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建筑装饰特色与调查
2009-10-09李文博德吉卓嘎
李文博 德吉卓嘎
摘要:本文对山南地区建筑特色风格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介绍了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实例: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的建筑风格特色,进一步介绍了西藏民居建筑装饰及色彩搭配的特殊性,全面分析了建筑装饰的特点,及建筑色彩在建筑中的应用,以及传统建筑装饰的风格。提出应深刻掌握西藏建筑装饰的特色,推进发扬传统文化建筑。
关键词:西藏山南;建筑装饰;特色;创新
建筑装饰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对于建筑艺术而言,装饰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方面,建筑装饰给人震撼力,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装饰所产生的特定形式和秩序,则揭示了建筑的风格和类型上的特征。
一、西藏建筑装饰的概况
西藏的建筑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具风格。西藏传统建筑种类繁多,有宫殿、民居、庄园、寺院等,其建筑形式各异、气势雄伟、结构精美、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堪称中华民族建筑艺苑中一朵争奇斗艳、璀璨绚丽的奇葩。藏族传统建筑伴随着青藏高原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仅从现存的古代建筑即可见一斑。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峻峭挺拔的雍布拉康是古代宫殿建筑的经典之作,鳞次栉比的色拉寺、哲丰寺、甘丹寺,庄严的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神奇的桑耶寺、白居寺等则是寺院建筑的杰出代表。西藏的建筑及其装饰,就是西藏古老文明的一个代表。不论是西部边远的阿里高原,散发着青稞浓香的卫藏农区,一望无际的藏北草原,还是藏东南的密林深处,到处都可以看到材料不同、结构各异的居民建筑,到处都耸立着寺院佛塔,辉映着法轮金顶的神异。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藏族特殊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
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以古朴、神犷之美,构成了自己独有的、鲜明的基本特点。
1.结构坚固稳定
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是构成藏式传统建筑在视觉和构造上坚固稳定的基本因素。由于自然和历史等条件限制,藏式传统建筑使用的木梁较短,在两个木梁接口下面用一个斗拱,再用柱子支起斗拱,连续使用几个柱栱梁构架,形成了柱网结构。柱网结构是构成藏式传统建筑在视觉和构造上坚固稳定的基本因素。藏式传统建筑使用的木梁较短,在两个木梁接口下面用一个斗拱,再用柱子支起斗拱,形成了柱网结构。藏式传统建筑使用柱网扩大了建筑空间,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例如;楚布寺主殿的墙厚3m,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墙厚4m,使得建筑物十分坚固。
2.装饰华丽
藏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西藏地区宗教艺术、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藏式传统建筑装饰运用了平衡、韵律、和谐和统一等构图规律和审美思想。艺术造诣深厚,工艺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在藏式传统建筑装饰中使用的主要艺术形式和手法,有铜雕、泥塑、石刻、木雕和绘画等。室内柱头的装饰,室外屋顶的装饰和室内墙壁的装饰,是藏式传统建筑装饰的主要精华部分。
3.色彩丰富
藏式传统建筑色彩十分丰富,外墙内壁、檐部屋顶、梁柱斗拱、门窗装饰、壁画雕塑等色彩各异,十分鲜明,极富特色。总的来说,在外面色彩中白、黄、红、黑色为藏式传统立面色彩的主色调。在基本色彩构图形式中,不同类型的建筑在色彩使用上有一定规律:民居、庄园、宫殿外墙以白色为主,其中重要建筑有加一些红色边玛墙的做法;寺院外墙以黄色为主,寺中护法殿外墙则涂层红色,而大量的舍外墙仍以白色为主。从而形成了建筑等级越低,色彩使用越简单,建筑等级越高,色彩使用越丰富,变化越大的特点。
