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若干思路

2009-10-15曹国花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活动课综合性内容

曹国花

在语文综合性活动课中,要大力提倡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是衡量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设计语文综合性活动课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功夫。这中间 “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催化剂。

一、对课本提供的活动建议认真筛选,使学生“能够动、乐意动”。

综合性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灵活安排,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动、乐意动。

在《雨的诉说》语文综合性活动课中,我们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录制雨的声音,或捕捉雨的踪影(摄影),或谈论雨的功过(辩论),或描绘雨中情景(作文),或诵读雨的诗文等等。同学们表现活跃,参与面广,不但学会了观察,练习了写作,还明白了“写作处处有材料,只要做个有心人”的道理。充分体现了语文综合性活动课“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的特性。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综合性活动课,我们讲述三年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趣事、心路历程;收集和撰写一些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出版作文集代替留言册,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这次活动课学生热情高涨,给自己的初中生活留下了有纪念意义的一笔。因为所选内容正是学生关心的话题,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空前的热情。

二、教师指导学生整合资料,帮助学生“有意义的动”。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该积极、明确、有效。避免学生漫无目的、毫无头绪的活动,让每次活动有意义、有实效。

(一)指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经过整合、选择、批判、解释加以运用。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如《话说千古风流人物》、《黄河,母亲河》等活动课学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搜集、筛选、整合资料。一些活动内容熟悉以后,则让学生设计活动过程,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学生参与出题、设计的活动,会“动”得特别投入。如《马的世界》让学生自主设计,大家先在一起商量活动的形式、内容、步骤及具体分工,再把商量的结果向老师汇报。学生分别设计了“马字的演变”、“与马有关的成语、俗语”、 “历史传说中马的故事”、 “艺术作品中的马”、 “文学作品中的马”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 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准备。从活动内容搜集、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的任务是做好对小主持的指导。如在上《戏剧大舞台》这节活动课,学生不但布置了一个喜气洋洋的表演场地,还排练了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二人转等节目,并配有解说词,制作了京剧脸谱,邀请老师同台表演。虽然表演水准不那么高,但场面的热烈让人经久难忘,也达到了文化传承的目的。

(三) 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如活动课《漫话探险》以课件展示、手抄报大赛为形式开展活动。开始教师认为一些学生将难以完成,比如说没有制作幻灯片的条件,书写绘画能力差等等,不如降低难度,给一个主题,让学生找点资料并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采用分组合作、自选形式完成,合作完成的作品上要有参与者参与说明。结果却是学生作品异彩纷呈,连最差的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活动。学生搜集的资料内容包罗万象,有些课件制作的精美度令人赞叹不已。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时,都倍感自豪。

(四) 指导学生参与活动的总结。这能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更加清楚成功与不足,从而增加自信心。最常用的方法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老师归纳升华。当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活动课《成长的烦恼》结束时,教师说:“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我想采访几个同学。”这就是引导学生以活动作总结的一种方式。每次活动后,若能引导学生以活动为题材作文,能使学生的总结产生更大效益。

三、开辟校外语文资源,使学生“渴望动”。

校内,我们可以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课内可以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校外,是学生渴望学习的地方,带学生到社区、工厂、大自然中,学生会特别高兴。如在综合性活动课《寻觅春天的足迹》中,带学生去远足,到大自然中去。那刚钻出土地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星星点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微微的风,都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情不自禁地融到活动中。

四、着眼于所有的学生,设计多种形式,让学生“全体动”。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活动中,应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孩子创造展示的机会。如,“课本剧表演”活动,演员的选择是不受文化课成绩限制的,但受剧情、舞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决定了参与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同时,这一活动形式又极受学生欢迎,就让其余同学做评委,对表演作出口头评价或书面评论。

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是丰富多彩的。它所具有的实践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综合性活动课的开展,使学生逐步学会语文知识的运用本领,逐渐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然而,在综合性活动课开展过程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带给教师许多困惑。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局限于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功夫,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

(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活动过程中的德育渗透还发掘不够,开展活动直奔预设目标而去,忽略了活动目标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

(三)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是一项耗时耗力的教学活动,如何才能充分地利用和挖掘学生的时间和潜能仍需探究。

猜你喜欢

活动课综合性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主要内容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