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男人的裁缝情结
2009-10-15卡洛·罗塞拉
卡洛·罗塞拉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西装永远是男人的正装首选。拥有剪裁合体大方的西装是男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话并不夸张。没有亲眼见过,你永远不知道男人对西装的选择有多考究,你也永远不知道意大利男人对手工裁制的西装有多痴迷。
西装发源于英国,至今英国的萨维尔街仍是世界男装的工艺典范。后来,英国的服装工艺传到了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印度和日本。二战后,意大利服装工业发展迅速,杰尼亚、阿曼尼等名牌从家族式小作坊发展成为遍布世界的顶级男装品牌。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真正令欧洲男人稀罕的还是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裁缝为自己量身订制的西服。
米兰市中心就有一家远近闻名的裁缝店,店内布有伦敦萨维尔老街的装饰、皮革、珍贵的木材和用来展示的布料,人体模型上粗缝的衣服在等候身份显赫的客人们大驾光临,他们的照片挂满了墙壁。精巧的样品、法兰绒、天鹅绒、亚麻布、轻柔的羊毛布满了一张又一张工作台。店主就是我的裁缝师嘉尼·坎帕纳。他身体强健,面色红润,话语中夹带着和善的西西里口音。
嘉尼·坎帕纳曾是享誉世界的意大利裁缝师费尔蒂南多·卡勒塞尼的学徒。卡勒塞尼别具一格的剪裁技术以及对传统工艺精益求精的态度,使他成为意大利手工制衣业的奠基人。2004年9月,卡勒塞尼永远离开了他伏案60年之久的工作台,然而,大师出众的才华和独一无二的手艺将在他的工作室传承下去。卡勒塞尼创办的学校无疑成为创造性的遗产,宝贵的手工制衣店推动了意大利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16岁那年,费尔蒂南多·卡勒塞尼已是一名熟练的裁缝。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在奥古斯都·卡勒塞尼身边兢兢业业工作了29年。29年里,他对优雅风格和精准剪裁的热情有增无减。
1967年是卡勒塞尼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他毅然决定打造自己的品牌。于是,以费尔蒂南多·卡勒塞尼命名的工作室诞生了。
年复一年,从剪裁、缝制到试验、创新,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卡勒塞尼都事必躬亲。而他最大的心愿是训练出一批手艺精湛的员工和裁缝师,将圆润的肩部、饱满的胸部设计和略短的款式风格以及这门古老手艺的所有秘密传授给他们。卡勒塞尼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筛选他的学徒,每年最多招收400人。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对卡勒塞尼这样的艺术家而言,就如同叫艺术给工业化让位。
大量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造就了手工制衣的卓尔不凡。卡勒塞尼的每件西服都由手工缝制而成,大约需要63个工时,每年只有700件成品。前来订制西服的顾客需要耐心等待,就好比要有足够的年份才能酿造出珍贵的葡萄酒一样。一般说来,首先顾客要选择想要的布料,再量好身材尺寸。接着,裁缝师要制作一副纸板模特,好在这个模特身上进行剪裁。在给纸板模特穿衣、粗缝之后,裁缝师再将衣服拆下,开始修改。明显的改动通常在纸板模特身上完成,直至做成最后的模型。“粗缝-拆除-修改”的过程还要再重复两次,一件衣服才算缝制完成。
博洛尼亚城里还有两位老师傅,他们是德迪多纳托兄弟。弟兄二人为人和蔼可亲,是剪裁缝纫的能手。同样,在那不勒斯和都灵,也有令人心仪的裁缝师。不同地方的裁缝师,缝制出来的西装也各有特色。
据我所知,意大利西装从裁剪和制作工艺可按地域分为三派:米兰、罗马和那不勒斯。米兰派西装裁剪上和英式西装非常接近,肩部有一定斜度,用较薄的垫肩,胸部附全衬,腰部线条柔和,上衣单排两粒扣款式居多,开双衩;罗马派的特点是:肩部较高,上衣不开衩或开单衩,较短较瘦,以单排3粒扣款居多,口袋等细节都较通常的按比例缩小10-20%;那不勒斯派比较罕见,其最鲜明的特征是著名的那不勒斯肩,线条非常圆润,一般不用垫肩或者用极薄的垫肩,收腰且腰部位置上提,一般开双衩且开衩位置很高。
詹路卡·伊萨亚是位45岁的企业家,他拥有一家高级成衣公司,共200名员工。他们量体裁衣,产品均系纯手工制作。伊萨亚的工厂位于卡萨诺沃附近,距离那不勒斯只有几公里。
自50年代以来,卡萨诺沃一带有近一半的成年人都是裁缝师。“要培养一名裁缝,需要15至20年的时间。”伊萨亚介绍说,“一名出色的裁缝,既要懂得如何裁衣,如何缝纫,还要会熨烫。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剪刀艺术家。”
意大利知名演员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曾说过,完美的上衣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紧贴衬衫的衣领。这和今天我们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的有所不同,现在的上衣与衬衫衣领之间总会留有一点小空隙。此外,上衣还要经得起“电车测试”。意思是说,如果你的上衣是经过裁缝师细心剪裁的,那么,当你在电车上抬起胳膊抓住吊环时,这件上衣就不会在身上扭动。
[译自意大利《全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