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2009-09-30殷会霞
殷会霞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把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放在首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某市一个中学,实行差生承包到人,其中有位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学习习惯都比较差。经过两年的努力后,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可见这就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二、在教师的主体作用下,把教与学完美结合
学生会学的前提是教师适时的启发诱导学生。
语文学科教学,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在教学目标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媒体运用上、在课堂教学结构上都必须有通盘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在语文素质和能力方面就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乐学的保证是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背影》一课时,教师先放一段轻柔的音乐,为了引起学生注意,然后在多媒体上打出一个老人的背影,让学生自由发言这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的背影……教师再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在优美的音乐中,把这篇文章的内涵一步步引导给学生。这不仅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给学生提供新信息、新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提出能让学生显示思维活动过程的述理性、扩散性的问题,一般有“你是怎样思考的?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不满足是与非的判断问题或简单的复述、陈述性问题。例如,认知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上的“写了什么?作者想表现什么?”作品的成功或不足在何处“依据是什么?——当然,不同的体裁作品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不同思考方向,教师创设问题,必须切合文义、文理,以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导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