4.宗教氛围凝重
藏式传统建筑不同程度地融合和渗透着藏传佛教文化和宗教思想:建筑布局方向的随意性,反映出佛陀无处不在;居室中的木柱代表着人民对世界中心的敬仰;屋顶上五色经幡代表着人民对宇宙万物的崇拜;墙壁上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壁画,更明确表达着人民对神灵的宗教崇敬。
二、山南地区主要建筑
山南是藏族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西藏历史长卷中占有突出的位置。这里是神猴同罗刹女繁衍人类著名神话的产生之地,是西藏最早掌握垦荒种地、丈量田亩、水利灌溉、储藏牧草、烧制陶器等技能的地区,产生了西藏历史上许多项“第一”:第一块土地、第一座宫殿、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
山南曾两度成为西藏地方的政治中心,从这里崛起的雅砻部族创建了威镇四方的吐蕃王朝。悠久历史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殊的地理条件为这里创造了独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给这里的许多山水、名胜、古迹罩上了神秘的光环。
境内古代建筑和遗址众多,仅古代墓群就有20处。著名景点景区有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猴子洞和雅砻河谷等。
(一)寺院建筑
1.桑耶寺
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美称的桑耶寺,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离泽当镇38km,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
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题材广博,技艺高超,绘塑精湛的壁画造像,以及众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宝而驰名于世。
(1)桑耶寺乌孜大殿建筑结构。位于山南最古老的寺庙桑耶寺乌孜大殿,就是融藏、汉、印建筑风格于一体。主殿代表人间的中心须弥山;南北两侧的尼达神殿象征日月;大殿四角的白、青、绿、红佛塔象征四大天王;周围殿堂代表四大部洲和八小洲等。桑耶寺规模庞大,建筑结构独具匠心,在西藏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主殿占有面积大约为4900m2,此殿由中心大殿和周围回廊两大部分构成。殿堂结构和殿顶装饰为汉、藏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回廊的东、南、北面有三大门,东面正门雄伟壮观,门楼顶左右饰有经幢,檐下悬挂巨幅“鲜布”,殿大门左右墙上饰有象征吉祥富裕的浮雕“扎西塔结”,左边的浮雕是法轮奶桐、扎西德历、仙草、糌粑和青稞,右边是宝伞、双鱼、鲜花、法轮和经幢。主殿回廊为三开门,门楼与左右回廊相结合,廊下有双排柱,柱石脚刻有倒莲纹或结索纹,柱头有云形染托,上有彩绘图案,全廊有柱184根,故廊下柱林立,不仅使大殿回廊紧牢,也使其森严壮观。回廊上绘满了精美的壁画。周围配殿里也有许多壁画,而且各具特色。
(2)桑耶寺壁画。桑耶寺壁画的题材十分广泛,涉及政治、文化、历史、建筑、宗教及社会生活方面,有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宗教教义、西藏风土、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这些精悍的壁画艺术是西藏各族人民的伟大创造,也形成了藏式传统文化建筑装饰的重要形式。
桑耶寺壁画内容丰富,最著名的当属长达92m的“史记”,内容讲述了宗教对藏地历史的描述和久远的传说。另外还有“莲花生传记”(位于二层明廊南侧)“桑耶寺全景图”,以及描述藏族先民风土人情的各类壁画。
2.雍布拉康
西藏第一座宫殿位于山南地区雅砻沟腹地,名叫雍布拉康,意即母鹿腿似山坡上的宫殿。雍布拉康,藏语意为“母子宫”,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南,高耸于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
