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09-09-29于庆军

地理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

于庆军

一、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背景

1、人才培养要求提高

新时期要求地理人才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发展过程、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地理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具有从事素质教育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格素养及宽厚的文化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意识。熟练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实验技术,初步具有地理考察能力和地理科学研究能力,这些要求的提出需要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

2、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我国一些专家对教师人员的知识陈旧程度作过调查,1965年的大学毕业生5年后知识陈旧率是45%,10年后是75%。1976年的大学毕业生4年后知识陈旧率是50%,10年后知识将完全陈旧。在知识更新的频率加快、新技术的应用缩短、科研成果的转化越来越迅速的动态社会里,传统的注重过去、关心现在教育思想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意味着要革新教育思想,合理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设置跟上时代的发展,符合地理专业的需求。

3、教育理论新发展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新思想。在我国,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所谓“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其原意是不能只根据升学的需要进行单一片面的教育教学,而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培养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不断拓展,人们对其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新的教育理念产生必然会对教育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师范地理科学的教育,受到教育新思想、新理论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新的课程体系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

综合以上因素,要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改革,使课程的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需要,更要体现地理科学专业的特点。

二、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1、课程种类过多且课时分配少

我国很多师范院校地理课程的门类设置繁多,求其全不求其精,只要和地理有一点关系的就要开设,致使很多课程内容重复设置造成资源浪费。如环境学原理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两科课程内容就有重复,它们完全可以合为一科来设置。而且有些课程所占的比重很少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如有些院校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各科的学时是64学时。这两科算是地理科学专业极为重要且内容较多的科目。世界地理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这样每科分到的课时只有32学时了。中国地理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赵济、陈传庚主编的书。该书一共有十六章,若按64学时算每章只有四课时的时间。对于内容较少的章节时间还够用,但对于内容多的章节是根本不够的。再者每学期的课时不能完全保证,去除放假等原因而耽误的课时最后余下真正上课的时间就更少了。课时不够只能减少教学内容,这样到最后受害的只能是学生。有的课程学校的条件还不成熟也要开,结果半途停止。最终使得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是看似知识渊博,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实真正懂的、学得精的课程却很少。

2、课程内容较为陈旧

目前来看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课程陈旧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教材版本十几年来都是一个面孔,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有些院校植物地理学这一学科用的是武吉华、张绅编著的植物地理学。其版次是1983年4月第2版,它的年龄比有些同学的年龄还要大。一本书印了一年又一年,学生是用了一年又一年。初拿到这本书就感觉它很“老”了,虽然封皮是新的。有些人甚至开玩笑说:我们是在学历史不是在学地理,探究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人们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知识。虽然早已进入了新的世纪,可仍旧使用着上个世纪的教材。不可否认,一些基础的知识如自然地理和气象方面变化很少的教材再换也是那些基础知识。但是一切事物总有个度,知识太陈旧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等到学生毕业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就会发现自己学的知识过时了,教不了现代的学生。尤其地理这个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体现得更为明显。

3、实践类课程未得到应有重视

这突出表现在地理师范生的从师能力,促进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自然过渡的中介性课程——教育技能课的缺乏或不被重视。同时教育实习时间短,个别学校两周的时间不能真正提高地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更有些学校不重视教育实习,甚至让学生自己去找实习学校。其实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去实习,只是找熟人把要交的材料都准备好而已。这样最终受害的还是师范生自己,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毫无提高。或是有些院校对教育实习不认真,无组织无纪律,教育实习变了味,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作用。

4、不能满足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地理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成为专门化地理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不仅利于教师提高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还能帮助教师在研究中体会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要想参与研究,就要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而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并没有将其纳入到地理课程体系当中,即使有也不够重视。

三、影响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因素

1、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培养目的的提升

培养适应现代地理学发展需要的地理科学通才是新时期地理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当前地理科学蓬勃发展,它的学科基础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解决复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地理科学的通才。另一方面,作为基础科学,地理学的一些传统专业需要保护和继承。本专业的培养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一批既能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又能继承地理学传统研究领域,掌握新兴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科学创新能力的人才。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地理教育培养目的的实现至关重要。

2、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随之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化进程以及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相应的课程应运而生。如华东师范大学新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城市遥感。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多,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如何更好地规划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在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开设有旅游地理学,个别院校如四川师范大学还开设了导游学。还有东北师范大学开设了灾害地理学、全球环境变化等课程以更好地了解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的空洞等。以上新课程的设置都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也是影响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3、培养目标的更新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目的和方向的具体要求,它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提出的特定要求。任何课程都是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形成的,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课程各方面的千差万别。如培养目标是学术型人才,在课程上就会增强理论的深度、广度和加强理论训练。因此,准确定位地理教育培养目标是开展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四、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1、课程分类分级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现在大学的课程普遍实行学分制,每门课程修完考试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但课程的设置要分好类,便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如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学校平台课程、院系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其中专业平台课程有分为自然组、人文组、资环组、GIS组和其它组。每组都包含若干相应课程,并要求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自然组选修相应学分,人文组选修相应学分。这不仅照顾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又体现了专业的特色。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从事教育工作,因此自然组课程学习课时较多能满足将来教学的需要,体现师范专业的特色,值得借鉴。

2、培养目标明确,注重全面发展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目的和方向的具体要求,它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提出的特定要求。有了目标才能有奋斗的方向,因此,应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如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地理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者。毕业后有较大比例的本科生晋升研究生,或从事地理或城市环境研究、地理教育、城市管理工作。因此他们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学院通识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学院通识课中数学和计算机的课程比重较大。同时课程的设置注重文理渗透,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目标的体现。

3、设置专业英语课程,构建现代化地理课程体系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应该受到重视,地理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除了大学英语外还需设置专业英语课程,即与地理科学专业有关的英语。这对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很有帮助,对专业的外文文献更易理解,对一些学生将来从事双语教学也是很有用的。此外,课程的设置还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都设有最新地理文献阅读课程就是很好的榜样。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