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趣味教学
2009-09-30于志平
于志平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学”,强调的是以教师教为主,而学生学习为辅。这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学生的被动的接受。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式的发展,必须以提高每个学生综合水平为出发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内在的需要。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尽量做到不再偏重于传授书本知识,而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现以初三代数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基础知识”为例作如下评述:
1.在教学目标上,由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学目标由“给出目标”转向“学生找出本节学习目标”。首先,由教师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学本节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清本节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并在自学过程中找出本节的属于自己的疑难之处。这样教师就由“关注知识”转向了“关注学生”,让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拥有自信,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教育观念的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注重个性教育意识,整体性教育意识。在这一点的运用上,我首先了解学生的现状,在对学生做了综合的分析以后,把本班的学生按实际情况进行了分类,同时把今天学生应掌握的教材也做了详细的分析,这两点结合起来,在上课的活动中做到了心中有数。有了这一底数,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做有目的的提问、讨论。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改变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的现象,使每个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均有进步。
3.在教学关系上,树立主体意识,把教师摆在裁判的位置上。在本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我首先为学生创立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本节课的主体、主人,让学生自学找到本节的掌握目标是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提问中,发现问题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评定是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我在本节的训练题的设计中,分三种题型去设计,让每一类型的同学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下工夫,好的练习题、分层次的练习题,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要把学习中的问题,解题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4.在对学生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上,我准备了几个层次的练习题来检测,包括: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性基础题;中等难度的类型题和难度大的综合题。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一套题,从而给每个学生当堂一个准确、公正的评价,让其摆正自身的位置,从而看到自身的进步,摒弃那些自暴自弃的想法,以树立自信心。
5.给学生一个自己交流总结的空间,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思悟到学习过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位置,要突出体现自身的裁判员的位置,让每个运动员在每节课的趣味学习中尽可能大的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真正的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九百户学区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