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趣之中氤氲浓郁的文化味

2009-10-09张安龙刘颖姣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礼器世纪板书

张安龙 刘颖姣

教学目标:

1.理解“商周纹饰、铭文、钟鸣鼎食、一言九鼎”等词语。

2.学习作者用具体数字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世纪宝鼎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了解世纪宝鼎的艺术价值,掌握用具体数字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流程:

一、学写“鼎”字,了解鼎文化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文物——鼎。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字。“鼎”字上边是个“目”字,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竖折折”(用红笔标出)而右边是四笔“竖、横、竖、横折”。用手指在桌面上写两遍。

师:好,我们一起写写“目”之后的笔画。(生书空。)

师: 其实,“鼎”在远古时代不是这样写的,请看屏幕。(出示:

)

师:看看这两个字,根据字形猜一猜鼎是干什么用的。

生:烧香用的香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去外地旅游的时候见过香炉,觉得鼎和香炉特别像。

师:有道理,你能联系生活学习,真好!

生:像古人用的酒杯。我看《汉武大帝》时看到皇帝和大臣喝酒时用的酒杯与鼎有些像。

师:多好啊,看电视也能学到知识。

师:大家猜得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看图片。(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商朝早期的铜鼎,这个鼎像什么?

生:像做饭用的锅。

师:没错,就是锅。鼎最初只是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板书:“炊具”和“礼器”。)请同学们再欣赏一组古朴的礼器。(出示: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编钟等图片。)

师:看了这组图片,你们觉得礼器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我知道礼器是喝酒用的,也可以是乐器。

师:是啊!我们的祖先在3 700多年前就用鼎祭祀、饮酒、奏乐,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文明。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一尊有着特殊意义的世纪宝鼎。(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本,走进世纪宝鼎

师:请大家打开书,老师请4位同学读课文,每位同学读一节。读的同学努力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尤其注意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师:课文读完了,你要提示大家注意哪个字的读音或字形。

生:我要提示大家“希冀”中的“冀”,读“jì”而不读“yì”。

师: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个词。谁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生:“希冀”是“希望”的意思。

师:说对了,这里的“冀”就是希望的意思。“冀”还有一个意思,指的是一个地方,知道吗?

生:好像是河北省。

师:说对了,就是河北省的简称。

师:还有什么要提示的?

生:我提示大家注意两个字音,一个是“即将”的“即”,读“jí”不读“jì”。另一个是“炊具”的“炊”读“chuī”而不读“cuī”。

师:好,我们一齐读一读这两个词。

师:认真倾听,真好!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世纪宝鼎的。

生:第2自然节主要写了世纪宝鼎的样子。(板书:样子。)

师:还写了什么?

生:第3自然节主要写了鼎是干什么用的。

师:你只说了其中的一方面。谁能补充?

生:还写了鼎象征了什么。

师:也就是鼎的象征意义。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认为写的是鼎的艺术性。

师:几位同学分别说第3节写了鼎的用途、鼎的象征意义、鼎的艺术性,概括起来就是鼎的价值。(板书:价值。)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把这么长的课文概括成4个字,这是把长文读短了。我们再把短的读长了,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把这尊鼎称为世纪宝鼎呢?“世纪”指什么?哪些句子能体现宝鼎的价值?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书,一边读一边画相关语句,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自由读。)

三、品读文本,体悟珍贵价值

师:为什么把这尊鼎称为世纪宝鼎?谁在文中找到了答案?

生:“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通过这句话我知道这里的“世纪”指的是21世纪。

师:不但读出自己画的句子,还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这样说。

生:我画的句子是:“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这是对世纪宝鼎的赞美,称它是“杰作”,是了不起的作品。

师:你画的这个句子真典型,大家都把它画下来。(板书:古朴、精湛、杰作。)我们一齐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世纪宝鼎造型古朴?又有哪些语句能体现工艺精湛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节,画出相关句子。

生:我画的句子是:“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这个造型本身就是古朴的,“商周纹饰”商朝离现在有几千年,这不是古朴吗?

师:是的,商朝离现在大约4 000年,所以说造型古朴。

生:我认为“底座上饰56条龙”这句也是,因为龙是古代的一种吉祥物,龙身上的纹鳞也能体现古朴。

师:说得好,老师想问问大家,龙身上的鳞是怎么造出来的?

生:是刻上去的。

师:你们认为是用刻的工艺造出来的?是不是?

生:是。

师:真的是用刻的工艺造出来的吗?大家仔细看看书,看书上是怎能么说的。

生:是“铸”上去的。

师:说对了,是铸上去的。铸和刻一样吗?什么是铸?大家迅速查一查字典。先查到的,大声读给大家听。

生:铸是“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

师:铸和刻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大家再看看第2节,铸造的宝鼎有多大?铸出了哪些图案和文字?

生:这个鼎座高0.5米,鼎身高2.1米。

师:加在一起是多少米?

生:2.6米。

师:你能说一说2.6米大约多高吗?(生不语。)

师:你有多高?

生:我的身高大约1.6米,比我还要高1米。

师:那你看这座世纪宝鼎的时候,该怎么看?

生:我得仰头看。

师:这个鼎有多重?大家一齐说。

生:鼎重1.5吨。

师:这个鼎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高而重。

师:在这个巨型青铜器上都铸出哪些图案和文字?

