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周体育课怎么上等
2009-10-09黄胜江等
黄胜江等
一、比喻法
打比方可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课文《桂林山水》写桂林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作者把桂林山比作“老人”、“巨象”、“骆驼”,从不同形态写出桂林山的奇特,给人以真切而深刻的印象。
二、拟人法
课文《林海》写道:“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打扮”、“作”、“为”、“穿着”这些适用于人的动词写大兴安岭,把大兴安岭当做一位美丽的姑娘来描写。这种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的描写手法,既可突出景物的美好形象,更能寄托作者的美好情感。
三、夸张法
在句子中运用夸张,可使语句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古井》中写那个老人不同凡响:“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手法,描写老人的瘦弱不堪,这比一般的平实写法要生动得多。
四、排比法
“大兴安岭这‘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林海》中采用排比方法,写出大兴安岭的山的式样繁多而美观,能给人一种文势畅顺、一唱三叹的感受。
五、设问法
《詹天佑》一文写“人”字形线路是这样写的:“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这里采用设问的方法,写出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的具体作用。通常,在介绍性、叙述性的文字中,为引起读者注意,可有意采用以设问开头的写法引起下文,这远比平铺直叙更有特色。
1.猜字谜:如我在教学“春”字时说“三人一日游”打一字。
2.编儿歌:把所要学习的汉字的音、形、意结合起来,编到儿歌里,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字,寓教于乐。如我在教学“乒乓”两字时编成“乒乓乒,乒乓乒,差点当了兵”;教学“善”字时编成“一只羊,站在口上方,兜里装着两块糖,你说善良不善良”; 教学“蜇”字时编成“手拿一斤虫,蜇你疼不疼”。
3.拆字法:少时(十)“买”,多时(十)“卖”。
4.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如“拔、拨”。
5.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如“青、请、情、清、晴、睛、精、静”。
6.熟字比较法。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动脑筋、想办法,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合适的识字方法,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时间长了,学生自己就会把字编成谜语、儿歌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识字、写字教学的质量。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教得容易,学生学得轻松。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激励孩子的方法是“送红花”,看起来不起眼的表格,在孩子们眼里却充满了魅力。
画一张大表格,分组把孩子们的名字写上,在名字下面就是不同的加红花情况。生字听写过关加两朵红花,计算得满分也会得到红花,家庭作业完成得好加两红花,做好事加两朵,考试成绩在90~100之间都有不同的红花可加。随时随地,可根据学生学习、思想、行为上的突出表现奖励红花。
每月评选一次,红花数量在前十名的学生都会得到老师颁发的奖状,并且还有获得老师送的小礼物,数量多的小组还能评上优秀小队,每个组员都会得到奖状和礼物。这样一来,不爱完成作业的孩子看到别的小伙伴因为作业写得好,得到红花,渐渐地也认真地写作业了。生字掌握不好的孩子回到家就主动让家长听写生字。计算马虎的孩子在做题的时候也格外认真了。
孩子们在红花的“诱惑”下不知不觉养成了好习惯,他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业本上没有错别字,数学考试时在计算上几乎没有人丢分,个个都懂事有礼貌。
这个方法很平常,但是如果老师每天都用红花记录孩子的成长,孩子感觉自己的学习有了一个近期的目标,学起来就更起劲了。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孩子似乎是为了得红花而学习,这还得需要老师适时作好引导。
一、选准角度,巧妙切入激兴趣
选准提问角度,巧妙的新课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热情,可以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选准角度巧提问,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学习中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心理处在一种“愤悱”的状态,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并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探求能力。
二、把握深度,难易得当引参与
教师所提问题的深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生无须思考便能脱口而出的问题价值很低,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课堂提问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把握好深度,做到拾级而上、步步升高,直达知识的高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机会。
三、体现广度,面向全体促深化
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类型的提问,让提问更具多样性。
四、控制密度,节奏适宜导建构
好的课堂提问在于适度而不在于量多。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切忌在“小问题”上兜圈子、绕弯子。应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合理调控提问的密度和频度,把一节课中最重要的提问精心设计成两三个问题,设法在学生和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开学之初,由于学生经过假期休息,需要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教学中运动负荷要适量,运动技术的难度要降低,应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主。
