展思维。下面以JEFC Book 2 Unit 2 reading为例加以简单说明: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初中英语每单元一个话题,每个话题都有一定的容量和开放度,在教学的开始或教学过程中,设置此话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此话题,并对此话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可分别展示给学生一组图片,学生产生兴趣后,就会特别关注此话题,教师顺势提问:

(1)What does it look like?

(2)What can it do?

把学生分成5—6人一小组,每组讨论后分别派一个代表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二)明确问题,展开研究。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阅读、观察、思考、联想;组织好学生间、师生间的多边研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体验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展示给学生Reading的画面及课文录音,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猜测本课新生词的意思,并就课文内容问答。

(三)归纳总结,分析评价。

此环节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交流、评价活动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修正自己的观点、交流探索的结论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达成一致。例如,学生分组汇报并自我评价,教师是组织者。这种课堂是一种开放式学习,学生以小组形式相互问答以上问题,教师以竞赛形式记分。关于robot,学生可以讲述各种各样自己的了解或猜想。他们借助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话篇结构对信息作各种合理的加工处理。互相的信息交流为了填补交际双方之间的信息差,但同时又会产生新的信息差,这是语言的创造和再创造。

(四)求异探新,发展思维。

此环节是知识迁移,形成和发展过程,要求教师提醒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发散思维。例如:让学生以My own robot为题,说说自己心目中的robot,可以让学生已有知识讲述,也可任其发挥。

四、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英语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互动性课堂教学

Wells提出“……语言的互动是一种合作的活动”,它包括:“建立一个由发送器、接受器和语境三者构成的三角关系。”信息在发送器与接受器之间的互动不是单向地从教师向学生传递,即教师是发送器,学生是接受器,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真正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互动性课堂教学,其信息走向应是多维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师生合作共享。

(二)注意研究性学习中的学法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中,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对某一篇章不要就课文学课文,就语法学语法,而应站在研究者的身份深入其境,由表及里,将课文知识深化、广化,再创造和体验研究氛围。

(三)适时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启蒙阶段,英语单词和基础语法的牢固掌握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打基础与创新是一个统一体,没有打基础的创新是只有“形”而无“质”,只有处理好基础与创新的关系,深入研究教材,才能适时地根据所学知识的范围、特点,开展好英语课堂研究性学习活动。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