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09-10-13褚福庆
褚福庆
摘要: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相结合,二要与本学科特点相结合,三要与突出概念相结合。
关键词:知识与技能;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四个方向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一个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活动,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根据低年级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概括抽象思维发展的特点,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由于多感于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新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语言表达是与思维相辅相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使语言的表达。如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采用“凑十法”,利用数位筒和小棒。例如“8+3”,第一,活动阶段,要学生边摆边叙述过程:个位筒中有8根小棒,要加上3根,因为8+2是10,所以,在3根小棒中拿出2根和8根捆成一捆放进十位筒中,余下的一根放进个位筒中,1个10和1个1合并起来就是11。第二,外部语言阶段,学生观察操作完的数位筒,说一说操作过程。第三,内部语言阶段,学生默想操作过程再说一说,进一步理解8与3合并是11,这样由感知到理解记忆,同时也为抽象思维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思维,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与本学科特点相结合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的语言是严密的,有其特定的含义,这就要求学生把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语言迁移到教学语言中。低年级学生思维幼稚,说话时常用生活语言,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没有条理,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及时地纠正和补充学生错误的、不完整的、不全面的语言。如在建立“和”的概念过程中,在黑板上先出示:左边有1朵小花,右边有2朵小花,问学生:左边有几朵,右边有几朵?这时教师用手势把左边的小花和右边的小花合在一起,要他们回答:我们要把这两部分小花怎么样?学生会说:把两部分小花合在一起。此时,教师诱导说:“我们把1朵小花和2朵小花‘合并起来是3。”要重点强调:不是“合在一起”,而是“合并”。让学生反复说,反复练习,这就成了数学语言,也就与“和”的概念联系起来,进而引导让学生自己说:3是由两部分合并起来的,左边的1朵小花与右边的2朵小花,或者右边的2朵小花与左边的1朵小花。这样教学不仅抓住了数的实质,建立了“和”的概念,还为以后的运算和应用题教学做了铺垫。
三、数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要与突出概念相结合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要始终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使概念成为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出发点的依据,这些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说理来完成的,理通则法明。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说理,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学生在学习除法意义时,例:二年级有30名学生要分成3行,平均每行有多少名学生?“平均分”是理解题意的关键,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每个数量表示的含义和各个数量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设问:30名学生是几行的,3行的总数是多少,3行有多少名学生?……教师不断提问,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通过语言表达不仅使学生对有关概念加深了理解,而且熟练地掌握了基本数量关系,形成了较清晰的解题思路,语言的概括化带动了认知的概括化。
总之,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形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