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及戏曲教学,弘扬民族文化

2009-09-29吴晓绚

师道·教研 2009年9期
关键词:潮剧国粹京剧

吴晓绚

2008年2月底,中国教育部宣布,将于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在京、津、沪、苏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国粹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每个试点省市将遴选10所小学和10所中学作为试点校,然后将逐步在全国推开。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京剧是我国公认的国剧,从传承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的角度来看,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必修课程,展示了当今中国艺术教育工作者,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入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感。作为一名一线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为这一举措感到高兴,也看到了我国传统艺术全面复兴的希望。

京剧是中国的DNA。大约160多年前,它诞生于中国首都北京的,是传统戏剧中的瑰宝,融合了汉戏、徽戏等剧种特色,还吸收了昆曲、梆子、秦腔以及诸多地方小调的精髓,集大成之精华,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多艺术行类的综合体现。二十世纪初,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率京剧艺术团赴日本、美国、前苏联演出后,京剧艺术逐渐被海外所熟知。

很多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断流的危险。全国人大代表、泗洪县界集镇实验小学教师裴昌彩说,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自己的国粹一无所知,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振兴京剧”的口号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而要振兴繁荣京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娃娃抓起,让京剧文化进校园、进教材,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让京剧的生存发展有一片肥沃的土地。

京剧,想说爱你不容易。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一门功课叫《民族音乐概论》,老师讲的是我国各地区的民间民俗音乐及戏曲艺术,可授课老师也不会唱戏。考试时,要求我们唱京剧,在西皮和二黄里抽签。结果,不管是西皮还是二黄,都被演绎成通俗唱法或民族唱法的“戏歌”。从这里可以折射出一个问题,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不会唱“戏”,而现在中小学的音乐老师恰恰都是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以舞蹈、钢琴、声乐见长。教授京剧,师资是个大问题。本人曾经上过人音版五年级的京剧欣赏课,课前恶补京剧知识,但是,在唱腔上还是无能为力,教学生唱也只能像平时教唱歌曲一样。学生还是不能够体会到京剧的韵味,只能在录音中感受京剧唱腔。近期本人观摩了一节高中的音乐公开课《京剧欣赏》。课设计得很好,学生都参与体验了“唱念做打”等环节。可惜的是,授课教师无法示范,还是属于“走过场”的性质。作为艺术教师,我们有满腔复兴国粹的热情,却无能为力。京剧进课堂,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得从引进师资和培训师资入手。教育系统可以尝试和戏曲艺术界联合,把专家请进学校,对师生进行培训,或者直接从戏曲学校的毕业生中引进师资。

文艺需要全面复兴。我们的学生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港台日韩及欧美的“舶来品”, 很多孩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远逊于流行文化。我的学生演绎日韩及港台流行歌曲,唱得摇头晃脑,模仿得惟妙惟肖。说实话,唱得挺好,乐感很不错,连日语也模仿得真像回事。但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少得可怜。作为他们的音乐老师,高兴的同时不由得担心我国传统艺术的断流。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在流行文化冲击下,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全国几百种地方戏曲,有相当数量濒临甚至已经消亡,拯救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迫在眉睫。

我认为,地方戏的传承同样尤为重要,在重视复兴国粹的同时,应认真探讨包括京剧在内的优秀民族艺术如何更好地走进校园,继而得到推广。是否可以采用“N+1”的方式?相对于京剧来说,地方戏教学在各地方开展起来较为方便。拿我的家乡潮州的潮剧做例子。现在潮汕地区有不少幼儿园、小学与当地曲艺界合作,在第二课堂中教授潮剧,当地电视台也开辟了“梨园群英会”栏目,给潮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事实证明,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唱会演,对潮剧文化的兴趣大大提高,加上电视台的“推波助澜”,举行潮剧大赛,潮剧文化在潮汕地区正在慢慢地得到推广和普及。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培养出多少个梅兰芳、小香玉、红线女,传统戏剧注定不会像流行歌曲一样遍地传唱,但是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潮剧国粹京剧
姚璇秋:潮水不尽 潮声不息
中国国粹——京剧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走进国粹脸谱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