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探索

2009-09-30贺俊萍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开放性历史课堂

贺俊萍

一、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预设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往里面“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

1.知识性的问题

(1)直观设问法。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如“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

(2)综合归纳法。让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一说明,达到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如“中国古代有哪几个政治清明的统治时期?”“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这种提问多用于归类复习或专题训练,其纵横交叉,是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

记忆性与总结性的问题是源自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在课本中能找到,是封闭性问题,难度不大,可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进行回答。

2.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求教师关注史学界的研究动态,了解各种观点,以保证问题设计的质量以及思路点拨的恰当、到位。

(1)层层剖析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的本质。

(2)逆向思维法。从问题的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

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时,向学生提问:“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一战的发生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疯狂扩充军备的结果。如果再讲到“五四”运动时,再向学生提出“假如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还会爆发吗?”学生就会实现知识的迁移了。

(3)对比区别法。将相似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

(4)深入讨论法。历史不能假设,但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形象、深刻地分析一个历史现象,我们可以做点假设。

(5)转换角度法。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问,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

以上提问方法都是围绕着对历史的看法,是开放性问题,历史课本中无现成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多章节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经过深入思索才能整理出来的问题;或是教材只提供了资料而没有结论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帮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加以体会与理解,难度较大,但它远比知识性问题有价值,更应该引进教师的重视。

二、课堂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认为,教师提的问题应该符合以下几个要素:(1)围绕着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使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提出的问题是明确而具体的,便于使学生领会要求;(3)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探究;(4)问题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5)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又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回答的,等等。因此这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自己的灌输代替学生的思考,历史教师要注意设计问题的语言带有启发性,做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在学生想搞懂而搞不懂时发问。

在提问时,要想方设法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简短而确切的评语。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只要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当肯定。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可以适当的提示。学生的回答若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同,更应鼓励学生说出其理由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开放性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新历史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