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2009-09-30安美景
安美景
一、对创造性思维结构的认识
创造性活动过程与科学创造活动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情境与选题准备阶段。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趋向目标的强烈的创造欲望;其次要选准课题,然后围绕选题做好知识、资料的准备,了解前人在同一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等。准备得越充分,思路越开阔,就越容易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起主要作用。
2.酝酿与构思阶段。认识主体面对困惑的问题情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定向分析导致矛盾或问题的关键,确定其实质性问题。一般需要多维度、多功能地考虑问题,运用分析、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反思维定势等思维方法,以及运用分解、叠加、变形、代换、反演等数学方法进行推理、构想与探索。
二、对数学创造性思维产生条件的认识
1.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认知结构。创造性思维是根据需要调动储存在大脑中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的表现,是辨认、选择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丰富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2.具有思维的高度灵活性。灵活性是思维的品德之一,而高度的灵活性,则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面对复杂的对象,只有具备思维的高度灵活性,才能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冲破原有的旧观念、旧思维和思维定势的束缚步入新的境界,产生创造、发明。
三、对教师要求的认识
如果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实施数学创新教育的主旋律。在加强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富有创新性教育观念
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育目标,需要创新型教师,需要教师观念系统的角色转变,即由单项知识传授向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思维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教师居高临下向平等融合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思维个性化转变。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数学思维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意志、毅力和创新精神等品质的培养。
2.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
教师要能胜任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必须具备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
(1)要具有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这是数学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应掌握与教育学和心理学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等;(3)要掌握与具体的创新性课堂情境有关的实践性知识。
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