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学政治课的学习认知活动
2009-09-29陈莉莉
陈莉莉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知识的习得和运用都是在思维的过程中展开的。思维的实质是发现差异和分歧,引发认知冲突,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深入思考,探求本质。如果只把教科书的系统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归宿点,那么,为达到这终点的思考过程是肤浅的、表层的,不可能有智慧包含其中。如果将教材作为“圣经”,只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其中的概念、原理,而不允许学生对它们有所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缺乏创造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政治课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疑问、不断产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求,借以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呢?
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政治课中基本理论知识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来表达的,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没有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就谈不上用科学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然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又大多比较抽象、难懂,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没精打采。适当举例是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也是比较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说的“适当”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精心挑选扣人心弦、触动心灵、启发思考的典型实例;二是要引导学生从对实例的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中去领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自己的见解。如讲授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时,如果直接向学生灌输“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从教材中找到答案,这样一来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2009年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金晶舍身护火炬的事例作为背景材料,提出这样的问题:(1)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以以身护奥运火炬,是什么令她在关键的一瞬间作出这令人震撼的决定?(2)为什么中国人因此将金晶视为英雄、视为偶像?这些热点问题一提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规划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过程。生活是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自己的。当今,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只有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
二、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的孕育和弘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高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主体性,营造民主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心理氛围,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自己作出回应,或者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学生合理的、独到的见解,要充分肯定,让全班学生共享,使学生体验与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真理的愉悦和奥秘,从而焕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一定主题收集时政资料加以思考。例如,汶川地震一周年的到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以下问题的时政素材并思考:“为什么汶川人遇到强大地震,却懂得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志愿者们如何尊重他人生命,尽自己的能力援助汶川人重建家园?”“你怎样理解在汶川重建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之源?”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提高处理、归纳、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也就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