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发掘与海子研究

2009-10-13商立军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诗作海子丁香

当我们今天重新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似乎应该格外小心谨慎,因为任何有关海子的言论都可能会引起读者、诗人和相关研究者们的注意。海子已经成了一个神话,无论是在中小学语文课本,各种形式的诗歌朗诵会以及纪念活动中,甚至在各种期刊的关于海子的研究文章中,海子已经成了一个定型化的、经典化的人物甚至诗歌英雄。但实际上自海子逝世以来,人们对海子的印象一方面主要是来自于相关的海子好友们的回忆和纪念以及评论文章,如骆一禾、西川、苇岸等;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相关的海子诗集,如《土地》(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南京出版社,1991年)、《海子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甚至影响更大的《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以及其他的相关诗集。这些回忆性和评论性的文章以及海子诗歌文本一起形成了海子的文学形象,实际上研究者可能普遍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海子的研究中重新发现和挖掘的诗歌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由于种种原因海子生前发表和没有发表的一些诗作并未收入到相关的诗集当中,这些具有重要性和研究价值的诗歌文本却成了失踪者。而这些失踪二十多年的诗作,只有极少数的知情者在极小的范围内阅读,时至今日海子仍然有一些诗作、信件和日记需要继续的挖掘和整理,而这些材料对于海子诗歌研究而言显然具有相当的意义和价值。

2009年西川编选的《海子诗全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诗坛的一件幸事和盛事,这也是目前为止所见的收录海子作品最全也最具代表性的选本。而在此之前,海子的一些佚作长时期成了神秘的失踪者,而这些曾一度隐匿的诗作使得我们关于海子以及海子诗歌创作的印象是不完整的,是具有缺陷的。所以笔者希望就长期被埋没的海子的几首诗作谈谈诗歌界需要丰富和补充的地方。而海子的这些散失的诗作有些曾经公开发表在刊物上,如《人民文学》《十月》《东海》等;有的则是自己油印的诗集,如《小站》和《麦地之瓮》;有些则是海子送给同学和友人的诗作。而这些诗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收入到此前相关的海子诗集和诗选中,这不能不是一个重要遗憾。显而易见,这些曾长期散失的诗作是海子一生诗歌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缺少了这些诗海子的诗歌谱系和诗歌结构就是不完整的。所以,在海子的诗歌研究中,相关材料的整理、挖掘和发现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维度。接下来我们一起看海子的几首一度散失的重要诗作。

《夜》最早是作为《麦地与诗人》组诗(8首)中的一首发表于1989年第6期的《人民文学》,全诗如下:“夜黑漆漆,有水的村子/鸟叫不定,浅沙下荸荠/那果实在地下长大像哑子叫门/鱼群悄悄潜行如同一个做梦少女怀中/那时刻有位母亲昙花一现/鸟叫不定,仿佛村子如一颗小鸟的嘴唇/鸟叫不定而小鸟没有嘴唇/你是夜晚的一部分,谁都是黑夜的母亲/那夜晚在门前长大像哑子叫门/鸟叫不定像小鸟奉献黑夜的嘴唇//在门外黑夜的嘴唇/写下了你的姓名”。《夜》这首诗和海子后期的诗作一样有一种浓得难以排遣的“黑夜”意识,黑暗的夜晚成了这首诗的核心意象。海子在后期的诗歌中不断呈现出试图重返故乡的渴望,但是故乡(“有水的村子”)已经成了诗人再也不能返回的地方,因为村庄和故乡已经不再是温暖、光明和幸福的栖居之所,而是像黑夜一样蒙上了黑暗、不安与不祥。诗歌中反复出现了村子和小鸟的意象,而这些没有嘴唇的村子和小鸟相当准确也相当无奈地凸显了海子的孤独、失望和失语,在故乡面前,在类似于母亲的昙花一现的生命和乡村事物面前,海子不仅患上了深深的忧郁症甚至是绝望,而且在黑色背景下的故乡面前,海子成了一个缺少对话的失声的“哑子”。我们现在还难以确定海子的这首《夜》的写作时间,但我们通过联系海子的其他诗作能够大体确定这首诗是诗人后期的诗作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海子成了无家可归的异乡人和漂泊者,无论是对于故乡还是对于伟大的诗歌理想而言海子都成了一个无比忧伤的孤独者,所以这首《夜》对于深入研究海子后期的诗歌精神和内心世界具有重要参照性。

