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生猪“4450”养殖模式初探
2009-10-14喻家权张桂芳杨亨祥等
喻家权 张桂芳 杨亨祥等
宣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县,生猪养殖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宣恩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生猪产业,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发展。2008年全县出栏生猪28.38万头、大牲畜1.20万头、家禽66.83万只、山羊2.70万只,年末存栏(笼)分别达到30.4万头、4.07万头、50.5万只、2.21万只,牧业产值49 327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7.18%。在实践中,宣恩县探索出了生猪“4450”养殖新模式。仅短短3个多月就发展了134户农户参加生猪“4450”养殖模式。
1生猪“4450”养殖模式的主要内容
生猪“4450”养殖模式指的是一户修建一栋带40m2生物发酵床的圈舍、饲养4头能繁母猪、年出栏肥猪不少于50头,实行自繁自养。
2“4450”模式提出的背景
2.1历史背景
在“八五”至“十五”期间,宣恩县委、县政府把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政策调动、项目拉动、科技助动、上下联动,实施了“千户万头”、“百户万头”等生猪发展工程,培植了一大批年出栏肥猪10~100头的规模养殖户,成为当时畜牧业发展中一大亮点,走出了一条小群体、大规模发展之路,促进了全县生猪业大发展。
2.2现时背景
2006年,全国生猪价格跌至最低谷。为了扶持生猪生产,国务院、各省市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2007、2008两年,宣恩县实施了县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按照全省统一,以“一拖二或一拖三(1户养殖户带动2户或3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方式发展生猪“150”模式养殖户50户。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管理技术欠缺、风险大等问题,多数养殖户存栏生猪不足,年出栏肥猪达不到项目建设要求,结果是资产闲置、效益低下,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2008年,宣恩引进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锯木屑、谷壳、猪粪等原料,配比一定的微生物菌种,通过生物发酵形成有机垫料,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物质。整个发酵床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小“生物圈”,不再需要对排泄物进行人工清理,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臭气、零排放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由于该养猪法具有“三省”(省料、省水、省力)、“两提高”(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一增”(增加养殖效益)、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得到了多数养殖户认可,迅速在宣恩得到推广。
2009年初,恩施州州政府提出要率先把畜牧业打造为百亿产业,根据当地实际,宣恩提出了实施生猪产业“万户工程”,即从2009年开始,在全县大力培植年出栏肥猪50头的养殖大户,到2015年达到10 000户,全县年出栏肥猪达到60万头,建设生猪大县。在“万户工程”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生产中圈舍面积、能繁母猪数量,加上推广普及生物发酵床技术等,经过认真总结,提炼了一户修建一栋带40m2生物发酵床的圈舍、饲养4头能繁母猪、年出栏肥猪不少于50头的生猪“4450”养殖模式。
3生猪“4450”养猪模式的优点
3.1投资相对较少
一户农户采用“4450”模式养猪,总投入3万元左右,一般的农户承受得起;即使没有资金的农户,也可通过小额贷款解决,投资相对较少。
3.2易于饲养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主要是做好母猪、仔猪、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加强母猪妊期、哺乳期管理,做好仔猪“三料一补”、程序免疫,加强育肥猪管理等工作。再者,由于母猪饲养数量、每批次饲养育肥猪数量相对较少,容易管理。还有,使用生物发酵法养猪可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生猪发病。
3.3风险小
生猪养殖的主要风险有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是疫病风险。从宣恩近年发生的疫情情况看,多数是因引种引起,生猪“4450”养殖模式采用自繁自养,不需引种,减少了疫病的发生;再者,养殖规模小,免疫、消毒、隔离等容易,有利于动物疫病的防控;还有,即使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可以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和扑灭。二是市场风险。生猪价格时起时落,而且近几年是大起大落,在价格大涨时一哄而上,到下跌时损失惨重。生猪“4450”养殖模式采用自繁自养,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每批次养殖数量少,在价格下跌时损失相比大规模养殖户小得多,若价格持续下滑,转型也快。
3.4适于山区适度规模养殖
对贫困山区来说,农民资金有限、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差,特别是担心亏损。生猪“4450”养殖模式具有投资少、易于饲养管理、风险小等优点,对贫困山区来说,非常适宜适度规模养殖;再者,山区饲料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便宜,如洋芋、红薯、玉米、蔬菜等全部可以自产自销。
3.5具有生物发酵养猪法的所有优点
生猪“4450”养殖模式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因此,具有生物发酵养猪法的优点。
4主要工作措施
4.1领导高度重视
宣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4450”养殖模式的推广,县农业工作领导小组两次到畜牧兽医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多次深入“4450”模式试验示范点检查指导。同时,县政府将“4450”模式养殖户的发展作为了各乡镇人民政府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恩施州2009年上半年畜牧兽医工作总结会议在宣恩召开,重点推广宣恩生猪“4450”养殖模式。
4.2认真制定规划
宣恩县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从2009年开始至2015年,全县发展生猪“4450”养殖模式养殖户10 000户;细化了生猪良种繁育、技术服务、饲草饲料供应、动物疫病防控、营销及加工、质量安全监管、资金投入、组织领导保障等八大体系建设任务。
4.3试验示范,引导发展
宣恩县畜牧兽医局在珠山镇封口坝、甘溪、茅坝塘3个村选择了15户农户按“4450”模式要求修建,作为示范户在全县推广。
4.4加大资金投入
宣恩县政府拿出部分扶贫开发资金专用于畜牧业发展,重点是“4450”模式的推广。2009年拿出126万元,在52个村发展“4450”模式养殖户,每个村发展5户以上,每户给予5 000~10 000元不等的资金补助。
4.5强化责任,加快推广
宣恩县畜牧兽医局成立了推广“4450”模式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负责推广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明确了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职责、任务,建立县、乡(镇)两级责任体系,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度,以加快推进全县生猪“4450”养殖模式的推广。
4.6强化指导,保证质量
宣恩县畜牧兽医局成立了“4450”模式养殖技术指导专班,负责养殖户生猪圈舍、生物发酵床建设,发酵床垫料制作以及养殖技术等方面技术指导,严格建设质量标准,并对“4450”模式养殖户实行挂牌跟踪服务。
4.7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宣恩县畜牧兽医局通过广播、网络、报纸、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生猪“4450”养殖新模式。积极营造推广“4450”模式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该模式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对此也作了报道。
5推广生猪“4450”养殖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5.1只适于有基础条件的养殖户
“4450”模式养猪虽然投资不大,但也要几万元资金,所以养殖户要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从事养殖业的热情、有建设场地等基础条件。采用“4450”模式养猪,按每头猪利润250元计算,年出栏50头,可获经济效益12 500元左右,对一般家庭而言,人均年收入3 000~4 000元。
5.2具备一定的养殖技术
年饲养生猪50头以上,具有一定的养殖规模。养殖户必须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加强管理,防治疫病发生,减少因成本增加或发生疫病带来的损失,否则收益就低。
5.3坚持自繁自养
在年收益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坚持自繁自养可以减少周转资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动物疫病防控,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