生:它的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

师:大家想想龙身上的鳞片多难铸啊!宝鼎上还有哪些文字?

生:鼎内铸有铭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大字。鼎座后面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

师:所以作者说“整个宝鼎——”

生: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

师:作者用具体数字,把鼎的外形写得非常清楚,我们也要学习这种说明方法。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宝鼎的价值?

生:“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句话是对世纪宝鼎的赞美,尤其是最后一句说世纪宝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多媒体出示。)

师:换句话说,这世纪宝鼎是古今智慧的结晶,在古代,能不能铸出这么重的鼎啊?

生:不能。

师:是的。刚刚上课时大家欣赏的礼器中有一个叫司母戊方鼎,这是目前发现的古代最重的方鼎,只有875千克。

师:你认为应该带着什么情感读这句话?

生:我认为应该带着骄傲和自豪之情读。

师:你能试一试,读出这种情感吗?

(生动情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大家评一评。

生:我觉得他读得挺好。

师:好在哪?

生:他读得有轻有重。

师:哪里读得重?

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读得重。

师:你真会倾听,他读得好,你听得更好。

生:我认为他的声音还有点小,感情还不够饱满。

师:这一点是有些不足。你能帮他补上这个不足吗?

生:我试试。

师:果然不错。老师发现你很会读书,你分别在“集”和“熔”的后面停顿了一下,这样你的情感抒发得很自如。老师也想按照你的这种方法读一读,行吗?(师范读。)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大家练一练,相信一定会有同学比老师读得还好。(生练读。)

师:想读的同学起立,我们共同抒发这种自豪之情。

师:读得真棒!老师从你们的读书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自豪之情。

师:还有哪句话能说明世纪宝鼎的价值?

生:“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的吉祥物。”因为这句话中说了世纪宝鼎象征着和平、发展、昌盛,这是一种美好的象征,也能体现它的价值。

师:是的,鼎的象征意义也能体现宝鼎的价值。大家齐读这句话。(板书:吉祥物、和平、发展、昌盛。)

师:还有哪句话能体现世纪宝鼎的价值?

生: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鼎的地位很高。(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成语,大家读出来。

生: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

师:谁能试着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生:我想说说“钟鸣鼎食”,从字面上看是说敲着钟,用鼎吃饭。形容这个人家富有,奢侈。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不过不是用鼎吃饭,是在鼎周围排队吃饭。谁能说说“一言九鼎”的意思?

生:一句话就抵得上九个鼎的重量,是形容说话的分量重,说话算数。

师:你是说用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重,那为什么不说“一言十鼎”或者“一言百鼎”呢?这不是比“一言九鼎”还重吗?

生:成语中有“九九归一”,这说明古人以九为最大。

师:有道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成语故事》这本书中知道的。

师:读书能增长知识,你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生:古人常说皇帝是“九五”之尊,也就是说在古代“九”是最大的,古人也认为九是吉祥的预兆。

师:是这样的。其实在上古时期有一位君主铸了九个鼎,知道是谁吗?(生不语。)

师:就是那位治水英雄。

生:大禹。

师:是的,他曾铸九鼎,代表九州,当时中国就分为九州,所以九鼎实际上代表的是中国。在古代,也只有天子才可以用九鼎。(出示资料)请大家读出来。

生: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师:这也是鼎代表“统一、团结和权威”的原因。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的内容。(对照板书。)鼎最初只是一种炊具,后来发展成一种礼器,到了21世纪,这尊世纪宝鼎成了一个吉祥物,象征和平、发展、昌盛。

四、深化文本,感受和平

师:同学们,现在世界发展的主流是和平。但是局部战争依然存在,人类还不断受到自然灾害和疾病的侵袭。让我们看看那触目惊心的时刻。(多媒体播放《伊拉克战争》和《海啸》片段。)

师:看到这一幕,同学们你们有话说吗?

生:有。

师:我们把这些话留到下节课去说。下节课我们模拟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全世界人听。

评析: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三个整合”,在“三个整合”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识字与阅读的整合

生字“鼎”是象形字,而且下半部分难写。张老师便扎扎实实地教学生写,直至学生能写正确。他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出示“鼎”的金文字体,架起字与物的桥梁,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阅读。生字“铸”形易掌握,但意思难以理解,张老师抓住学生阅读中的认知矛盾,让学生借助字典,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张老师在阅读中自然地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二、媒体与教材的整合

本课多媒体应用主要有4处:一是鼎的金文字体,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象形文字的直观性,猜测鼎在古代人民生活中的用途,同时也让学生知道金文字,因为课文中提到: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金文大字。二是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鼎的礼器图片,意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了解鼎在古代人生活中的作用。三是出示一段资料:在中国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dà)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制度。意在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一言九鼎”。四是出示伊拉克战争和海啸的短片,意在帮助学生理解世纪宝鼎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本课教学的主题。

三、训练与方法的整合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语言文字的多维训练,尤其是读和写。在坚持读写训练的同时,教师还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读书中查字典,辅助资料,学习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本课在哈尔滨市第五届“翱翔杯”语文教学比赛中获第一名)

猜你喜欢

礼器世纪板书
世纪赞歌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论新泰周家庄遗址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墓的等级性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诗经》中青铜礼器概述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