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讲·译·练·赏
2009-09-29李开兰
李开兰
文言文在高中的课文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历来是被学生视为最难学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克服畏难情绪,指导他们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结合我校本届高中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知识面较窄的特点,在教学文言文时从以下五个环节去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读
学好文言文,首先要克服语言障碍。克服语言障碍,就要做到熟读。三国时董遇说:“书读百遍,而义自见。”熟读,古人称之为“熟观”、“熟视”、“熟味”、“细读”,强调的是一个“熟”字,就是“再三读之”、“一读再读至十百读”、直至对文章发出相应的语感和理解,并通过熟读慢慢体味出文章的深层含义,真正读懂、读透文章。另外,对于经典作品和需要精读的作品通过熟读可以增强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对作品情感的领会,帮助我们牢固准确掌握相关的知识,锻炼和培养我们的记忆力。
通过熟读作品,学生对文言的常用词语、常见的句式便会有较深刻的了解,对文言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会了然于胸,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就很容易弄清。所以,我在教学文言文时一定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借助工具书,多读几遍课文。在课堂上,我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读,让他们从粗读过渡到精读、细读。在读的过程中,我要求读出文中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做到字字落实。例如在教《阿房宫赋》时,课文的最后一段:“……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文中加点的字词有一定的难度,初读时不容易读懂。因此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多次,达到成诵的程度。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感,有效地疏通了这些字词,并理解了文章语言层面的意思。另外,通过反复阅读和仔细品味之后,学生很快洞察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且超越文本,建立起一种新的认识。学生读后认为,这段话不但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而且借古讽今,借秦朝灭亡的教训警告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对现在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讲
学好文言文,读是基础,讲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指导串讲或评讲,在课堂中做好启发式的点拔,讲清重点、难点,切忌满堂灌。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他们敢讲、多讲,对他们的讲解多肯定、多鼓励,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项脊轩志》时,我就采用了一种“以点带面”讲授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点拔。在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课文中找出作者在项脊轩感情变化的句子?”在学生找出正确答案“多可喜,亦多可悲”后,我肯定了他们的答案,接着就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要求他们再找出课文哪些内容是讲“多可喜”哪些内容是讲“亦多可悲”,然后又要他们找出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重点写了谁。通过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启发、点拔、提问,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他们争先恐后要求回答问题。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在这样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很快疏通了文字,对课文也有了一定的理解。通对教师这种启发式的点拔讲授,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译
学透文言文,运用文言文,就要会翻译课文。学生虽然是高中生,但基础较差,所以翻译课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在教学时就要求他们翻译课文,教会他们根据课文先直译,做到字字落实,后意译,把课文用现代汉语流畅表达出来。同时,让他们明确现代汉语表达的通俗性和文言文表达上简明性的特点。另外,教会学生翻译课文时,注意一些句子句式、一字多义、一些双音词等的翻译。
例如《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之上”这一句,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倒装句式,翻译时不能直接按顺序译,应译成“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又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本指“劳作和休息”,但在文中偏指“作”即“劳作”。另外,文中提到的“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的“谢”虽是同一个字,但翻译是不同。前一个译“辞别”,“后一个译“告诉” 类似的偏义复词,一字多义的字在文中还有,在翻译时都应让学生注意。通过在特定的语句、语境中去记住,学生对遇到的翻译就不会束手无策。所以,我认为翻译也是学好文言文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练
学好文言文,单靠读、讲、译是不够的,学生应该及时练习,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巩固。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学过的文言知识,我在教学时除了坚持做到每一课进行课堂小测,还要求学生课后做好总结归纳工作。如多音多义字、古今异义字、通假字、词性活用的字以及文言虚词积累等,我要求每个学生按上述分类进行知识归类,写上例句、出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做的练习多了,对在练习中、考试中遇到的类似题就会得心应手。
五、赏
文言文不仅汇集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还反映了我国先人的思想风范。为此,作为高中生一定要有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离骚》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好好体会屈原那种对理想积极追求和对反动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以及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体现这种精神和感情,屈原在在文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和对比的手法,把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作“美人”,用芳草香木象征“他的品德高尚”。这种“美人芳草”式的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些都应让学生了解。另外,屈原在文中以远古的尧、舜贤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与桀、纣暴君的“猖披”、“夫唯捷径以窘步”相对照,用以劝谏楚王要走正确的治国之路,又以“恐年岁之不吾与”和“惟夫党人之偷乐兮”相对照,使自己的热心为国与小人的苟且偷安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都应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这种爱国情感。
实践证明,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能做到以上五个环节,学生将会对文言文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学会文言文。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