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思考

2009-10-09杨凤杰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实效性常态阅读教学

杨凤杰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鹤岗市小学第五区域合作体的语文课堂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探讨语文课堂常态教学的实效性——阅读课主题研究”,鹤岗市新南小学的孙淑香老师为参加活动的教师们展示了一节6年级的语文精读课《匆匆》。课后,笔者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产生了一些想法。

随感一:阅读教学应追求简约之美的课堂教学

“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故简为文章之尽境。”简约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阅读教学的简约之美是什么呢?我看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读”,因为朗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手段。讲解是枯燥乏味的,而朗读却是引人入胜的。朗读能使文本内容生动起来,能使作者的情感鲜活起来;朗读能赋予作品以活力;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能使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所以阅读教学离不开读,要想使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其根本手段就是“读”。读才能理解,读才能使作品具有人文性,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读才能文道兼而得之。

孙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就做到了以读为主,读得充分,读得有特色。比如:教师的范读具有散文的情调之美。课堂伊始,孙老师的范读伴随着清雅悠然的古典音乐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们。此时,时空似乎发生了逆转,笔者的眼前不停地呈现出散文中的各种景象,似乎看到了花开花谢的瞬间,似乎看到了太阳像长了脚一样飞快地从我们身边逃脱,孙老师的朗读让我感到了散文的情调之美。再如,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体现了散文的意境之美。学生个性化朗读让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把我们一次次带进了散文的境界里,使我们的情感飘飞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感受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体会到了散文的意境之美。综观整堂课以读开始,以读结束,琅琅的读书声在教室里回荡,让学生体会到了读的魅力,让听课的教师切实感受到“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阅读教学的简约之美在于“读”。

随感二:阅读教学应构建“实”与“活”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有这样的描述: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产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想象……情境和体会……情感”的教学呢?怎样把读写例话的精神贯穿于阅读教学中,展开“想象……情境和体会……情感”的训练,从而构建“实”与“活”的课堂教学呢?

《匆匆》这篇散文在写作方法上非常有特点,文中不仅多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且前后照应,问题主线十分明显,始终以“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呢”贯穿全文。本节课教师能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这点做得很实。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时能抓住问题主线,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既实又活。比如:当学生读到:“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度过的四五千个日日夜夜,从而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也悟出一些道理。那么不难想象,课堂教学将会有多少智慧的火花碰撞,将会有多少生成性的资源可以欣赏。如果这样做,教师既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了,又在读书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得预设与生成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共生,构建出“实”与“活”的课堂教学。

随感三:阅读教学应提高常态化教学的实效性

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探讨语文课堂常态教学的实效性”。对于这个教研活动主题,我觉得应该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语文常态课教学”?在此基础上,再来研究什么是“语文常态课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常态课教学的实效性”?关于小学语文常态化教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同志早在2006年《人民教育》第20期上就提出了课程改革应当重点关注和研究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

小学语文常态课就是平常状态下的课。语文常态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常态化课堂教学的一个特点,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提高《匆匆》这节阅读课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首先要研读自己的学生,把握学生对文本及作者的了解程度,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作者信息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尊重学情、因学定教,才能提高阅读课的实效性;其次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联想,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的情感,在预案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变化,根据课堂生成实际,要及时把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第三是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当学生受到文本的感染和激励时,教师要采用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只有遵循常态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则,也就是关注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才能达到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实效性常态阅读教学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