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养鸭技术等
2009-10-14缪永兴
缪永兴
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动物防疫站积极带动全乡农户走向了规模养鸭致富之路。现把综合性养鸭技术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1~22d雏鸭要笼养
(1)自制鸭笼。采用2~3层直立或阶梯式笼养,最佳为笼架式。笼组布局采用中间两排和南北各一排,中间留走道。笼四周用竹木或有塑料网片制成,规格为长1.5m、宽0.7~0.8m、高0.4m。底板采用铁丝网或竹片制作,网眼为2.5cm×2.5cm。三层直立式鸭笼上层底板离地面1.3m,下层底板离地面0.35m。上层底板下应装一层承粪塑料板,下层粪便可直接落到地面。食槽、饮水槽放在笼外一侧。
(2)挑选好壮雏鸭。要选眼大有神、性情活泼、体态匀称、绒毛整洁、富有光泽并密附体躯,腹部柔软、脐带处无血迹或硬块,头大背宽、叫声清晰的壮雏鸭进行笼养;笼养密度随日龄增大而降低,7日龄内雏鸭每平方米饲养55~60只;7~15日龄饲养40~45只;15日龄后应减为15~20只。
(3)先饮水后开食。饮水后开食是笼养的一个新方法。饮水时间多在鸭干毛后能行走并伸颈张嘴有啄食行为时进行(约出壳后24~28h)。早春气候寒冷,可在室内用水盆盛水2.5cm深,水中加入0.5‰高锰酸钾,将雏鸭放入其中嬉水10~15min,让其自由饮水,雏鸭饮水后非常有利于排出胎粪,唤起食欲,也可预防胃肠道疾病。饮水0.4~0.8h后应及时开食,将煮得半生不熟、不软不硬的玉米粒或小麦粒经清水浸泡,除去粘性,沥干水后拌入少许红砂糖,放在食槽内让雏鸭自食。开食当天,每隔0.8~1h饮喂1次,每次只喂七八成饱,防止雏鸭胀嗉及消化不良。同时,将鲜活螺蛳肉或小鱼等碾切成细丝放入食槽,保证不断腥。
(4)保温控光。雏鸭日龄越小,对笼舍温度要求越高。1~10日龄舍温必须控制在24~25℃;11~15日龄控制在21~23℃;16~21日龄控制在20~22℃;22日龄后采用自然光照。
(5)营养均衡。育雏前期精料和腥料比以1∶6较为适宜;10日龄后调整为1∶14。腥料可用螺蛳肉、小鱼虾等,精料3日龄前主要是雏鸭专用全价配合饲料。饲料配方(%):碎米50、米糠10、麸皮10、枯饼24、大麦芽3、骨粉1.8、食盐0.4、砂粒0.8。饲喂次数与方法:前3d每天喂8次;4日龄后增加至9~11次。第2周后,逐步“减次增量”,每天饲喂6~8次,其中夜间喂2次,用全价配合料和腥饲料搭配均匀。第3周后开始水稻田或鱼塘放牧养殖。
2水稻田养鸭提高经济效益
利用水稻田的优势,在水稻生长期间及时放养了二批商品鸭,与水稻共育的种养结合生态高效模式。2008年该乡养鸭户在6.67hm2水稻田中央留1 334m2地作为鸭舍与饲喂活动场地,放养前先用塑料网片将6.67hm2水稻田围成80~100cm高的“网墙”,网眼大小以22日龄以上鸭钻不出即可。在稻田任意一角划出1 334m2空场地,用同样网片把场地的四周围好,只留宽80cm的小门朝向大田的中心位置,要使空旷地带能独立成“场”,整体高度不小于田埂。场地填平围好后,取其中667m2搭建简易鸭舍,确保无风雨、老鼠等侵袭,667m2用作鸭活动场地。水稻品种可根据地方性适宜品种即可。水稻田平时保持水层3~6cm(收割前7d除外),以不露泥为好。在大田内放养螺蛳和较多的浮萍等繁殖快的水生动植物,供鸭摄食。促成了商品鸭快速生长,水稻高产的种养结合生态高效模式。
3“鸭鱼混养”是科技示范养殖业的“双赢”
2008年初,该乡某养鸭户在承包的6.67hm2水库里一边养鱼一边养鸭,1~21日龄雏鸭先笼养,22日龄后鸭鱼混养。一年连续卖了5批商品鸭。由售鸭引起售鱼的“连动效应”缘于“连环养殖”。这样综合养殖成本大大降低,养鱼利润增加了5万元,养鸭利润也增加了近2万元,“双赢”效应明显。
4综合性养鸭防疫控病是关键
