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资制度的研究
2009-09-29刘先权
刘先权
中图分类号:F2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2-0064-02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是一切生产活动中最活动的要素,是企业中最重要的经营资源,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既然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中枢地位,那么劳动者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一工资,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首先,从本质上讲,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工资是根据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它体现的是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社会主义工资虽然只是相当于劳动者自己的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另一部分价值即社会的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并未直接分配给个人,而是上交给国家或留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满足劳动者的共同需要。但后者代表劳动者的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并不存在剥削关系。其次从工资数量上看,社会主义工资水平由生产力发展所允许和劳动者全面发展所必要的消费品范围来确定,工资数量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企业工资制度包括很多内容,改革开放后生产力获得长足发展,企业必须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工资制度,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工资制度合理科学。
一、工资制度的内容和类型
1结构工资制
是我国普遍采用,效果较好的工资制度。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基础工资、2职务工资、3工龄工资、4奖励工资。其制度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择优上岗;有利于贯彻同工同酬,提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i企业的整体效益和职工个人的报酬相联系,可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等等。
除了结构工资制外,企业中采用的还有浮动工资制,提成工资制,年薪制等多种形式。
2奖金制度
奖金制度是我国企业工资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奖金是职工超额劳动的报酬,是一种辅助形式工资。在按劳分配原则下,工资并不能如实反映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劳动者的超额劳动部分应给予资金和相应报酬以补充工资的不足。奖金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及时性等特点,能更好地发挥工资分配的各种作用。
3津贴制度
津贴是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主要发给处于特殊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中的职工,以补偿他们额外的劳动支出,是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所必需的。
工资、奖金、津贴是劳动者酬劳的分配方式,它们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既维护了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又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工资的一个鲜明物证。
4工资的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记时工资是根据职工工资等级所示的工资额,按劳动时间来计算并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影响因素通常是劳动时间和工资等级。我国普遍采用月工资制。记时工资简便易行,适合用于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员,不足之处是不能反映各个工人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多少好坏的差别,不能及时反映劳动者实际作业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的变化,容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平均主义。计件工资是根据职工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按既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和支付职工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实行计件工资制有如下好处:有利于促进职工充分利用工时,促进职工钻研技术业务提高生产操作的熟练程度,并改进操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不足之处是单纯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忽视安全生产和职工健康,工作中挑肥拣瘦,弄虚作假,前后生产工序的生产效率不平衡。
二、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因和要求
加快工资制度的改革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逐步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积极建立起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工资制度改革主要针对原有的等级工资制。我国等级工资制度的建立对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时至今日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工资标准过低;工资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工资管理制度高度集权于国家机构,职工调资全国统一进行,工资管理体制过死;工资标准混乱等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分配制度方面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工资是按劳分配的一种形式,若不进行工资制度改革,消除原有等级工资制度的弊端,将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工资改革要求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实行职工收入能高能低,全面体现不同形态的劳动,建立起以工资为主体的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在内的科学完备的工资制度,把工资制度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它的各种作用,使职工的劳动报酬货币化、工资化,追求高效率,实行高工资。
三、工资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一个人所得的报酬的绝对值与其积极性的高低并无直接的必然联系。只
有付出的劳动与其所获报酬的比值,与同等条件下其他人相比较主观上感到公平、合理这才会真正影响人的积极性。我国原有等级工资制度弊端较多。“同工不同酬”现象大量存在。改革迫在眉睫。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
工资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1企业自主决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情况
企业是商品生产经营者,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应该由企业自主决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因为工资总额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水平,工资总额过大,必然影响投资者的利润回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约束机制,要求企业自主决定工资总额,使工资总额增长低于利润的增长,促进企业加强工资管理,使之保持科学、合理的水平。其次,企业工资水平应由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经营状况来确定。因为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有关,也应与物价上涨幅度相适应。应把企业工资增长机制转到市场经济轨道上来。形成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工资制度。
2职工劳动报酬货币化、工资化、并全部进入成本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工资结构不合理,职工劳动报酬没有货币化、工资化。许多隐性收入如:公费医疗、住宅补贴、物价补贴等都未列入职工工资收入,真正拿到的货币收入显得较低。在显性收入中,工资占的比例较小,未能发挥工资应有的激励机制。相当一部分工资性支出又未能计入成本,工资挤占利润,使企业人工成本费用核算不实。使企业员工劳动报酬货币化、工资化,并全部计入成本是市场经济对工资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工资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3建立岗位工资为主,岗位同贡献挂钩的基本工资制度
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进行科学岗位设置,定员定额和岗位测评,做到以岗定薪。以岗位测评为依据,参照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水平。职工个人工资根据贡献大小能增能减,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人员能上能下,岗变薪变。
4专家(能人)高薪制,提成工资制
对企业关键领导岗位如:董事长、总经理实行年薪制和给以股权等,对科技骨干、管理骨干也探索试行年薪制等。对科研开发和经营管理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或产品促销人员实行提成工资制。当然,这些制度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状况不断探索,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加以完善,使工资合理,真正发挥作用。
5薪酬战略
在现代化企业分配制度中,对人力资源(企业中的任何一名员工)实行的是工资制,对人力资本(企业中的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实行的是薪酬制。前者是人事部门决定的,后者是由董事会直接决定的。工资是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而享受的回报。而薪酬是人力资本作为资本享受的回报。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岗位薪酬,成绩薪酬、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薪酬、全面薪酬等。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去进行劳动工资管理。只有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每个职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才能真正实行高工资。才能把职工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真正变为现实,才能使企业在“高效率—高工资—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工资”的良性循环中日益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