1.利用球类保持热情。球类运动是传统项目,深受学生喜爱。准备活动时可以按学生的兴趣分成几个小组来练习,如篮球类、足球类、羽毛球类、乒乓球类等。
2.利用游戏激发兴趣。按游戏的性质分类有:力量类、速度类、反应能力类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分组作准备活动,或者让学生自己分组、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内容。这样不仅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拓展思维能力和提高组织能力。
3.利用多种队形激发新奇心。在徒手操的练习时一般用传统队列队形进行练习,但是显得枯燥无味。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采用不同队形进行徒手操练习,如:有圆形、三角形、梯形、直角形等。
4.利用动作模仿巩固动作。模仿学习法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且十分有效,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如模仿投篮、模仿射门、模仿垫球、模仿游泳等,利于对已学知识有巩固作用。
5.利用动作链强化基本技能。动作链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对基本动作也起强化作用。教学中可以由教师或小组长利用口令指挥,如:1——左滑步、2——右滑步、3——原地碎步、4——原地纵跳。再如:1——高抬腿、2——蛙跳三步、3——快速跑等,注意根据学生对动作的熟练程度,把握练习的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之一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基于此,从学生一入学我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 营造读书氛围
我把墙报的整体外形设计成一本打开的书,墙壁上挂着“理想的书是智慧的钥匙”、“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等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班级的图书架上都是我和学生捐赠的图文并茂的拼音读本,有他们喜欢的童话、寓言、科普、励志故事……开学一个月后,我把每周五定为“开卷有益”读书日。学生可以阅读图书架上的图书,也可以从家里带来自己的图书,与同学互相分享,交换阅读。我也定期为孩子推荐一些好的作品。
二、 开展活动,拓宽阅读渠道
结合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乐于表现的特点,我选择一些表演性强的小文章,发给各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阅读后进行分角色表演,加深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抓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我就提供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的说明材料,让他们充分阅读,理解了操作要点后进行实践,各组之间展开竞赛。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我每月评选“读书小博士”,颁发自制的博士帽形状的证书,邀请家长参加颁奖仪式。
一、按纲修改法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习作前所列的写作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删除与提纲不吻合的材料,补充遗漏的内容,充实应突出的重点部分。如学生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一名学生的提纲是这样列的:①妈妈是我敬佩的人。②具体叙述妈妈让我敬佩的典型事例。③妈妈真令我敬佩。老师让他对照提纲修改,他发现写妈妈让自己敬佩的作文,却写进了爸爸的事,这样与提纲不符,于是删去了写爸爸的材料,重点写了妈妈让自己敬佩的内容。这种按纲修改法对选材进行了筛选,增强了习作的逻辑性。
二、对比修改法
一是对比课本上学过的范文,二是对比课外阅读的文章,三是对比教师的下水文和其他同学的优秀习作,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我在一次习作讲评课上,先给学生读《小雪花》片段:“在满天飞舞的雪花中,满操场都闪动着同学们红红的脸蛋,黑黑的脑袋,五彩缤纷的衣服。男同学‘呵呵地叫着把帽子和他们的欢乐一起扔向天空。女同学大声欢呼着,挥舞着红纱巾,好像她们心中的欢乐已经化成红红的火焰。”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描写有关雪的作文片段,再进行修改,通过修改使学生们懂得了要把意思写明白,事物才可爱。
一、欣赏性批语
学生的作文中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妙语或惊人之语,教师一定不要吝惜欣赏型的评语。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从而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时,教师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老师佩服你”。我想,当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时一定会心花怒放,深为老师的欣赏型批语所感动。
二、肯定型批语
由于学生的发展层次不一样,知识面不同,语言表达能力有差异,造成学生习作有的在遣词造句上较优秀,有的结构较完整,有的有一个较出色的结尾或开头。针对这些长处,教师可采用肯定型批语。如:“这个词用在这里最贴切,改换别的词语体现不出这种效果。”“你的结尾意味深长,感召力强。”学生阅读到这样的批语,便会感到自己在本次习作中某一方面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
三、商榷型批语
学生受知识面局限,写作往往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管去修改,致使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在修改中消失。对学生一些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要适当点拨,但要用征求学生意见的口吻。如有的学生描写:“我实在很高兴。”教师遇到这样的语句,换一种批语:“你的心情老师可以理解,如果换成此时此刻我难以表达心中的喜悦,是否更妥当?”