雏鸭10日龄时用鸭瘟疫苗免疫接种(2~3倍量),13~15日龄免疫接种H5N1或H5N1-4-5疫苗(肌肉注射0.3~0.5mL),20d后再强化免疫一次。要适时驱虫和定期消毒。笼养雏鸭要特别注意防治软脚病,一旦发现,不要让雏鸭多睡,应适当驱赶运动,并用缝衣针扎其脚上的小红筋(不能扎粗筋)即可治愈。
夏季耕牛中暑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唐亮华
中暑,是耕牛在炎热夏季受强烈日光照射,或在过于闷热的环境中通风散热不良引起中枢神经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病,是盛夏季节的易发病,防治不当往往引起耕牛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影响农业生产。
1发病原因
主要是耕牛在炎热季节重度劳役,长途驱赶,烈日曝晒而且饮水不足,或长时间拴在低矮、闷热不通风的厩舍内,拥挤在潮湿的栏舍或闷热不通风的车船中长途运输时发生此病。特别是肥胖、瘦弱、平时劳役较少,缺乏锻炼的牛对热适应能力差更易诱发该病。
2发病症状
耕牛常在使役中或在外固(定)牧中突然发病,起初牛表现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全身发抖,或突然倒地站立不起,精神萎靡,虚弱,眼无神。若未及时发现,不久即出现神经兴奋症状,如跳跃、前冲后倒、转圈;眼球突出,呈凶暴相貌;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张口呼吸,口流白沫,全身大出汗;针刺见血液浓稠呈紫红或紫黑色;触摸患牛皮肤有烫手感,体温升高达40℃或更高,病牛很快昏倒,若不及时抡救,将很快死亡。
3治疗措施
(1)发现病畜要立即停止劳役和驱赶,将病畜牵到通风阴凉处休息,迅速用凉水浇头冷敷、淋浴全身进行人工降温。
(2)肌肉注射2.5%盐酸氯丙嗪溶液10~20mL,实行药物降温,当体温降到39℃时停止,并给病畜喂含食盐的冷水。
(3)为缓解心肺机能障碍、减轻脑部充血可静脉放血500~1 000 mL,放血后随即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或葡萄糖生理盐水2 000~4 000mL。同时,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500~1 000 mL,以缓解酸中毒症状。
(4)当出现心脏衰弱及循环虚脱时,可皮下注射10%安钠咖或25%尼可刹米注射液10~20mL。
(5)中药治疗:先灌服藿香正气水80~200mL,用凉水冲服。然后用中药以清热解暑,凉血安神为治疗原则,方用藿香散:藿香40g、黄芩30g、黄连25g、花粉40g、知母35g、栀子35g、连翘30g、薄荷30g、菊花25g煎水候凉服用。
4预防措施
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役,改善畜舍通风条件等。夏季农忙时节耕牛使役任务繁重,要提倡“早晨早出工,下午晚出工,中午多休息”的作息方式,避开烈日高温作业,减少中暑的发生。在劳役中要注意观察牛的料神状态,增加休息的时间和次数,并供给足够饮水,水牛有水浴习惯更要让其水浴,有利于恢复体力和解暑。长途运输要避免过度拥挤,减少装载密度,并提倡早、晚运输,尽量避开中午烈日高温期运输。家畜栏舍要通风良好,关养密度不宜过大。在饲养上,夏季劳作牛出汗多体力消耗大,盐分损失多,除增加饲料营养外,要给牛喂清凉的含盐饮水补充盐分(每头牛每天在水中补喂食盐100~150g,分2~3次给喂),收工后要将牛牵到荫凉处休息。耕牛不使役,需在外固牧时,要选择有树荫、通风、有水源的地方,并经常观察耕牛固牧情况,确保耕牛不受烈日曝晒,不缺水。发现病畜要及时诊治,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