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困境及解决对策
2009-10-14王炜
王 炜
[摘要]近年来,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实践教学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困难,以及采取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困境;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77-02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理论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之外尝试性地安排了部分实践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尽管如此,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上,部分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中“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教学”,应该承认,理论确实需要“灌输”。
列宁曾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列宁所说的“灌输”,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通过系统的教育,把已经与实际结合了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传播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去,用以武装头脑、启发觉悟、认清使命,并为实现自己的使命而奋斗。因此,列宁强调的用以“灌输”的“理论”已经是与实际结合了的理论,绝不能等同于部分教师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却将理论需要“灌输”这种形式绝对化,误以为,只要搞好课堂理论教学,就能使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他们习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大学生当做是被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实际感受,以为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就能使学生接受并最终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稳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这种对理论灌输原则的曲解,极大地阻碍了“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更影响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理解。正如列宁所说:“离开工作,离开斗争,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得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的书本知识,可以说一文不值。”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基础,也是达到理论灌输目的的必要途径。社会实践教学有着理论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富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是既有灌输又有启发,既有严谨的课堂理论教学又有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教学。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现实中的困难,缺乏足够的保障。
1.缺乏教学时间、专项经费的保障。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
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教师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如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但是,这些活动通常是在正常的教学之外安排的,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就不能正常开展。同时,由于部分高校在经费预算中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实践环节正常开列,这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又要面对经费的问题,始终难以正常开展。
2.缺乏实践基地的保障。与理工科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实验工厂等实践基地不同,人文方面的实践基地在建设上也面临着很多困难。虽然有一些文科专业也尝试建立了实验实习场所,如文秘专业的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财经专业的会计实务实习基地、金融专业的模拟证券市场、法律专业的模拟法庭,等等。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或者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普遍规律,或者是经济社会的一般进程和重大事件,或者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因此,其实践教学难以在狭小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里进行,而只能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大课堂里进行。虽然“两课”实践教学可以借鉴理工类课程和一些文科专业组织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但难以照搬这些课程和专业组织实施教学的基本方法,这就给“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目标确定、内容安排和组织实施带来了一系列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3.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由于经费不足和师资指导不够,要有组织、有指导地带领所有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目前各高校只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作为一个任务布置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选题,要求每人必须完成一篇一定字数的调研报告。至于学生到哪里去调研、怎么去调研等,都由学生自行安排。从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来看,大多数学生接触到了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但由于组织指导不够,调研报告的质量尚待进一步提高。
4.缺乏客观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也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开展。目前,部分理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已经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效果怎样评价,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如何体现共同性和差异性,如何处理好评估指标稳定性与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尚待进行深入研究。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对策
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搞清楚实践的基本方式。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主要有针对单一书本理论教学的课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校外的社会实践这一基本环节上,还体现在许多校内的实践环节上,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为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种:
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这种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学生课堂讲课(模拟教学)等基本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实践教学还可以体现在案例教学和学生模拟教学,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中将一些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和学生一起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等问题,教师为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采取这种课堂实践教学的办法。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既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直接体现,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书本理论教学的延伸,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实践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它可以直接与书本理论知识联系,教与学可以相互促进;时间短效率高,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节约教育资源,不必花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而且组织起来也非常容易,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便于推广。这是单项性实践教学,特点是各学科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独立操作。
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的实践教学。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有意识地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去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人们的思想问题和我国社会实际问题以及国际关系问题。因为这种方式往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所以,我们叫它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功能上划分,包括以下方面:
以思想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组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相关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参观有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寻访边远穷困地区,调查国情、民情和乡情,跟踪调查优秀校友,考察改革开放的先进地区等。
以服务社会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组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有组织地参与当地或贫困、边远山区的扫盲与文明教育活动,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法律咨询,参加抗灾救灾以及义务生产劳动等。
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让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或进行短期挂职锻炼,或岗位见习,或协助学校有关部门或协助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青、妇、团的工作,或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系列社会调查研究等。这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以在不同学科理论课程结束后统一安排实施。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隐性的实践教学。所谓隐性的实践教学,是相对显性实践教学而言的,它不是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方式,而是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本身存在的形式,包括校园文化、组织管理、人格影响等因素。让大学生在自觉自愿地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实践方式。隐性教育法与显性教育法相比,充分照顾到主体的内心需要与体验,能够有效地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其参与意识,将教育内容及要求渗透和潜隐到大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产生显性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隐性实践教学方式,由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到了大学生个人的活动中,使各种活动在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上达到一致,从而产生了合力功能。比如组织管理,它实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它的目的就是敦促人把各项管理规范从“束缚”变为“习惯”,从“他律”变为“自律”达到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内省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要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平台”的封闭式教学实践状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要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把学生作为社会的客体来塑造;形成师生互动、以人为本的生活世界,而不是将教学自身的活动作为追求自身以外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同时对教学的评价体系做相应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