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09-09-30赵玉军
赵玉军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领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机械的记什么、背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的重复的学习,非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学情绪的产生。而一旦有了厌学情绪,又何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呢。所以,我们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各种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求知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运用具体的事例或者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进一步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它。而情境是人们对于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创设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中去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乐学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维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提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教师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既能形象的感受,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求知渴望被激发后,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要命中要害,体现重难点,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创设质疑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不论学生提出问题或大或小,是对是错,都应该给予及时表扬和指导,同时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对课文提出不同于作者、不同于教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敢于随时质疑,从而闪烁出不迷信权威的创新思想火花,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如:我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对于作品的主题,过去的教参一直都是认为作品是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下转第25页)(上接第24页)的生活进行对比,借以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而近几年的教参又比较倾向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和谐统一的,表现儿童自由自在的天性。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就给予肯定。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创设合作情境,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单一的师生交流形式,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使学生感到的是轻松自由,而不是压抑紧张和自卑,顺理成章学生就会成为交流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引导小组长组织讨论,交流存在的问题,经过相互探讨、集思广益,解决疑难。合作学习中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时间,重视生生互动。只有保证合作的时间,学生才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体现,学生才会产生求知欲望,把学习当作乐趣,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西县新集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