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试图挑拨上合
2009-10-15
有意夸大中俄分歧 我专家称不足为怪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八次会议14日达成一系列共识,而此前中俄总理会晤并签署了40多亿美元的“经济大单”。对于中俄关系深化和上合组织发展,西方一些媒体语带嘲讽,称中俄关系“现在还不到龙熊共眠的时候”,宣称“中俄在中亚的角逐”使得“上合组织的行动力大打折扣”。中国专家认为,“西方挑拨不足为怪,上合组织目前发展态势很好,得到全面深化,让他们去说吧,我们发展好自己,造福一方就行”。
这次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八次会议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地区性挑战的背景下召开的。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总理、观察员国印度的石油和天然气部长德奥拉、伊朗第一副总统拉希米、蒙古国对外关系与贸易部部长巴特包勒德、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和阿富汗副总统哈利利以及有关机构负责人出席。
会议达成了不少共识,商定了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发展监测机制,加快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专门账户,解决大项目合作的融资问题。中国总理温家宝14日宣布,中国政府将为上海合作组织参加明年上海世博会提供资金支持。俄总理普京在会上提出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的建议,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则提议制定上海合作组织能源战略。
俄媒体在报道上合组织会议的同时,对中俄此前签署的40多亿美元“经济大单”分歧很大。持肯定观点的俄罗斯专家认为,这些协议签署表明中俄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俄政治分析中心专家叶夫根尼娅·博伊科表示,普京此次访问表明,俄罗斯对中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能力十分感兴趣,如果俄能够借助中国的经济潜力,对俄经济复苏是有利的。目前,中俄合作规模远远不如中欧间的规模。
但也有一些俄媒体和学者认为,“西伯利亚将来会成为中国的原料附庸”。 据俄“报纸网”报道,“根据协议,未来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输送大约7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双方并没有就天然气价格达成一致”。俄分析人士认为,俄中天然气合作有望沿用两国此前“石油换贷款”的模式。俄《导报》称,有人说,“我们把西伯利亚卖给了中国,即将成为它的原料附庸”。俄新网经济评论员马克西姆·勃兰特表示,中国在危机前就开始进行投资扩张,从亚太邻国到非洲和拉美国家,到处并购企业,控制矿产,中俄这些协议将有助于“中国对俄罗斯的进一步扩张”。
尽管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4日称,“俄中合作不对美国构成威胁”,西方还是用警惕眼光盯着中俄的能源合作以及上合组织发展。法新社称,中俄签署“大单子”,表明中俄两个大国间在能源、军事、贸易等方面日益密切的相互关系。但双方间的障碍也十分突出:中方特别希望在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天然气价格方面艰难而旷日持久的谈判,仍会是横亘于中俄之间的重要障碍,双方早在2006年就签署了初步协议,俄方向中国每年供应8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这一协议始终步履维艰,中俄间“阴影并未散去”。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引述地缘政治专家兰科夫的话称,尽管普京使用了传统上只用于形容最亲密盟友的“战略伙伴关系”形容俄中关系,但事实上俄罗斯对中国军力的迅速发展一直心存疑窦,且对源源不断涌入俄罗斯境内——尤其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华人保持高度警觉。兰科夫认为,在上合组织问题上存在同样的悖论,因为该组织的着力点是中亚。中亚被俄罗斯视为后院,力图恢复昔日苏联的影响力,而中国并不希望看到俄罗斯在中亚一家独大,这种矛盾加上中亚局势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使得上合组织的行动力大打折扣。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上合组织的目的是“将美国赶出中亚”,中俄亲密接触会给人以错觉,认为“这两个国家找到了共同目标,美国将在中亚面临严峻挑战”。该报道接着说,有关中俄利益交汇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中俄与其说是合作伙伴,毋宁说是竞争对手”。报道称,虽然双方都热衷于谈论“多极世界”,但谁都明白,真的出现多极世界,中国获得更多发言权的机会要更大一些,“总之,现在还不到龙熊共眠的时候”。
倒是俄分析人士认为,上合组织与西方的合作前景在拓宽。俄《生意人报》援引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的话说,有关上合组织是反西方集团的说法,没有依据。上合组织成员国一开始就对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给予了支持。卢金认为,西方应明白,与上合组织一道,而不是与它对抗,会更容易解决摆在国际反恐联盟面前的问题。
上合组织国家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王海运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西方不希望看到这个组织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上合组织没有西方参加,也不是西方主导的,这让美国无法接受。现在,上合组织发展态势很好,得到全面深化,政治、经济、安全、人文4个轮子都在转动。所以西方刻意挑拨,用带有偏执的心态看待上合组织的任何举措。我认为,西方挑拨不足为怪,让他们去说吧,我们发展好自己,造福这一地区,看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