雍布拉康主要建筑是碉楼式建筑,位于整个建筑东端正中,即传说中聂赤赞普所建的最早建筑。高11m,南北长4.6m,东西宽3.5m,上小下大。外观似为五层,内部实为三层。第一层为高1.2m、宽0.6m的通道,通往一层殿堂的须弥座后,二层有小门通二层大殿顶部,第三层原有五世达赖时所加的金顶。这座建筑墙壁厚重,内部狭小,一层仅2.28m2,二、三层4.18m2,门厅南北6.3m,东西5.2m,原来的四根柱子,现修复为两柱。厅内无佛像和其他陈设。再进为佛堂,南北宽6.3m,东西长9.3m,八根柱子。东半部沿三面墙筑有平面呈“凹”形的须弥座。殿前置有佛橱,上下置放释迦小像十一尊,殿内除中间的三世佛及吐蕃王、王后、王臣等九尊像外,其余都是后来加进去的。如:释迦面部宽而短,眼较狭长,两耳偏上,这是西藏早期雕塑手法特点。据原来寺里喇嘛回忆,佛殿南侧绘有二十度母,北壁有浮雕二十一孜达玛尼度母和八药王像。
(二)民居建筑
山南的居民建筑皆为藏式,有平房,也有两层楼房,民居建筑为一层,坐北朝南,整个平面呈“L”形,平面布局较随意,充分利用空地。其主要特点是设有两个庭院,主体建筑在内庭院,外庭院里设有草料库、牛圈等。厕所设在上层,悬挑在后墙上,厕所地面开一孔洞,排泄物可直落进底层畜舍外的粪坑中,以免除清扫的麻烦。
1.色彩的装饰
山南民居的外墙颜色主要是白色,大小门窗涂成黑色边框,给人印象深刻。但各地在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上又有差异。拉萨林周一带,许多民居的墙体呈当地泥土的自然土黄色。入口大门及窗的上部,有二、三层逐层出挑的小椽,最上一层出挑小篷,用石片和阿噶土作面层。在小椽上装饰彩画。窗上小雨篷在逐层出挑小椽后,虽然出挑不大,但檐下形成斜坡,科学而严格地适应了高原特点。民居建筑色彩尽量朴素、简洁,衬托主体建筑。藏式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是矮门小窗、低层高、层居多、立面装饰简洁。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2.门窗的装饰
山南民居注重对门的装饰。大型宅院的大门由门框、门楣、斗拱组成。门楣连着斗拱,斗拱多用蓝、红、绿三色彩绘,门楣上印烫金符咒。门楣的上方形成凸字形状,中间留有约一尺见方的空间,用木头做框,镶以玻璃作为佛龛,里面供奉主人喜欢的神佛像或神物。有的在门上钉三条铜铁质的装饰片,许多是在门上绘日月形或“雍仲”符号。还有些蝎子或其他吉祥物皆为线条型,用墨水或黑色矿物质画成,寥寥几笔,栩栩如生。
3.屋顶的图案装饰
山南屋顶装饰, 主要是平方形或长方形,是为了老百姓在屋顶上面堆放青稞、草料、酥油袋、干牛粪和晒太阳。民居建筑的屋顶一般只安设简单的五色经幡、香户等,寺院、宫殿建筑的屋顶上一般安设宝瓶、经幢、法轮等装饰。外墙装饰上,民居建筑大多没有装饰,有的使用手法涂墙,形成弧形纹路,也有在大门两侧墙面上绘以驱邪避魔之图腾。门全部刷成黑色,上方的中间用白色画月亮,用土红色画太阳。有的地方还在门楣的上方设一龛,中间供奉玛尼石或其他神物,门楣的上方放置牦牛角,以示避邪。屋顶的“塔觉”装饰是藏族民居最富民族特色的装饰之一。
4.香布在民居中的运用
在门窗上部悬挂的“香布”是用长条形纺织品打成褶,挂在门窗上檐的,也是藏式建筑的特殊装饰之一。藏历每年五月十五日是藏族的“林卡节”,意为“世界快乐日”。这一天门窗上部悬挂的香布就要更新,一用就是一年。香布的使用不是同西藏喇嘛教义相结合的,客观上不仅装点和统一了建筑的整体美,同时还给门窗下的彩画以保色作用。当风吹来之际,香布飘然撩起,艳丽的彩画偶然露出,恰似仙女睁开了妩媚的眼睛,十分美好动人。
5.与其他地区民居的区别
山南民居建筑主要形式为平顶立体,采用石块和土坯砌墙。平顶立体有利于老百姓在屋顶上面堆放青稞、草料、酥油袋、干牛粪和晒太阳。而卫藏地区石料资源丰富,城镇民居大都是石木混土结构,具有坚固、冬暖夏凉的优点。后藏的情况有所不同,这里缺少石料,但土质坚硬,所以后藏甚至大多数农区采用石砖垒墙。昌都民居虽也是土木结构,但区别非常明显。昌都人盖房子不是采用挈列砌垒的方式,而是打墙。林区民居,基本都是木架结构和石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下层木柱支垒空间,墙壁用石头砌筑成。由于林区比较潮湿,房屋主要形式是八字型,顶部用一种刀斧劈成的木板拼接覆盖,并在上面压上石头,这样既减少了重量也有了很好的防水作用。牧区人一般住在帐篷,帐篷是牦牛毛制成。形状不同于蒙古包的圆形,而是长方形或椭圆形,帐篷门向南,帐顶有开口,有的帐篷周围还有用土或干牛粪垒成的矮墙,以增强避风能力。
三、民族装饰在建筑中的作用
1.山南地区建筑壁画的样式
山南壁画的特点是技法丰富多变。绘制佛像,须严格依照佛法定规,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成像庄严肃穆,体态匀称;绘制历史故事和风俗画,则笔法古朴细腻,多采用俯瞰式透视法,以几何结构描绘人物和建筑物背景,画面别具一格。所用颜料均为传统的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与唐卡一样,颜料内均已调入动物胶和牛胆汁,以保持色彩鲜艳,经久不褪。壁画的题材比唐卡广泛,多了一些反映征战、劳役、修建寺庙的故事画和民俗画。
2.建筑壁画的应用
