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积累

2009-10-13王恒善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王恒善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要注重词语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积极引导学生对中外名著、古今佳作的阅读,培养其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观察加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丰富深刻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积累字词;诵读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近几年来,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积累,到底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积累?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字词,丰富词汇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字词的积累是基础中的基础,却又是容易被师生忽略的地方。在我们的各种优质课、公开课中,师生互动,花样翻新,高潮迭出,在热闹非凡的课堂里,却鲜见有关字词的教学或练习;日常学习尤其是复习阶段,一些学生完成所谓的任务后便无所事事,难以深入。但是在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字词的棘手问题:学生错别字层出不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成了学生的拦路虎,写作文时词穷意尽。也许在很多师生眼中,中学生对字词的学习、积累太“小儿科”了,其实认字、识词是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字词的识记量,词汇的丰富程度,是其素养的一种表现。这项工作从一个人出生就可看作开始了,它经过幼儿园、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虽说是转入了以阅读思考、分析为主的阶段,但字词的积累决不是可以告一段落了。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掌握3500个汉字即可满足一般的阅读和交往的需要了,但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不能只满足于“够交往”而已,而应更求说起来有文采,写出来也生动;更何况小学阶段还达不到“3500”这个要求呢!因而,我们的中学生们,仍然有认字、识词的任务,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都在进行的工作。

字词积累的方法很多,1.“摘抄字词”,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从语文教材之内,自主选择字词摘抄下来,在摘录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识记、交流、修改、运用,从而养成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2.化整为零,随时记忆。引导学生利用饭后、课前、睡前的零碎时间,建立起专门的积累本,做到“日知其所无”。3.组织一些有关的活动,提高积累兴趣。如开展音形纠错、成语接龙、歇后语竞答、制作文言词语卡片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字词的掌握。4.依据权威辞书,准确掌握。要拥有几种常见的权威辞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养成及时查阅的习惯。5.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鼓励学生将积累的字词运用到写作和交际中。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字词积累,丰富其词汇,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诵读古今佳作,增强文化底蕴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能增长知识和才干。可现在的中学生读书的,特别是读好书的寥寥无几。也不能说他们完全不读书,他们也读书,但他们读的书并非如我们所想,他们大多读的是“80后”一批年轻作家的书,比如郭敬明、韩寒等人的书。这些人的书,是不被我们教师所喜欢的,其中原因诸多。被我们称为好书的中外名著、古今佳作是汲取文学营养的源头,其中生动的神话使人插上想象的翅膀,人物的悲欢离合让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可是大部分学生却不爱读或没兴趣去读,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有距离感;也许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不同,有陌生感;也许是现代东西太多,学生眼花缭乱而无暇顾及……

然而,填充知识文库,拓展学生视野,读好书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读书,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真正地意识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让他们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长河积沉,让我们享用不尽。如古诗文,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无论在文学性还是思想性上都是经过历史的积淀而成为一种精华,它是学生增加文化底蕴的最好资源。我们的语文教材也增大了古诗文的容量,要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不仅要会背诵古诗文,还要懂得它的内容和思想。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现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后,一大批有生命力、竞争力、清新、细腻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如鲁迅的《故乡》、冰心的《小橘灯》、朱自清的《背影》等等。对于这些思想深刻、感情真挚、艺术精湛的文章,中学生不仅要一遍两遍地读,还要多次地读,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当下笔时,才会思潮汹涌,行云流水,写出好的文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我们的中学生,一定要抓住平时,多读、多积累,使之修炼好自己的素养,为自己的未来打好根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05)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