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斗牛传承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2009-10-12

职业·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斗牛场斗牛金华

王 栋

一、金华斗牛的发展历史

金华斗牛,源远流长,但究竟始于何时无法考证。据清末进士、县人王廷扬所作《斗牛歌》小序中云:金华斗牛“始于赵宋明道年间(1032-1033)”,积习相沿,经久不衰,是带有东方文明独特魅力的民间游乐活动,一直在金华乡镇沿袭至1949年以前。

据《金华市志》《金华县志》记载:金华斗牛土话叫“牛相操”,昔日把斗牛作为娱神活动,并与庙会相结合。《金华县文史资料》(1990年11月第3辑)中《金华斗牛俗》一文介绍了金华斗牛过去作为娱神和庙会相结合的情景十分有趣,特别是美丽的传说故事,发人深思。金华“当斗牛之俗护上‘娱神的面纱后,更促使其兴盛。”

鲁迅在早期的《观斗》一文中写道:“看今年的《东方杂志》才知道金华又有斗牛,不过,和西班牙却两样的,西班牙是人和牛斗,我们是使牛和牛斗。”(《鲁迅全集》第五卷)。作家曹聚仁在《万里行记》中云:“金华斗牛历史可能比西班牙早,却是牛斗牛,其热闹刺激不在西班牙之下。”台湾女作家林黎也写过“斗牛风光炽金华”的文章。翻译家、文学家傅东华将金华斗牛称之为“东方文明之斗牛”。

二、金华斗牛的盛行地域及操练

王廷扬的《斗牛诗》中所咏的“越俗信鬼好佞佛,金华赛神乃斗牛,胡公邢公割南北,一保一庙如山丘”,就表明金华斗牛和赛神的关系,南乡北乡都是斗牛盛行之地。 除金华本市外,市属义乌、浦江、永康、武义、兰溪等县市均可见到,一般都是为庙宇开光的一项娱神活动。斗牛自然成为永康祭祀“胡公大帝”(北宋胡则),兰溪祭祀“白沙大帝”(三国卢植), 金华祭祀“邢公大帝”(北宋邢植)庙会的活动内容之一。武义称斗牛为“抄牛”或“抄牛角”,永康称“操牛”,浦江称“轧闯牛”。每年稻秧插竣“开角”(一年第一次斗牛),至次年春耕前“封角”(一年最后一次斗牛),除农事大忙或风雪相阻外,几乎是一月一大斗,半月一小斗。斗满一周年,称“一案”。

金华斗牛自古便是黄牛与黄牛相斗,整个过程充满和谐与欢乐,可谓“文明斗牛”。斗牛时日,一般选定在春秋农闲之际,数十天便举行一次,多选群山环抱的水田为场地。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呼雀跃。以号声为令,斗牛即始。届时,两牛四目怒视,夹尾低头,四角相接,奋力争斗,而场边观者则呐喊助威,呼声雷动。但见败者血肉模糊、仓皇溃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结束。所谓成王败寇,在此更是深为体现。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为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百倍,威风一时。

三、金华斗牛传承面临的问题

金华斗牛在历史上曾经有着无限辉煌,但发展至今却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斗牛习俗被废止。1986年,金华湖海塘斗牛场恢复斗牛活动,因经营不善,开张不久倒闭。1992年,金华开始重建斗牛场,恢复斗牛节,欲使这一古老民间娱乐活动重振声威。可好景不长,金华斗牛刚刚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户却因斗牛表演少、饲养费用不堪重负纷纷宰牛卖牛。2005年,在金华斗牛的发源地婺城区,就已宰杀斗牛10余头,当地斗牛现存栏不足50头,而一次正式表演就需要32头斗牛。历史上如此辉煌的东方斗牛为何会使斗牛经营户们失去信心?分析其中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斗牛形式单一,包装跟不上时代发展

