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9-30李春红
李春红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和促进,是外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多种智力因素契合、碰撞后灵感火花的闪现,有时显得那么随意自然。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潜能,等待着唤醒和激发。这是一门艺术,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它需要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好的氛围。
我认为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大好时期,数学教学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进行创造的基础,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1.丰富学生的知识。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越少,产生新设想的机会就越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摄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
2.有选择地学习,广博的知识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因此应在思考的基础上吸取前人的知识,否则就会妨碍自己创造力的延伸。
3.知识间建立有机的联系。数学领域里本人认为有两大知识体系,一是由整数发展到有理数的线型逻辑关系。二是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由一知识点为中心而展开的知识体系。
(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进一步围绕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特征,认真进行思维训练,大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1.多向思考即多向思维。所谓“多向思维”是指认识主体考察、审视思维客体,是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考虑问题,思维要力求灵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向探索思路,增强思维起点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抓好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各种方式方法之间的联系,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多向去探索问题,广开思路有的放矢地转化(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52页)解题方法,从一条途径转化为另一条途径,变单向思考为多向思考。
2.勇敢的质疑精神。勇于怀疑,是数学创造活动的特征。质疑,表现了一种求知欲,质疑是一种探索精神,孕育着创造。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索环境。
3.合理大胆地猜想。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猜想是一种高级创造思维。因而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猜想愿望,猜想的正、误都应提倡并且给予鼓励,错误的猜想往往成为正确猜想的先导。数学教学中所运用的猜想:可以猜想解题结果、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如题目结论不定的题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热情。
(三)给学生一个创造的集体氛围
学校教育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造氛围。要让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自由、安全愉悦的氛围中表现出来。
1.信任。教师要创设一种信任的氛围,使每个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关怀,教师要大胆放手有选择地、较自由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由不敢动手到敢于动手,再由敢于动手到学会创新。比如,在去年的“学雷锋,见行动”的活动中,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自己确定好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步骤,写好活动总结。活动的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受到多级领导的赞扬。
2.尊重。尊重意味着把人看作有独特价值、有能力、有自我指导能力的行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授之以法,教与学相结合,在广泛的教学合作中,优化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由充分的自由创新时间,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和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化一会限制和阻碍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例如,在我的数学教学中,特别注重提醒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到一题多解,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内部规律的体现,还是数学学科的重要优势之一。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