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植物环境特征研究
2009-09-29李婧何晓倩李玉梅
李 婧 何晓倩 李玉梅
摘 要:从群落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与场地功能结合的角度,对西南交大九里校区的植物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指出高校绿地建设,应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及绿色文化观;充分发挥植物的环境功能,营造一个内敛,宁静的氛围;植物景观应与植物科学结合,创造别具一格的校园风景。
关键词:植物环境;功能;特征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44-03
1引言
西南交通大学位于四川“天府之国”的成都,创建于1896年,曾先后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是我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
西南交大在校园植物种植上基本遵循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模拟自然群落结构,保持了物种多样性;充分借鉴景观生态规划中整体优化与异质性原则,创造了稳定的校园植物景观群落。
2 群落环境因子简要分析
植物的生长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气候类、土壤类、生物类以及地理人文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别具特色的植物景观效果。
2.1气候类
气候包括了温度、湿度、降水量、光照等几个方面。随着季节变化,这些在自然界生物的能源反过来影响自然生态。
2.1.1温度
在一切气候因素中,温度具有最大的意义,因为温度的分布同植物相同,是从赤道起有规律地排列在大致相符的带内。成都年平均气温16.2℃,适合多种植物生长,为校园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提供了温度条件。
2.1.2湿度
空气湿度饱和差,是对植物地理分布发生影响的非常重要因素。郝景盛教授认为“森林之能否形成,空气中湿度亦可决定,大气中湿度小于50%之地,则无森林存在,反之空气中湿度大于50%时则可形成森林。”
2.1.3光照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需光量是不一样的,纬度越高对光的需求就愈大,温度愈低需光愈多。同一植物在同一地理位置因光照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以下在功能分区单元会重点论述。
2.1.4降水
降水为植物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对于植物分布的限制虽不如温度重要,但也有相当的影响。雨水调和、土壤水分充足,则植物发育良好,否则生长必受阻碍。
2.2土壤
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给植物提供生长的场所,对植物起固定的作用,同时为植物根系提供水、氧气和营养物质。不同植物对土壤的酸碱性有一定要求。
当2种或几种同是乔木或同是草本植物种植在一起时,其根系处在土壤的同一深度上,就会发生竞争现象,导致土壤中肥力不足而使植物生长不良。故此植物配置时一般多采用乔、灌、草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以减少植物根系的竞争现象。
2.3生物类
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如与植物生长在一起的其他植物、动物、人类等,均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 与场地功能的结合分析
为了便于研究不同功能分区对植物物种选择及种植方式的不同要求,本文将西南交大九里校区分成以下6个功能分区:南门入口区、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宿舍区、职工家属区、镜湖游憩区。
3.1 南门入口区
大学的校门是来到学校的人们对学校最直接的印象,它是学校的门面。所以不仅要具有可识别性,更应体现这所大学的特色,其中植物作为软质景观所起的作用就十分重要。通常来说大学校门要体现作为高等学府的庄严和肃穆,一般植物配植都以对称式为主,要求简洁、明快、大方。当然植物不会栽的过于拥挤,因为大门前的功能还要满足人流和车流的集散功能。
交大南门两侧植物种植亦采用对称式:东侧交大之声植物配置从外到内依次是大叶樟、雪松、含笑、山玉兰、雪松、大叶女贞;西侧行政楼植物配置从外到内依次是大叶樟、雪松、含笑、山玉兰、雪松。植物天际线两侧高、中间低,呈抛物线状,临近铺装一侧均留有大片草坪,整体植物配置很好地起到了烘托建筑主体的作用。
从功能上讲,为了减少二环路对校园的不利影响,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层厚厚的绿篱,有效地减少了二环路的噪声及尾气干扰。
3.2教学科研区
教学科研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也是校园绿化的精华所在,许多重要景点都集中于此。西南交大教学科研区包括:中心楼、逸夫馆、机械馆、图书馆、土木馆、报告厅、网络学院、电气馆、行政楼、大学生会堂、教材科、实验楼等建筑。此区的植物功能上应形成幽静美丽的环境,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在校园平视或在楼上俯视,都能取得最佳观赏效果。
3.2.1从物种选择与功能的结合关系角度分析
(1)为了取得与教学楼这些大体量建筑的协调,植物选择上采用了高大的植物作为基调树种,如土木馆周围的大片大叶樟栽植,中心楼两侧的银杏和广玉兰搭配,行政楼前雪松的引用等等,这些软质景观的介入,很好的柔化了建筑本身的高度与硬度。
(2)图书馆前广场上矗立有茅以升前辈的雕像,植物选种采用雪松、龙柏、圆柏、侧柏等松柏类植物搭配,配合弯曲的小径,突出了纪念意义的主题同时又不显得呆板,获得很好的俯看效果。
(3)校园内部有几条深受学生喜爱的小径,其中两条位于教学区内:一条是电气馆背后的银杏路,另一条是逸夫馆后的大叶榕路,它们一个带给我们迷人的秋景,一个带走夏季咄咄逼人的烈日,是学生课后经常光顾的地方。
(4) 实验楼一片,用地条件相对紧张,但垂直绿化的爬山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3.2.2从植物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角度分析
(1)中心楼中庭生长了几株董棕,董棕性喜阳光充足、高温、湿润的环境,生长适温20~28℃,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成都的最低温度是董棕难以承受的,但是由于处在高层建筑物中心,周边建筑为其挡住了寒风与冷空气,创造了相对温和的小环境,因此,这里的董棕得到了较好的生长,创造了植物景观奇迹。说明小环境的优劣对植物生长有着极大的作用。
(2)不同的植物对光照需求不同。一般来说,开花及色叶植物需要较多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如逸夫馆背后的红叶李在强光照下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状态。