尽管有很多人对金华斗牛的过程不吝笔墨,将其壮观程度与西班牙斗牛来媲美,并加以细致描写,例如:每当斗牛开始,“牛亲家”便牵着牛从对角的两座旌门缓步入场。斗牛越接近,警戒性就越强,它们往往跃跃欲试,低头翘尾、驼峰突起。当裁判一声令下,双方主人各自迅速抽出牛绳,两牛便向着对方红眼竖耳突奔过去,先是相对凝视或用鼻子嗅触,接着便牛性勃发,彼此角斗,进退旋绕,泥浆飞溅。善斗的牛,步伐稳健往退不过数步,屹立如山。其斗技灵活多变、勇猛强悍:以头和前腿压在对方颈上,叫“挂”;以力胜对方,迫其退缩,叫“顶”;以颈相抵,甚至将头伸向对方腹部,叫“并”;以角击角者,叫“打角”。

但是不难看出,以上的描写文字不乏精彩,过程实则略显单调。不论是到现场观看,还是翻阅相关的照片,斗牛场多为由简单桅杆圈成的泥巴田地,在几百平方米的范围内。选用的黄牯牛虽然健壮,但除了得到过冠军的斗牛挂“帅”旗,头戴风冠、腰披红缎锦帔外,其他的都全身裸露,毫无装饰。观众多在四周,随意站着观看,进出自由,没有买票的习惯。而且,现在所看到的斗牛场景多在农村出现。

2.金华斗牛推广不力,认识有限

来金华的朋友大多听到过有金华斗牛这一回事,但想亲眼目睹的,却少之又少。甚至是久居金华的外乡人和土生土长的金华人,也鲜有人想一睹风采。自1992年以来举行的斗牛大赛仅在每年的重阳节进行,且多年来市区内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与之相关的宣传,似乎这一活动已经在城市周边销声匿迹了。

笔者对来自金华各地的85名学生进行调查,仅有4人见到过斗牛场景。在对金华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调查中,有八成没有见识过斗牛场景。从中可以看出,不管是金华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对于金华斗牛的认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

3.政府对金华斗牛投入有限,引导力度不足

2007年,金华斗牛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人类非物质遗产。为了让这一祖先遗产转化成经济产业,让这一千年品牌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政府曾做过多次尝试和努力。1985年4月,金华市在湖海塘畔重建斗牛场,占地十四亩,于1986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又请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来斗牛场拍片,把金华斗牛搬上了银幕。1992年,金华开始重建斗牛场,恢复斗牛节,举办斗牛大赛。

但是一次次的努力,大多以失败告终。金华斗牛仍然只存于人们的想象当中,没有成为当地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更没有成为外地游客来金华旅游的一个项目。这和政府投入的资金、引导的方向、开发的力度都很有关系。

4.斗牛经营户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缺乏动力

据介绍,金华的斗牛平时都吃稻草和米糠、玉米粉、黄豆、粳米等精饲料,这样才能保证作战能力。上场决斗前,斗牛还要喝一公斤黄酒、10多只鸡蛋,有时还能吃上党参、桂圆等滋补品。每头斗牛的成本价在3000元左右,每年的饲养费2000元以上,这是支出。收入呢?由于组织不力,每头牛参赛所得的年收入大概只有1500元左右,个体斗牛经营户在亏本经营。

2003年,金华人舒建忠投资50多万元,成立了金华首家从事斗牛服务的公司——中国金华东方斗牛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金华斗牛的对外推荐、表演业务。由于外出表演少,3年间亏本50多万元。

这些是凭着一腔热血,想让我们的民族品牌焕发青春的人。可是他们付出了努力,回报给他们的却是不断失落。如此恶性循环,即使金华斗牛已经被评为中国的非物质遗产,又怎么能继承并发扬呢?

近年来,金华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十大宜游城市,金华旅游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在这种形式下,古老文明的斗牛民俗在现代策划、营销理念的包装下必然会焕发青春。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斗牛场斗牛金华
反对斗牛
张金华
有头斗牛不爱斗
岁朝清供
陈金华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西班牙斗牛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