一、加深对同音字的理解与区别
如“云深不知处”与“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诗句中的“深”与“生”字,学生容易混淆。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查字典,借助字典来辨析,如“深”就是浓厚的意思,表示距离大,很密很厚。而“生”则是生成、产生的意思。其次,从诗意来辨析,“云深不知处”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文,诗的大意是:“我”在松树下碰见“隐士”的徒弟,问他师父到哪里去了。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大山中,可是山这么高,云又这么浓,不知他在什么地方。很显然,这里的“深”就是浓厚的意思,表示距离大,很密很厚。而“白云生处有人家”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一文,这是一首描写深秋美景的好诗,诗句中的“生”则是生成、产生的意思,指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
二、在情景教学中消除错别字
情景教学能帮助孩子拓宽视野,领会诗文的大意。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辨析那些容易混淆的错别字。如,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句中的“之”字,学生也会错写成“至”字。通过查字典知道“之”有“往、到”的含义,而“至”即“到”的意思。它们在现代汉语中又有通用之处,如“由京之沪”、“由京至沪”,“由北至南”、“由北之南”等,这也许是学生们容易产生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手段可以让他们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作者所处的情景。当孩子们看到诗人李白去黄鹤楼为老朋友孟浩然送行的情景时,不仅会油然联想起他们之间的友情、亲情和依依惜别之情,还会加深学生对“送”的动作理解和“送”的事件理解,帮助学生思维中建立孟浩然刚出发,刚从黄鹤楼离去的意识形象。既然孟浩然刚出发,就该是“往”(去)广陵的意思,不应该是“到”即到达的意思了。因此,孩子们自然会觉得应该用“之”比较合适。使他们的认知与作者的原意一致了。
作为一名1年级的班主任教师,每天放学后都要把学生送出校门,根据我的观察和切身体会,感到其中大有学问。
1.不要当着家长的面斥责学生。这样会令家长对老师工作方法的简单感到气愤,为没有给自己留面子而感到窘迫。如一次放学,我正在讲事,小智就在那里冲着树梢指指点点,还嘻嘻地笑。我没有批评他,却表扬了他身边的小欣:“大家看,小欣站得多直,谁能和他比比?”话音刚落,学生就规矩地站好了。
2.每天傍晚放学,我都会把作业及孩子们一天的试卷完成情况、作业上交情况等写在纸上,及时总结。首先宣读作业。这项尤其受家长欢迎,因为这解决了家长对于孩子刚入学记不清作业的烦恼。上个学期,作业由我来介绍,而这个学期,改成了由学生来复述作业内容。这样做既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又强化了作业在孩子头脑中的印象,家长们也乐意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可谓一举多得。然后,我再逐项总结今天学生的表现,大到卷子分数,小到听课的状态,多表扬少批评或只表扬不批评。这样照顾到了家长想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的迫切心情,同时受到表扬的学生家长也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和班级的工作。
一、制作单词卡片秀——动手又动脑
分类别制作单词卡片,如学习用品类、交通工具、水果类、动物类等等。我让学生在比较硬的纸上画出这些单词代表的意思,并涂上漂亮的颜色,下面写上英语单词。
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学生们兴致盎然,同时又巩固了单词,确实是一举两得。每隔一段时间还可以再拿出来读一读,效果很好,如:有的学生还把自己制作的单词卡片放在书包里,有时间就拿出来与同学们读一读;有的学生把家里的一些物品也贴上了英语标签。
二、单词卡片练听力——好玩又好记
在每次复习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将所学过的单词进行分类,教师说出一类物品的名称,学生找出该类物品的卡片并读出单词。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如每组各派一个代表,教师说单词,最先拿出单词卡片并大声读出来的加1分,以10分为限,最先达到的为胜利小队。每次这种比赛,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兴趣十足,教学气氛十分活跃。
三、单词卡片练句子——你行我也行
同一语言结构的练习,如果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既可以保持学生练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练习Do you like…这一句型时,我事先就帮助学生复习了各种食物、动物和运动的名称,然后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单词卡片进行两两问答的操练。如让学生了解一下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如果对方问你时你回答Yes时,你要出示对方所问的单词;如果你回答No,你则要把你喜欢的“单词”出示给对方看。
一、情境设计的时效性
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情境内容与学生活动的距离,在尊重英语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陌生感,缩短学生熟悉、理解情境的时间。否则,学生会因长时间不能理解而丧失最佳的情绪激发点,使学生对参与活动由积极主动变得消极被动。
二、教师自身的示范性
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情境中能快速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产生“我也能”、“我也会”的表演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如开学相互介绍、了解姓名的情境。学生迟迟不敢举手表演,我就和学生一样推了一辆自行车,见到学生时主动地说:“ImCuiYang.Whatsyourname?”并向他们挥挥手。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起手要在同学们面前表演一下,还有两个学生要和我一起进行表演。
三、教师体态语言的丰富性
体态语言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语言,特别是英语教学,教师丰富的表情、适当的手势、灵活的身段,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he和she这两个单词时,学生记不住。我把双手下垂,成立正姿势,告诉学生这种“挺拔”的姿势就是he(他);然后用双手叉腰,摆一个“S”造型,告诉学生这就是she(她)。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并且兴趣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