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是个人
2009-10-14张世普
张世普
一位著名作家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人生的意义。经过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最终得到这样的答案:“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毕淑敏《给生命加一个意义》)这种想法受到了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赞同。我所在的单位新来的一位女博士生,更是直接了当地告诉我:她时常有自杀的念头。因为她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一直就是班里的优等生,等到参加了工作,忽然发现自己想得到都能得到,已经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
人生有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有或无的争论之声不绝于耳。谁是谁非很难说清楚,因为持两种观点者所站的角度截然不同。
人生中确实有些时候,会令人感觉到一种无可抗拒的空虚和孤独,那是一种相对于广阔无垠的宇宙,一个无比渺小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冰冷的无底深渊时所感到的可怕的空虚和孤独。这种感觉对有足够时间思索且只关注自身的人尤其明显。因为他们有精力和能力,抛开周围的一切,只追寻自己关心的事物。当发现无法保持根深蒂固的自命不凡的优越感,最终要与蝼蚁众生一样“归于尘土”后,难免会产生无法排遣的虚无和寂寞。
然而,努力工作和耕耘以求喂饱全家人的基层工人和农民,没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追寻真理和知识努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学者,也没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冻饥声”胸怀苍生的领导者,更没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支配着他们有意义生活的动力是三种单纯的激情,那就是对于感情(亲情、爱情、友情)无怨无悔的渴望;对于知识热烈执著的追求;对于苦弱痛彻心扉的怜悯。而感情、知识和怜悯的对象恰恰都是身外之物。
在中国古代,有两位僧人曾有一段晦涩的对话。一位僧人问另一位僧人:天上的云在飞,是云动,还是风动?那位高僧回答,既不是云动,也是不风动,而是你的心动。这段对话透露出的哲理似乎可以完全解释人生命的意义。
如同天上的风和云一样,人生的意义相对于自身是静止的,相对于我们本身,我们所寻求的一切高于生存的目标到头来只是虚幻。如果以对自己有何意义为前提去问爱因斯坦为何要科研,鲁迅为何要写作,毕加索为何要画画,他们肯定也找不到任何意义。不仅如此,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明,若追问对那些已经逝去的创造者有何意义,也只能堕入无底的虚空里。
风和云相对于人心,却是运动着的。如果我们以这个角度去看万物,就会发现生命的意义无处不在:在无垠的宇宙中燃烧的太阳虽然只不过是一粒一闪即灭的星火,但是相对于人类,却是生存的根本,因为它给了我们这个世界生生不息的动力;在贪官们眼里勤廉的从政者虽然只不过是一头又倔又傻的老黄牛,但是相对于所辖民众,却是梦寐的福祉,因为他可以使他们远离饥饿和寒冷并平安快乐的生活;在其它家庭看来一位贫微的母亲虽然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女人,但是相对于她的孩子,却是伟大的天使,因为她赐予了孩子生命、力量和勇气……
其实,生命的意义就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心里有了其他人的存在,生命才有意义。这也就是说:人不全是为了自己活着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