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贫困地区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2009-10-14胡玉权
胡玉权
摘要:贫困地区人才普遍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流动失衡等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究其原因除了人才观念不强、自然环境不佳外,人才工作机制落后是影响人才工作活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入手,探讨完善和创新贫困地区人才工作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人才 人才工作机制 贫困山区人才 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005-01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工作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贫困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新机制。
1 创新培养机制,提升存量人才素质。
按照大教育、大培训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眼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在提高全体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一是发挥党校、行政学校、人才培训基地和成校的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全员培训和学历教育活动;二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组建专家服务团和科技帮带小组,普及科技知识;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工作,加大紧缺人才和高素质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四是选拔本地优秀人才通过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送科研院校培训等形式进行强化培养,努力造就各行业的学术带头人。
2 创新用人机制,大胆选拔和使用人才。
(1)不拘一格用人才,营造良好地用人环境。一是要打破各种陈规旧习和论资排辈等习惯的束缚,广开才路,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二是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全面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不唯学历和资历,以工作实绩论英雄;三是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一律实行公开考录,杜绝“条子进人”、“关系进人”的现象;四是创造良好的人才竞争环境,形成竞争有序、人才辈出的滚动发展局势;五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所长;六是创新人才使用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为,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2)科学评价人才。按照“有用即人才”的观念,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以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能力等为要素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地评价、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3)促进有序流动,盘活现有人才。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影响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积极探索柔性流动办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完善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吸引人才流向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缓解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人才相对匮乏和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相对过剩的矛盾,保证各个领域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平衡。
(4)落实激励机制,稳定现有人才。“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因此,要着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努力稳定现有人才队伍。一是建立突出贡献奖励基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重奖;二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三是改革现行的分配机制,真正把绩效工资与工作业绩挂起钩来,提倡智力入股,技术分红,重智酬勤,优劳优酬;四是下大力气提高各类人才的待遇,努力实现人才的价值与劳动报酬的基本统一;五是建立和完善人才保障制度,打消人才的后顾之忧。
3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引进高素质人才
建立以生产需求为导向,以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为保障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一是引进人才必须实事求是,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二是严格兑现相关待遇;三是对引进后绩效显著的人才,实行重奖;四是引进的高级人才,不受单位性质、编制和职称结构比例的限制,并为他们提供住房、办公设备和科研经费;五是建立高级人才活动站、实习基地及优秀人员创业园区;六是建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确保人才引进工作顺利开展;七是“刚性”与“柔性”并用,刚性引进即采取直接办理调入手续和转入行政、户粮等关系的传统方式引进人才。柔性引进就是不转行政、户粮关系,变户籍管理为身份管理,变人员流动为智力流动,取消人才流动中的部门、身份、地域界限。
4 优化人才创业机制,搭建干事创业的有形平台
大凡人才,均以建功立业作为最高追求。贫困山区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建功立业的环境,致使人才无法施展才华。为此,要着力在优化创业机制上下功夫,通过“营造一个环境,推进三个结合,搭建三个平台”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人才的创业热情,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
(1)营造优质优良的创业环境。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要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调控经济、管理社会、提供服务上来,在“越位”的地方“让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在“错位”的地方“纠位”,形成政府管环境、部门抓服务的局面。二是要改进工作作风,尤其是要彻底改变一些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雁过拔毛、竭泽而渔的恶习,大力倡导“一来就办、由我来办、马上就办、特事特办、好事快办、办就办好”的好风气。三是要注重人文关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吸引和鼓励人们创业,必须有开放的市场、宽松的政策、良好的民风。这就需要切实加强全民的人文环境教育,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形成“人人都是创业主体、个个都是创业环境”的共识,对创业者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让其安心创业、放心经营、称心办事、开心赚钱。
(2)推进智力与资源相结合,为各类科技和管理人才搭建创业平台。贫困山区一般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要在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扩大创业的自由度,鼓励农业技术人才承包和租赁土地、水域、荒山,创办、领办农业加工、销售企业;鼓励各类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在工商业领域创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政策咨询、管理诊断、信息服务、投资指导、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
(3)引进高科技项目与吸引人才相结合,为高科技人才搭建创业平台。通过引进和发展高科技项目不仅可以促进贫困山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且还可以吸引和凝聚大批高科技人才。所以,贫困山区要更新观念,突破常规,充分利用优势,通过建立科研基地、项目协作、科技共建等方式,大胆引进生物制药、生物肥料、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保健食品、环保产业、电子电力、能源工程等高科技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引人”、“引智”的目的;通过“引人”、“引智”,又可以带动更多项目的发展,从而形成“项目吸引人才,人才带来项目”的良性循环。
(4)科技“三费”立项与构建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相结合,为各类技能型人才搭建创业平台。贫困山区的科技“三费”立项应突出在提高科技含量、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方面,着力为新时期的“蓝领人才”营造施展才华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