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性的辩证特征

2009-10-14胡海桃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胡海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仅具有人的主体性的一般特征,还具有其特殊的辩证特征,是依赖性与自主性的统一、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重复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对象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36-02

在高校教育中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关键、最困难的就是进入教育对象头脑。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实进入教育对象头脑工作,必须以教育者为主导,以教育对象为主体,激发教育对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的主体性,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为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实际行动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者、优秀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特征内含着六个方面,教育对象首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的主体,它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作为对象性的存在物,它又具有依赖性、受动性和重复性。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正确理解教育对象的三对双重属性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1 依赖性与自主性的统一

人作为一种对象性存在物,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对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必然具有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体现在人的主体性上有着双重的物质依托,即人自身的生命物质系统和相应的社会物质系统上。人的主体性无论如何强大,都离不开它的“本”即人之机体和“社会机体”。离开这个物质依托,人之存在的主体性就无处着落,不可思议。但人又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的恩赐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而是在自觉意识到这种依赖性的前提下,“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1](P.229),使自己在同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所发生的必然联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按照自己的力量、需要和方式来掌握自然界和外部感性世界,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育对象也同时具有依赖性与自主性。

教育对象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教育者的依赖性。教育者处于教育系统的中心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育对象学什么、怎么学,都是由教育者控制和决定的。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直接依赖于教育者自身教学能力素质的高低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二是对教学环境的依赖性。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场所、教学器材等硬件环境,以及教育体制、教学计划等软件环境。教育对象总是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接受教育的,环境的好坏将间接影响着对教育对象的教育效果。三是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技术手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开始对计算机网络等产生了依赖心理,上课记笔记由敲键盘代替手写,做作业查资料由上网搜索替代进图书馆翻阅……离开了计算机网络,有些教育对象便无所适从。

在承认教育对象的依赖性的前提下,教育对象的自主性突出了教育对象的自立、自觉、自为、自强的特性。只有具有自主意识的自我,对依赖性的不断超脱,教育对象的自主性才能不断加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教育对象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育者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理解教育内容,把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付诸于实践;其次,教育对象还能够把自己对象化,进行自我教育。教育对象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主动地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教育者质疑、请教,相互研讨,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这在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教育对象的这种自主性,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应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教育对象,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及思维方式,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认识和发展潜能,为教育对象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促进教育对象主动学习、主动内化和主动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由此可知,教育对象的自主性不是否认和无视依赖性的存在,而是利用依赖性条件的改善来发展自主性自身。教育对象主体性发挥的过程是教育对象依赖性与自主性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过程。

2 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2](P.167-168)这就是说,人作为有生命的感性的存在物,要受客观对象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但人不是消极的受制于外部世界,无所作为,而是以实践为基础能动地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受动性,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很显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作为一个自觉有意识的对象性存在物,也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所谓受动性是指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受自身、教育者和外部客观环境诸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类:外在受动性和内在受动性。外在受动性是指教育对象既要受制于教育者的权威,又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既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些外部的制约因素是不随教育对象主观意志转变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这些受制因素均有所不同。内在受动性是指教育对象受自身素质的制约。一般说来,教育对象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德素质,一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慎独自律,有理想追求等等。这些素质是教育对象受教育的内在依据,是教育对象发挥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不同的具体个体,其素质差异制约着不同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受动性不总是消极的限制人的发展,适当的限制和压力反而能激发教育对象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是他们在与受动性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他们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次,他们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主动地扬弃外界的教育影响,使新、旧知识重新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改造。而教育对象能动性的高低、大小,首先取决于其经验知识因素,它包括教育对象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在学习中所获得的间接经验。其次还受需要、动机、兴趣、情操、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这些非理性因素可以帮助教育对象选择学习内容,调控学习方向,激活情感意志,坚定信念,克服困难,从而为整个学习活动提供运行能力。

受动性和能动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内在前提,受动性的状况能够影响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能动性建立在对受动性的确认的基础上,并能改变受动性。教育对象要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达到自主地、富有成效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克服达到目的的那些障碍,这种能动性是教育对象对受动性的一种升华与超越。

3 重复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都是经历过无数次重复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积累和发展起来的,重复性活动保证了社会遗传的同一性和稳定性,构成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创造性活动为社会发展提供活力,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作为主体性的两个侧面,重复性与创造性如何达到完美结合,是教育对象发挥主体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在教育对象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保持住先前实践的创造,重复模仿性的实践是必要的”[3](P.140)。首先,智力发展规律导致教育对象的学习内容具有重复性。人的智力一般是感性发展在前,理性发展在后,在不同阶段,教育对象对同一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这就要求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必须重复学习,重新理解。比如,中学时期我们对“唯物主义”中“物”的理解停留在以“桌子”为例的具体实在,而大学时期却需要抽象理解为“客观实在”。其次,教育对象学习方法的有用性和有限性决定了重复性的出现不可避免。比如,重复性记忆是教育对象在最短时间最有效地获取知识的途径,这是大多数人的记忆规律。再次,惯性思维促使教育对象的思维方式具有重复性。教育对象在处理相类似事情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使用固定的思维模式,有时这能节约思维过程,迅速获得思维的结果。当然,若盲目依赖之则会出现思维定势,阻碍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妨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发展,成为教育对象在认识过程中很难跨越的一道屏障。

教育对象的学习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以简捷、有效的方式继承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教育对象在这种认识过程中的创造性与一般所言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它重在“掌握”而不是“发现”、“发明”。正如布鲁纳所言,教育对象的“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4](P.29)。对教育对象的学习而言,其创造性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和解决难题;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喜欢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等等。

作为主体性的两个侧面,教育对象的重复性与创造性尽管有着各自的规定性,但更具有相辅相成的性质。重复性是前进中寓含着创造性的重复性,不是原地踏步的循环往复;创造性是在重复性的前提和基础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不是离开原有基础的“空中楼阁”。正确对待重复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要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只有相互统一、相互结合,才能摒弃教育对象学习活动中的无效循环与恶性循环,使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发挥迈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依赖性与自主性的统一、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重复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性的辩证特征。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并以综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只有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对象的依赖性与自主性、受动性与能动性、重复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全集[M]第38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李为善,刘奔: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 转引自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