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教学效果
2009-09-29周红太
周红太
使学生能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主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也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更新教育思想
传统的教育思想以“教”为重心,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把教学过程片面地理解为教师单向的传授知识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只是考虑自己讲了多少,不考虑学生接受了多少、学得怎样,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必须摆脱这种传统教学观的束缚,敢于突破教学上求稳怕乱的顾虑,在改革教法上下功夫,做到“三变”,即变以“灌”为主为以“导”为主,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以“学会”为主为以“会学”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演员,教师成为导演、引导者、促进者,使课堂教学真正以学生的“学”为重心。
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针对性
为使提问真正起到掷石激澜、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课前教师应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和安排提问内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即学生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回答,但又不能不着边际,超出教学大纲要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看准对象,分层次地提问,切忌经常提问固定的几个学生。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并帮助学生分析归纳。
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敢疑、多思、深思、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正面要求学生多发现问题,多向教师质疑,并使学生懂得“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于不疑处质疑,方是进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要急于回答,采取包办代替的做法,而应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思考、点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对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课文,可使用“发现式”教学法,即教师不先讲,要求学生自学后提出问题,或者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引导并补充学生未发现的问题。
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善于捕捉所授内容与时事、日常生活的联系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显著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多联系实际使学生“有感”“能发”。如在讲授《我们向往公平》这一内容时,我把学生熟悉的“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这是我们国家实现教育公平、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又如在讲授《为正义高歌》这一内容时,我联系不少学生贪图一时方便、上学路上逆向骑车的现象,使学生懂得要使自己成为有正义感的人,首先要自觉遵守制度、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在讲授《感受共和国的巨变》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搜集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成就的资料。通过联系实际,化抽象内容为形象,能让课堂活起来,又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生动性。幽默、生动的语言能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使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并能使师生感情融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愉快中学好,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就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所谓民主平等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以形成共识,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多给学生以肯定、鼓励。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能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中,如果能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问题,而且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中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把“难熬”的四十五分钟变为积极探索知识和体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愉快的过程。总之,要把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此,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定能显著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也能得到培养。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