装饰壁画,是以墙壁为载体,以装饰建筑环境为主要目的的装饰艺术。在装饰壁画创作中,通过恰当的艺术语言,能使画面产生丰富多彩的形式美。此外,借助现代新型材料,采用装饰性构图,也能引发人们的美感和愉悦感,从而达到装饰壁画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藏民族的壁画源出洞穴壁画,又继承了苯教的浪漫主义,有深厚的传统基础。自松赞干布时期修建大昭寺以来,就形成了汉式和尼泊尔式画派,而历代画家们又互相学习,各取所长,形成了富有藏民族特色的画派。壁画在其发展中不断地世俗化、民族化,并吸收多方面的营养,从而形成了将藏民族传统和外来影响融合一起,具有鲜明的藏民族特点的艺术流派。西藏壁画分布在寺庙、府第、宫殿、民宅、驿站、旅店等地方的墙壁上。而寺院则为壁画聚集之所。大寺院往往有数十个到数百个殿堂,各个殿堂及其周围走廊的墙壁、天花板等处均绘满了壁画,估计寺庙壁画在10万幅以上,如果把这些壁画一幅幅排列起来,那确实是绵延不断、绚丽多姿、色彩缤纷的美丽画廊。
四、西藏传统建筑向外传播与今后发展方向
藏族建筑文化主要以藏传佛教为载体,向其周边其他民族地区传播与发展。藏传佛教建筑是藏族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耗费着藏族社会最多的人力、物力,体现着藏族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成就,是藏族建筑的重要内涵之一。西藏传统佛教在藏族地区得到发展以后,从宗教本身来说,为了自身的利益,它有向前、向外发展壮大的主动要求。
藏族建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藏族建筑艺术造诣很深,能运用统一、平衡、对比、韵律、和谐、比例、尺度等构图规律,取得美的立面造型。在藏族建筑发展过程中,既注意吸收汉地和其它民族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又保持了本民族建筑特色与风格的传统性,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本民族建筑事业的发展,使得西藏的建筑活泼而富有特点。
五、小结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人民对富裕生活水平需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装饰的特色已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无论是藏式民居,还是宫殿寺院、宗堡园林,都很好地处理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生活在建筑里的人的协调;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文化层次、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的协调。本论文通过对西藏山南地区建筑装饰风格的论述,对山南地区建筑艺术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山南地区,许多藏族传统的建筑以及装饰技巧、工艺、做法等得到了流传。西藏的建筑巧妙地运用色彩、装饰等方面展现了西藏文化及宗教的魅力,在未来的西藏建筑中,不仅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特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要注重与生态环境结合。山南地区的建筑装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屹立在雪域高原上。
参考文献:
[1] 陈耀东.中国藏族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边多,张鹰.建筑装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3] 许宗威.西藏传统建筑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边多.西藏民间艺术丛书——建筑装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5] 于水山.西藏建筑及装饰的发展概况说[J].建筑学报,1998(6):47-52.
[6] 周维权.藏族建筑[J].建筑师,1987(4):103-121.
[7] 陈立明.西藏民居文化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3):8-14.
[8] 木吉坚赞.藏式建筑外墙色彩与构造[J].建筑学报,1987(11):68-73.
[9] 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M].西藏:文物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