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猪瘟、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09-10-14刘泽文杨克礼锐等

湖北畜牧兽医 2009年9期
关键词:猪群猪瘟试验

刘泽文 杨克礼 伍 锐等

2007年11月5日,武汉市某郊区专业户自繁自养的265头生猪突然发生一种具有高热、跛行、明显的神经症状,且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疾病。早期用抗生素治疗,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检查,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

1临床症状

发病猪精神较差、离群,有时躲在猪舍角落,被毛粗乱,皮肤潮红,粪便硬结,食欲减少或废绝,高热稽留,体温高达41℃以上,呼吸急促;眼结膜潮红、流泪、流清涕;部分猪出现间歇性共济失调,后肢麻痹,前肢爬行,角弓反张,四肢作游泳状,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病死猪腹部及末梢出现紫红色斑或出血点。

2病理变化

剖检多数呈现多发性败血性病变,淋巴结明显肿大,外观呈深红色至紫黑色、切口外翻、周边出血;胸腔有少量的渗出液,心冠脂肪水肿有少量出血点,心肌松弛;肝脏肿胀、质地变脆;肾脏实质性病变,色泽变浅,可见包膜下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切开肾脏可见皮质层、髓质层、肾乳头及肾盂黏膜上均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点状出血;脾脏边缘有梗死,胃黏膜脱落、充血;回盲口溃烂;关节肿大、关节液增多,个别出现周围多发性化脓灶。

3实验室诊断

3.1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取病死猪肝、脾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无菌采取肝脏,接种于鲜血培养基上,37℃恒温箱中培养24h,可见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圆形、透明、隆起、表面光滑的露滴状小菌落,且菌落周围可见溶血环,挑取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亦发现有单个、成双或多个排列的链状革兰氏阳性球菌。

3.2生化试验

挑取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该菌能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水杨苷,不分解甘露醇、山梨醇、菊糖、棉子糖,M-R试验阴性,V-P试验阴性,三糖铁试验阳性,不产生靛基质。

3.3动物试验

将分离到的细菌给一组小鼠腹腔接种0.5mL,另外一组小鼠腹腔注射0.5mL的无菌生理盐水,18h后接种细菌组小鼠死亡,对照组存活,从死亡的小鼠心血和肝脏分离培养得到和以上相同的细菌,证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3.4病毒的鉴定

取病死猪的淋巴结、肾脏、脾脏、扁桃体等组织触片,干燥后用丙酮固定10min,用PBS液浸洗3次,每次3~5min,自然干燥后,在玻片上滴加猪瘟荧光抗体,放在湿盒中37℃作用30min,用PBS液浸洗3次,每次3~5min,干燥后用荧光显微镜镜检。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触片中有胞浆荧光着染,荧光闪亮,细胞轮廓清晰,试验证明该病猪的脏器中含有猪瘟病毒。

3.5兔体交互免疫试验

将病猪的淋巴结和脾脏磨碎后用生理盐水作1∶10稀释,对3只健康家兔作肌肉注射,5mL/只,另设3只不注射病料的对照组,间隔5d对所有家兔静脉注射1∶20的猪瘟兔化病毒(淋巴脾脏毒),1mL/只,24h后,每隔6h测体温一次,连续测96h,结果对照组均出现定型热反应,3只试验兔不出现热反应。

根据实验室检验,结合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诊断该病为猪瘟、猪链球菌混合感染。

4防治措施

建议该猪场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对猪舍环境用消毒剂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1)对发病猪进行超强免疫,仔猪肌注猪瘟弱毒苗10头份/头,育肥猪30头份/头,发病的猪注射猪瘟血清5~8mL/头或免疫球蛋白5mL/头,同时辅以对症治疗。

(2)按每吨饲料中600~800g添加四环素、土霉素或金霉素,连用7d。在病猪饲料中可添加阿莫西林200g/t和磺胺五甲氧嘧啶300~400g/t,连用7d。磺胺嘧啶200~400g/t,抗菌增效剂(TMP)40~80g/t拌料,连用7~10d。经过5d的治疗,除8头因重症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他病猪基本恢复正常,同群的猪未有再发病的。

5讨论

(1)近年来,猪病以病原的多重感染和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所致,而是以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所造成的,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控制难度较大。根据对该猪场病死猪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病毒抗原测定和细菌学检验结果,确诊该猪场此次疾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并伴发有链球菌感染。

(2)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在近年来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在发病特点上,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以致须依赖于实验室检验才能确诊;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母源抗体的干扰、免疫抑制病、疫苗质量、饲养管理和饲料质量和药物的影响均可造成猪瘟免疫的失败,因此控制猪瘟免疫失败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猪瘟免疫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只有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饲养场所硬件的建设,充分了解猪只的抗体水平,科学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准文号的疫苗。同时切实加强养猪场内外的卫生消毒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的有效率,减少疾病的发生。

(3)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近几年,该病发病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预防和控制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养殖模式:采取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也是减少链球菌病发生与流行的一项措施。②严格消毒、强化防疫观念。普及科学知识、增强防患意识、加强消毒、规范猪舍的管理是控制和减少疫病发生与蔓延的重要措施。③加强预防接种。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减少猪群发病的强有力武器。④在饲料中合理添加抗生素,保证猪群的健康状况,也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猪群猪瘟试验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疫的对策分析
CS95
i6
驭胜S330
中国猪文化与国人健康(甲篇)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