另外一首《夜丁香》发表于《东海》1988年第7期,全诗如下:“丁香/你洁白芬芳/如风/盈盈的/揉进冬天的冷漠/如雪/六角的/开满沉默的夜/你叶上的泪滴/如星/海蓝海蓝的/眨眼微笑/丁香/为什么/从没听过/你的叹息——丁香”。海子的这首《夜丁香》从诗歌的技巧、经验、结构和情感深度以及语言上来综合考量并非是一首优秀之作,只能算是海子诗歌中的中等之作,但这并非意味着这首诗没有价值,这首诗的价值恰恰在于这首诗的核心意象“丁香”。近年来,曾有人认为海子的诗歌经验很多来自于西方,比如凡·高、卡夫卡、荷尔德林、兰波、尼采和叶赛宁等,认为海子的诗歌带有明显的西化特征。实际上,我们看到海子在向这些西方诗人致敬和对话的同时在不断进行个人化和本土化的创造性的努力,而《夜丁香》就是其中的一首。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诗歌语境中,大量的所谓先锋诗人在诗歌中不断重复着圣经、玫瑰、圣杯和十字架,从而在对西方诗歌话语的接受中丧失了本土性和原创性。尽管海子的诗歌带有这一时期的写作倾向和诗学特征,但是海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于他对诗歌写作的不断探索和自我反思与调整,不断进行个人化和本土化的努力。而“丁香”这一中国化的古老意象曾在古典诗词中闪烁出动人的光辉,到了新诗阶段,只有戴望舒的诗歌中曾接续了这一意象传统和抒怀方式,而海子的《夜丁香》无疑是对传统的本土化的更为真实易感的诗歌意象和中国化的抒情方式的再次激活与创设,这对于反拨以逐渐丧失个性和创造性为前提和代价的80年代后期诗歌而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海子散失的诗作中,长诗《生日颂(或生日祝酒词)——给理波并同代的朋友》尤为重要。这首诗是海子送给朋友孙理波的生日颂诗,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日颂诗,而是献给同时代的年轻人并体现了海子个人化的对世界和诗歌的认识并在最大程度上凸现了海子诗歌的个性之处的重要诗歌。《生日颂(或生日祝酒词)》写于1987年9月17日,改定于9月20日。这首曾长期散失的诗作长达131行,除了海子的那些史诗性的诗作之外,这在海子的诗歌写作中是不多见的。

在《生日颂(或生日祝酒词)》中,海子“一反常态”甚至“一意孤行”地抒发自己对生日、母亲、生存、死亡和世界的苍凉性的体认,而没有像一般意义上的颂诗那样进行廉价的赞美和祝福,正如他在1989年1月13日所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一样,当诗人不断给与自己无关的人和物予以祝福的时候,当诗人希望“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时候,却要独自一人面对难以言说的孤独、不幸、悲怆与苍凉。同样,我们在诗中看到了一个矛盾的、分裂的、矛盾重重的海子。他不断在诗行中给朋友的生日和即将做父亲的朋友祝福,也不断在诗行中表达自己的痛苦、不幸与失望,这两种悲喜交加的情感如此复杂而又强烈地纠结、缠绕在一起形成有意味的复调和弦,也使得这首诗具有极强的张力。在《生日颂(或生日祝酒词)》的第一节,诗人就表达了对“不幸的人世”的认识与看法,也同时强烈地表现出在这个痛苦而不幸的世界上只有“母亲”能够给我们以温暖和热爱,“在生日里我们要歌唱母亲/她们把我们领到这个不幸的人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她们无限地热爱着我们/因为我们是她的一部分”,所以在诗中海子不断歌颂“为了我们生病的柔弱的操劳一生的母亲”形象,但是当诗人不断强调“秋天”背景的时候,一种忧郁和参透人生的黑色情感逐渐显露,“先是牙牙学语/然后学习加减乘除一次次艰难地造句/学习体育和艺术终于卷入人生卷入人生的痛苦”。据此,海子认为人生就是痛苦的,当然坎坷和痛苦也许也是人生的财富,更能使人清楚生命的无常和人世的宿命,正视人生路上的遭际、挫折以及生离死别的痛苦,“我就是其中的一只果实在秋天我说:我要变成酒精/我要变成使人沉醉的酒精/我要变成陪伴我们一生的痛苦的酒精//痛苦也是酒精/我们全都沉浸其中/只是分给每个人的酒杯不同”,“任凭命运的风儿把我们吹向四面八方”,“不知命运之船漂向何方”,“唯有痛苦留在这漫长的道路上”。同时在这首诗中,海子掺杂了非常强烈的关于个人对爱情的思考以及爱情的失败所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与折磨,这对于研究海子的情感历程很有帮助,“女人啊你的名字像一根白色的绷带 曾经缠绕在我的额头/总有一阵秋风把绷带吹落/像吹下一片树叶有没有伤疤我都会将你宽恕”,“我爱过你恨过你/一切都已过去最终在一阵秋风里将你宽恕”。海子在这首诗中仍然不断表达着可能不被朋友也不被当时的诗人和中国诗坛所接受的诗歌理想和个人悲剧,海子将一生没有托付给尘世的幸福和俗人的生活,而是托付给了诗歌,“我的妻子就是中国的诗歌汉语的诗歌/我要成为一首中国最伟大诗歌的父亲”。同时,海子在诗中由歌颂生日、歌颂母亲又转向了歌颂土地,这是海子诗歌中的核心意象“土地”的再次激活和出发,诗人不断重复着“土地的不幸是我们全体的不幸”,也表达了诗人对正在降临的工业和商业时代的失望、恐惧与反感,“土地她如今正骚动不安我们的祖国她恶心又呕吐”,从这里我们也能够找到海子的诗歌理想失落和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根源,即工商业崛起的同时农耕情怀的失落和农耕时代的结束,一个欲望化时代里诗歌和诗人的边缘化和尴尬命运。基于此,我们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海子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最后一个农耕时代的挽歌制造者,最后一个把诗歌看得比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都更重要的悲剧性诗人。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商立军,主要从事现代汉诗的评论和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诗作海子丁香
梁潮诗作《水里边》·源清书法
永远的丁香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丁香本马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