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2009-09-30李光锋黄长节
李光锋 黄长节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据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此,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是直接影响获取知识质与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下面谈谈我粗浅的做法。
一、从兴趣入手,激发“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影、电视、网络为什么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答案很简单——源于“爱”。那么,老师的任务是:让孩子爱上书,使其读而乐、乐而读,越读越好。
1.因人而异。学生情趣不同,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也不同,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如爱好科技的,要引导他们多读些《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书;喜欢童话的,要引导他们多读些《安徒生童话选》一类的书。总之,就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志趣与爱好区别对待,诱发其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其阅读探求的主攻方向。
2.巧设悬念。说书艺人每当说到扣人心弦的地方,总是将“惊堂木”一拍,戛然而止,刻意制造悬念。教师也可以像说书艺人一样,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讲诗、文、短篇佳作等一些精彩片断,但更多的是佳作推荐,如内容介绍、谈读后体会、述写作特色等。在介绍时尽量做到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但又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学生听了常常心驰神往,大大激发了学生一读为快的心理。
3.以读助读。①打擂读。由各组组长任点其他小组一名或几名同学进行比赛,评出优胜。②抽签读。将要读的篇目或片断制成纸签,学生抽到哪篇即读哪篇。③竞争读。各组派代表朗读比赛。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强化了学生的读书意识。
4.以讲激读。①语文课前,开设学生“1分钟演讲”。演讲内容根据校、班的工作重点来定。②每天晨会前,开设“10分钟发布会”。学生可自由上台发布从书籍、广播、电视、网络中获取的信息及个人简短评论。③每月以不同的主题召开一次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年终进行总决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读兴倍增,读书量多了、读书面广了。
5.以编引读。发动学生自编读书小报。班级定期开设办报指导课,从主题的确立、内容的选择、版面的设计、抄写、美工等方面进行指导;定期把优秀小报张贴在教室四壁或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供交流、学习之用。这一活动,真正让学生广博群书,有读有思、乐在其中。
6.以写促读。即注意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填写印发的《读书笔记表》。在此基础上,利用队会开展读书心得会。这样学生既可受到教育与鼓舞,又可提高写作水平。
二、从方法入手,引领“活”读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要把阅读方法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切实把“教材”变为“学材”,让学生掌握更多地读书方法,引领“活”读。
1.选读法。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一些文章,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红军的具体情况,可提前引导学生阅读《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等书,这不仅丰富了语言积累,还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细研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可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批注法,即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要引导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从活动入手,培养“乐”读
趣味盎然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学生持续保持读书热度的关键。因此,要经常结合学校不同主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故事会、美文朗诵会、名人鉴赏会等,这样学生便能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即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课外阅读也才能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桂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