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2009-09-30王新霞
王新霞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教育的可塑性很大。研究表明,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发展,但小学生最易于和乐于接受音乐教育。因此该阶段是发展少年儿童音乐才能的最宝贵时期,加强这一时期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音乐才能,既是在学生的听、唱、奏等音乐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也是在他们的听觉、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一般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所以,感受能力、鉴别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组成了培养学生音乐才能不可缺少的四部分。
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构成了音乐感受力,它是在学生听、唱、奏等音乐实践中得到发展的。教师要以听辨、比较、想像、联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1)学生用听觉直接感知音乐是感受、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在听范唱一、二次后就能大至哼唱出乐曲的旋律,这就充分体现了听觉对感受力的重大影响。(2)记忆能力和听辨能力是感受音乐的重要条件,这一点在视唱教学中表现更为突出。当我们要求学生记下老师所弹的旋律时,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记忆能力和听辨能力。(3)由于音乐旋律、节奏和人体的律动有着共同的内在联系,都有概括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活动的性质,故把律动引入音乐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我在教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时用《健康歌》编了一个律动,让学生用身体的“动”配合音乐的“动”并使他们的各感官“通感”活动起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知识技能,真正做到了二者的互相促进,为今后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奠定了基础。音乐鉴赏力的培养。
音乐鉴赏力是指识别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情绪、鉴别音乐格调的高低、好坏以及欣赏音乐等的能力。对音乐的鉴赏除了具备良好的感受力外还要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还应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音乐的题材,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作品的风格,了解国籍、民族、时代的特征、特点。然后将内容综合成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的艺术形象。
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和唱歌教学等活动进行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德育教育为前提使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情趣、情感和能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五六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