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应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和生活
2009-09-29梁云辉
梁云辉
培养良好的语感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对此均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叶老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先生也说:“语文教学,我以为首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语感。”为什么语感训练这么重要?因为语感素养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语感能力是左右听、说、读、写质量的杠杆。语感能力强的人往往能一听就明、一说就通、一写就顺。人们感悟言语和生成言语靠的主要就是语感。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和生活。
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厚积”方能“薄发”,不重视长期积累是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即小学低年级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小学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小学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初中不少于260万字。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创造一切条件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全方位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和“心理图式”。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效地把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实施课内外有机整合的阅读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行为最直接的动力。学生只要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找书、读书。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如下方法:(1)给学生讲一些极具趣味的故事,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2)在第二课堂开设文学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精短、优美、感人的诗歌、散文或小说,让学生细细品味,从而尝到读书的快乐。(3)定期举行读书节、故事会、诗朗诵、读写知识竞赛等活动,表扬奖励读书多、读书好的学生。
2.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若一味死读书,其结果必然是读死书,难于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但若读法得当,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阅读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读书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典范文章来读,对写得好的篇章段落应精读、熟读。另外还要作好读书笔记,摘抄精彩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所思所得。
3. 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紧密型拓展阅读:(1)从文章体裁出发拓展阅读。进行阅读教学时,可让学生适当拓展阅读同一体裁的文章,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对不同文体的文章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学童话时阅读一定量的童话,学诗歌期间阅读程度适宜的诗歌;每学期设法掀起几种文章体裁的阅读热潮,像“寓言热”“科普热”“人物传记热”“游记热”……(2)从课文作者出发拓展阅读。教材中许多课文是著名作家所著,这时可补充有关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其所著的其他作品,以供学生阅读。像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后,可再介绍学生阅读他的《河塘月色》和《背影》等。(3)从文章主要人物出发拓展阅读。教材选编了许多政治家、革命家、科学家的故事,但是学生对课文中涉及的许多人物可能了解甚少。为了更好地阅读,课前、课中、课后可请学生阅读有关文章。如要了解《我的“自白书”》所写的陈然,可引导学生阅读《红岩》;要了解《一夜的工作》中的周恩来,可引导学生去阅读《温暖》《一件珍贵的衬衫》《周总理,你在哪里》《历史在这里深思》(文革中的周恩来)等文章。(4)从写作方法出发拓展阅读。课文编排时,每个单元都有相对集中的阅读训练重点,同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也都有类似的写作方法。这样,学习一个单元的课文后,可根据写作方法补充阅读课文,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紧密型拓展阅读还可以从课文的时代背景出发、从课文的有关知识出发、从课文的不同情感出发……
松散型拓展阅读:即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阅读具有时代气息的报刊杂志,阅读同龄人的稚嫩习作,阅读有关历史、自然、天文、地理、数学等方方面面的文章、书籍等。
为了保证学生有书读,学校应充实图书室的藏书,派人管理,向学生开放;班级应设立图书角;家长也应重视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和购买书籍。
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
一个从没住过医院,而且对与医院有关的概念没有一点了解的孩子,一旦在阅读中碰到“医院”“住院”“挂水”“把脉”等词语,不管教者怎样讲解,他也难以获得真切的感受。可见生活是还原语言形象的原型,是解读语言意义的钥匙,是感悟语言情感的基础。阅读者只有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力求和作者想在一起,思在一处,才能从语言文字中触摸到作者情感的脉搏,感受到作者思想的琴弦,感悟到语言运用的技巧。这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夫‘悟而日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生活是作文之源,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目前,积累生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积累并不富有。这使他们很难理解那些内涵丰富的文字材料。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上的重点训练项目,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目的地把学生带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山水美景;让农村的学生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跟随着家人在绿油油的甘蔗地里锄草、松土、施肥,在秋收季节,去田里收割水稻,假日放牧牲畜,饲养家禽,房前屋后开辟菜园,试种蔬菜;提示城镇的学生如何到商店去买生活用品,如何到单位去参观访问,如何到公园去游览;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和周围人们的日常活动,扩展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