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桥龄:家里办起小课堂

2009-10-10韦亚玲

晚晴 2009年9期
关键词:千金大家庭京剧

韦亚玲

在都匀市环东北路31号附1号,记者刚落座,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从里屋走了出来,热情地招呼记者到她身边坐下。看记者拿出本子要作记录,老人便问会不会写她的名字,没等回答,老人便一笔一画在桌子上比划起来。

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她就是记者今天要采访的百岁老人林桥龄。

富家千金嫁作军人妇

1909年9月12日, 湖北黄冈首屈一指的大户林家迎来了他们家唯一的“千金”。

因为有了几个儿子的林老爷一直盼望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的降生让林老爷格外高兴,他希望健康快乐之桥能跨过女儿人生的两岸,于是为她取名桥龄。桥龄聪颖可爱,甚得家人宠爱。出生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桥龄,虽自幼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行必人车相伴,却也摆脱不了那个时代妇女相似的命运——每日研习琴棋书画……只为了日后更好地相夫教子。

刚满19岁,桥龄便在父亲的操办下,嫁给了一名军官。桥龄的丈夫负责管理铁路修建工程,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一家就得跟着搬迁到哪里。从武汉到重庆,再辗转到广西柳州,他们一家人才暂时得以安顿下来。

娇小姐撑起大家庭

到柳州时,他们一家已变成十多口人的大家庭了。眼见丈夫的收入已负担不起家庭的日常开支,林桥龄这个娇生惯养的千金大小姐并没有怨天尤人,多年的漂泊生活让她早早就放下了富家小姐的架子。

落脚在铁路边,没有其它工作可找,她只能跟着一帮男人到铁路上背包卸货挣钱补贴家用。这个包过小脚的老人感慨地说:“那时为多挣钱,还要比那些男人跑得快,才能抢到搬货的机会。”这个连很多男人都难以承受的重体力活,林桥龄一干便是许多年。

后来,因为战争,她带着孩子逃往贵州的独山县,然后靠丈夫定期稍来的一点微薄工资抚养十来个孩子。供不起孩子上学,林桥龄便自己在家里教孩子念书识字。那时生活十分困难,有的孩子因病夭折,这让她十分痛苦和内疚。

慢慢地,桥龄在当地交上了一些朋友,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她曾经的显赫出身,但都知道这个外地来的妇女很有文化,能自己在家里教孩子念书。于是开始有人找桥龄帮着带孩子,桥龄便在家里开起小课堂,既可以教孩子们识字,又有了一些收入。

1943年5月,铁路修到独山境内后,桥龄带着孩子终于和丈夫有了短暂的团聚。

乐观老太的生活剧目

老人的几个儿女知道母亲的艰辛,都很争气的考上不同学校又有了各自的工作。1958年,9儿子分配到了都匀锻压厂工作,便把母亲从独山接到都匀同住,还计划着等父亲从柳州铁路局退休后要好好安排父母的晚年生活。可还没等到丈夫退休,“文革”就开始了,因为曾经的国名党军官身份,她丈夫被关押起来。没有收入的林桥龄不愿意给儿子增加负担,又开始给别人带孩子开小课堂挣点家用。

“文革”结束,丈夫刚与她团聚不到一年,又撒手人寰离她而去。

经历半个世纪风雨的林桥龄怕儿女们担心自己,强忍着对丈夫的思念,反过来安慰儿女。老人的儿子说,自从记事以来,母亲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很大。老人特别喜欢听京剧,不但能说出剧目,不时还会比手划脚地跟着电视一起哼唱呢!

谈到死亡,老人平淡地说:“我赞成火葬,把骨灰撒到山林中就可以了。现在儿孙很孝顺我,我享了福,死后就不要给他们增添麻烦了。”

寿星档案

姓名 林桥龄

性别 女

民族 汉

生日 1909年9月12日

住址 都匀市广惠办事处平桥居委会环东北路31号附1号

文化程度 上过私塾

职业 家庭妇女

病史 哮喘

长寿史 无

生活习惯 早上11点起床,每晚打麻将到12点以后睡觉;喜食白菜肉片汤、炸鱼块等干香食品;爱听京剧;天气好时在家门口坐坐,和邻居聊天

脾气 倔强、执著

喜爱活动 打麻将、听京剧、给孙儿讲过去的故事

长寿秘诀 家庭和睦、生性乐观

猜你喜欢

千金大家庭京剧
破产千金倒追落魄甲方:所有的好,不如刚好
你好,你好!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京剧人设》
开学啦
秀秀台
千金醉琴
“第一千金”切尔西 等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