(3)乔木种植应距建筑合适的距离,离建筑太近容易遮挡光线同时影响植物生长。土木馆外的大叶樟便因为距离建筑太近,产生“偏冠”现象。“偏冠”植物在暴风雨季节具有安全隐患。
(4)同种植物在生长时存在竞争关系,包括对阳光、土壤、水分、营养等多方面的争夺。因此植株之间应间隔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各珠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图书馆侧面的种植刚好成为反例,植株之间间距太密,以至于植株生长缓慢且生长潜力较小。
3.3 体育运动区
该区接近宿舍区,在其四周应该栽植高大的乔木,下层配置耐阴的花灌木,从而形成一定的绿化层次和密度。具有一定密度的树木形成的绿荫能有效遮挡夏季阳光的直晒和冬季寒风的侵袭,也可以减少噪音的扩散,减少对外界的干扰,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
西南交大体育运动区主要分布在2处:一处在学校东北部,包括田径场、詹天佑体育馆、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一处在图书馆背后,主要是篮球场地,同时有小部分乒乓球场地。
3.3.1从物种选择与功能的结合关系角度分析
(1)该区大量运用大叶榕,如羽毛球场、足球场、篮球场等,有效遮挡夏日阳光,形成宜人的活动区域。
(2)在篮球场与唐臣路之间种植法国梧桐、银杏、广玉兰、桂花、海桐、栀子等植物,形成厚厚的“绿帐”,有效的界定空间并隔断相互之间的干扰。
(3)詹天佑体育馆与田径场之间缺乏有效的植物种植,未创造出宜人的活动空间。
3.4 学生宿舍区
该区的绿化功能是创造安静、卫生的环境,便于学生学习和休息。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及学校运动场普遍紧张的状况,留出部分活动空间。植物配置的原则应简单、实用、抗破坏,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植物的品种也可以相应丰富些,以增长学生的知识。西南交大学生宿舍主要分布在两处:学校北门附近的眷诚斋和镜湖附近的扬华斋。
3.4.1从物种选择与功能的结合关系角度分析
(1)可识别性较差。每栋建筑几乎一样,因此植物配置宜突出识别性,遗憾的是当时缺少这样的考虑,导致刚来到交大的人极容易迷路。
(2)缺少活动场地。尽管有用地条件,依然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如眷诚斋2号楼侧面,栾树下本应成为宜人的休息及活动场地,但现状只是做了简易的铺装。
3.5 职工家属区
职工家属区的植物配置形式比较自然,更加生动,适合人群居住。西南交大职工家属区分南园和北园,由通往西门的道路一分为二。
3.5.1从物种选择与功能的结合关系角度分析
(1)未充分利用林下场地。北园内有两处树阵林地,林下本是很好的邻里交往、儿童玩耍的空间,现状正被废弃着。
(2)植物种植时未充分考虑人们抄近路的行为习惯,导致植物绿化被践踏。
3.6镜湖游憩区
校园内部休闲区植物配置更应该品种丰富、形式多样。镜湖位于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校园中部,是整个校园环境的心脏,起着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提供师生交流场所,改善校园内部生态效益等作用。成为了各类人群饭后散步健身的好去处,在全校师生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6.1从物种选择与功能的结合关系角度分析
(1)遵从了“适地适树“原则,所选择的植物树种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适应当地的土壤及小气候条件。如岸边植柳,用柔软的柳条软化生硬的驳岸边界;岸边的迎春不仅带给我们春天的惊喜,同时起到防护作用,是一种软性的防护栏。
(2)考虑到了植物树种的季相变化,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春天赏玉兰、樱花美景,夏天看紫薇、荷花斗艳,秋天闻桂花芳香,冬天赞雪松挺拔。
(3)物种选择较丰富,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同时创造了景色宜人的休闲环境。
(4)创造了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用密林组织的相对闭合的空间是看书学习的场所,疏林草地组织的开敞空间适合交流活动。
(5)这一片区在种植设计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未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抄近路、依赖性、人看人等。
4结语
高校校园的植物景观不但受到气候、地域、土壤、水等自然因素和设计思潮、审美观、经济水平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同时还受到高校校园特定的使用群体和高校性质及风格的影响。反过来,高校的植物景观又影响着校园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精神气质。
西南交大作为一个教学、科研的场地,在校园绿地的建设以及植物造景方面有别于城市其他绿地,应该综合多学科领域,保证植物景观能够持续发展。
(1)从生态学的基础出发,尊重植物的地域性特征,运用生物演替的观点,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绿色文化观。
(2)充分发挥植物的环境功能,确保形成一个安静、平和、沉静、内敛的校园环境。
(3)针对师生的行为特点,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系列从私密到开放的多层次户外学习、休息、交流和群体活动空间,从而创造出大学校园中独有的人文环境。
(4)不同功能区对植物景观有不同的要求,设计中对各功能区区别对待。
(5)植物景观设计应与植物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采集植物、为植物分类、模拟植物的生长环境,为教学和研究提供素材,创造别具一格的校园风景。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刘少宗.园林植物造景(上)——景观设计纵论[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3.
[3]陈自新.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学研究动向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园林,1997(增刊):41~45.
[4]查君.以景观生态学为导向的校园规划设计规划师[J].规划师,2005(2):55~58.
[5]章俊华.创造新世纪的绿色文化——写在千禧年之际 [J].中国园林,2001(1):4~6.
[6]王业社.场地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邵阳市城南公园改造方案为例[J]. 华中建筑,2008,26(3):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